与CME相关的日冕暗化的EUV观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1 10:36
日冕物质抛射(CME)是太阳大气中的一种剧烈爆发现象。其中对地传播的晕状CME(halo CME)被认为是影响近地空间环境和驱动灾害性空间天气的最主要来源,对它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已经有了大量的观测和模型分析,但是还无法完全理解CME的起源问题。CME通常伴有各种物理过程,如耀斑(flare)、爆发日珥(eruptive prominence)、射电爆发(radio burst)、高能粒子事件(solar energetic particles)和日冕暗化(coronal dimming)等,对于这些伴随物理过程开展细致深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CME的起源和传播与演化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与CME相关的日冕暗化现象,主要工作有两个:一是利用SOHO/EIT的数据对晕状(halo)CME与日冕暗化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二是结合SOHO/SUMER和其它相关仪器对两次日面边缘处的暗化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对CME与暗化现象进行相关性分析时,我们主要根据SOHO/EIT观测图像的差分图来确定暗化是否发生,并通过空间和时间的对应关系来确定暗化与CME的相关性。我们的结果表明,在CDAW数据中心中列出的1996~2008年期间LASCO观测到的所有halo CME中,93.3%的对地(frontside)传播的事件发生时可以在EIT 195?的观测中看到相关暗化事件,未观测到相关暗化现象的事件大都是比较慢的CME(700km/s)。对于背向地球(backside)传播的事件,源区靠近日面边缘的halo CME发生时,有54.9%的事件可以在日面边缘处观测到暗化现象,均对应于较快的CME事件。统计结果表明,halo CME与暗化现象的相关性达到90%以上,并且CME越快,相关性越高。 为了研究暗化现象在多谱段上的表现及其在高时间精度下的演化过程,我们对SUMER观测到的两次与日面边缘处发出的CME相关的暗化事件进行了分析。对1997年7月16日的事件分析表明,此次暗化可以在不同温度的谱线上观测到,且在不同温度下减弱的趋势大致相同,但是在形成温度处于可观测到暗化现象的两条谱线的形成温度之间的一条谱线数据中未能观测到暗化现象,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对2004年5月23日的事件分析结果表明,此次事件同样可以在对应于不同温度的谱线中观测到,但是不同谱线数据中出现暗化的时间有所不同,在低温的谱线上先观测到了暗化,而在高温谱线上后观测到暗化,这说明此次暗化现象从低温等离子体向高温等离子体的发展过程;此外,虽然在同一温度的两条谱线上观测到暗化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是减弱程度是不同的,这说明暗化现象还与谱线的发射机制有关。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P182.62
【部分图文】:
图 1.1 典型的三分量结构的 CME(左图)和典型的全晕状 CME(右图)1.1.2 晕状(Halo)CME当 CME 在日冕仪中角宽度超过 130 度时(Hudson,1998),CME 被称为晕状(Halo)CME,也有作者取为 120 度(St.Cyr,2000)或 140 度(Cane,2000Webb ,2000)。其中角宽度达到 360 度的称为全晕状 CME(图 1.1 右),否则被称为部分晕状 CME。
是指在低日冕的一定区域内在白光、极紫外和软 一定时间内的减弱现象。日冕暗化的早期观测也许,Evans(1957)分析日全食时的日冕 Fe X IV 530.3m,具有尖锐边界的暗化经常出现,那时用的词是“dar在白光日冕仪也观测到和日珥爆发伴随的内日冕变暗6)分析了 Skylab 卫星的数据,发现了在软 X 射线波为“X 射线空洞”结构,由于这种结构与高速太阳风命短得多,故也把它称之为“瞬现冕洞”(Transient C也可能会发出瞬现的高速太阳风。星发射以后,利用载其上搭载的软 X 射线望远镜(对暗化现象进行了大量的专门研究。Hudson & Web X 射线暗化分为以下几类:伴随 LDE(Long Durati云的抛射、封闭暗化以及瞬现冕洞,由于仅这种分类并不完全准确。
图 2.1 EIT 仪器的实物照(上)和示意图(下),(摘自 Delaboudinière et al.,1996)EIT 拥有 4 个光学通道,每一个通道可以得到一种太阳的单色像,由于是不同温度谱线上的图像,从而对应于太阳大气中的色球层到低日冕区的不同高度的图像(表 2.1)。EIT 的视场大小为 45×45 arcmin2,CCD 像素的空间分辨率为2.6arcsec,关于 EIT 仪器的详细参数可见表 2.2( Delaboudinière et al.,1996)。表 2.1 EIT 的观测谱线(摘自 Delaboudinière et al.,1996)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50014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P182.62
【部分图文】:
图 1.1 典型的三分量结构的 CME(左图)和典型的全晕状 CME(右图)1.1.2 晕状(Halo)CME当 CME 在日冕仪中角宽度超过 130 度时(Hudson,1998),CME 被称为晕状(Halo)CME,也有作者取为 120 度(St.Cyr,2000)或 140 度(Cane,2000Webb ,2000)。其中角宽度达到 360 度的称为全晕状 CME(图 1.1 右),否则被称为部分晕状 CME。
是指在低日冕的一定区域内在白光、极紫外和软 一定时间内的减弱现象。日冕暗化的早期观测也许,Evans(1957)分析日全食时的日冕 Fe X IV 530.3m,具有尖锐边界的暗化经常出现,那时用的词是“dar在白光日冕仪也观测到和日珥爆发伴随的内日冕变暗6)分析了 Skylab 卫星的数据,发现了在软 X 射线波为“X 射线空洞”结构,由于这种结构与高速太阳风命短得多,故也把它称之为“瞬现冕洞”(Transient C也可能会发出瞬现的高速太阳风。星发射以后,利用载其上搭载的软 X 射线望远镜(对暗化现象进行了大量的专门研究。Hudson & Web X 射线暗化分为以下几类:伴随 LDE(Long Durati云的抛射、封闭暗化以及瞬现冕洞,由于仅这种分类并不完全准确。
图 2.1 EIT 仪器的实物照(上)和示意图(下),(摘自 Delaboudinière et al.,1996)EIT 拥有 4 个光学通道,每一个通道可以得到一种太阳的单色像,由于是不同温度谱线上的图像,从而对应于太阳大气中的色球层到低日冕区的不同高度的图像(表 2.1)。EIT 的视场大小为 45×45 arcmin2,CCD 像素的空间分辨率为2.6arcsec,关于 EIT 仪器的详细参数可见表 2.2( Delaboudinière et al.,1996)。表 2.1 EIT 的观测谱线(摘自 Delaboudinière et al.,1996)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章磊;太阳活动和EUV波现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50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850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