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OST巡天光谱数据处理技术与分析应用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P111
【部分图文】:
LAMOST结构示意图
- 9 -图 1.2 LAMOST 主动光学示意图Fig.1.2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active optical of LAMOST现有的光纤定位有两种方法:磁扣法和孔板法。世界上光纤光谱望远的望远镜多采用磁扣法,将光路通过小棱镜转动 90°进入光纤入射端放置在棱镜下,机器臂将每块磁石吸附着铁基焦面的基板,光纤延伸光线[56],最多同时放置约 400 根光纤在焦面基板上,光纤入射光引到
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为此,磁扣法难于实现 LAMOST 设计的 4000 根光纤同时排布的焦面板。美国 SDSS 望远镜放置光纤最多设计 660 根光纤,其仅能同时接收到约 600 个天体的光再转换成光谱信息,美国 SDSS 望远镜则采用孔板法,按预先设定的坐标直径约 500mm 在铝板上打孔,按已知的观测天区换算天体坐标到焦面板上[57],但观测前需要手动插好 660 根光纤,再开始观测,此观测方法若按 LAMOST 设计要求每个观测夜要设置 5~6 个天区,即每个观测夜需插拔 5~6 次,所以此种方法在 LAMOST 工程上,加工 4000 根光纤孔板法也是难以实现,也无法对如此大的一块镜面做出精确微调。LAMOST 排布增加至 4000 根光纤数量如图 1.3 所示,国际上光纤板打孔插光纤和机械手放置光纤只能达到数百根,而对于直径 1.75m 的成像焦面,4000 根光纤单元紧密而有序地分布着[58],规定数分钟内,自动定位系统将光纤按星表位置精确定位,最大定位误差范围限制 40μm 之内。星光先后经过两面镜子反射,传给接收端 16 台光谱仪。光谱仪处理天光线并按色谱分离成光谱,32 台灵敏的 CCD 相机记录着流量定标后的光谱数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超;邓李才;;LAMOST恒星光谱巡天与银河系恒星晕研究[J];物理;2015年04期
2 刘晓为;;LAMOST银河系大规模光谱巡天计划的进展和展望[J];物理;2015年04期
3 苏定强,王亚男;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的跟踪运动[J];天体物理学报;1997年03期
4 金文敬,唐正宏,王叔和,须同祺;LAMOST工程中天体测量要求的探讨[J];陕西天文台台刊;1999年01期
5 徐灵哲;;LAMOST总控系统消息总线研究[J];天文研究与技术;2008年03期
6 刘志刚;江晖;谢志林;;LAMOST光纤单元定位参数研究[J];光学技术;2010年02期
7 鹿建森;王建平;刘超;李小平;;基于LAMOST摄像机标定图像拼接技术[J];机械与电子;2008年04期
8 徐灵哲,徐欣圻;LAMOST异构平台通信研究[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04期
9 朱光华,罗阿理,赵永恒;LAMOST星系光谱的红移自动测量[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6期
10 刘强;赵刚;闫宏亮;;我国科研人员利用LAMOST发现锂丰度最高的巨星[J];中国科学基金;201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淑鑫;LAMOST巡天光谱数据处理技术与分析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
2 顾永刚;近景摄影测量在LAMOST光纤位置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刘光曹;LAMOST望远镜的观测控制流程技术[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秦瀚钦;LAMOST二维数据处理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张博;LAMOST光谱数据的二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姚仰光;LAMOST观测控制系统的建立与测试[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祝佳;二维光纤光谱数据处理中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冯明驰;光纤位置视觉测量的优化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9 袁海龙;SSS巡天星表系统设计和光纤分配算法优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朱张勤;二维光纤光谱数据处理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云翔;LAMOST光纤焦比退化与扰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年
2 王翀;LAMOST光纤光谱图像中宇宙射线的检测和修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左芳;基于LAMOST恒星光谱的视向速度精度问题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4 李甦;基于LAMOST的光纤定位细分控制系统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5 向俊敏;LAMOST光谱数据的可视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6 储王伟;LAMOST协同工作环境建设与其在天文教育上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光沛;基于线指数的LAMOST恒星光谱聚类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江晖;LAMOST焦面定位系统摄像机标定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王生;LAMOST中的波长定标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孟凡龙;LAMOST拼接异常光谱的分析与处理[D];山东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55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855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