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活动星系光谱红移自动测量方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蓉;段福庆;刘三阳;吴福朝;;基于知识的红移测量和谱线证认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01期
2 周虹,黄凌云,罗曼丽;一种基于Hough变换和神经网络的分层类星体识别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蓉;段福庆;刘三阳;吴福朝;;基于知识的红移测量和谱线证认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01期
2 刘蓉;段福庆;刘三阳;吴福朝;;基于均值漂移的自适应滤波及其在光谱信号处理中的应用[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02期
3 黄凌云,胡占义;一种基于PCA和Hough变换的类星体自动识别方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国峰;基于边缘检测和Hough变换的车牌定位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2 孙玉辉;高维数据挖掘在天体粗分类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7年
3 王飞;LAMOST光谱数据获取与预处理方法的改进[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虹,黄凌云,罗曼丽;一种基于Hough变换和神经网络的分层类星体识别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0年04期
2 段福庆,吴福朝,罗阿理,赵永恒;用于红移测量的基于密度估计的模板匹配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11期
3 罗阿理,赵永恒;使用小波技术自动搜寻天体谱线[J];天体物理学报;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秋生,朱进,黄介浩,苏洪钧,吴国祥,廖新浩;二个新观测到的红外选赛弗特星系[J];天体物理学报;1995年02期
2 ;我国天文学家发现147颗活动星系核[J];科技导报;1996年09期
3 吴江华,何香涛;第一对相互作用的窄线塞弗特 1星系(英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4 刘继英,黄永伟,冯兴春;50个发射线天体的物端稜镜光谱[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86年02期
5 卢炬甫;黑洞及其在天体物理中的作用(下)[J];大学物理;1994年07期
6 谢光中,鲍梦贤,卢汝为,郝鹏九,程福臻;NGC4051短时标光变的多波段同时性联测[J];科学通报;1986年17期
7 张有宏;新近对耀变体 (Blazar)的X射线观测(英文)[J];云南天文台台刊;2003年01期
8 钱善瑎;Blazar天体的快速射电变化和多频率结构函数分析[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95年00期
9 王钢;星系的IRAS颜色[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91年04期
10 段福庆,吴福朝,罗阿理,赵永恒;用于红移测量的基于密度估计的模板匹配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肖婷;恒星形成星系的尘埃红化和活动星系低质量端M-Sigma关系[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2 郑振亚;深场中的高红移星系和活动星系[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安涛;高光度活动星系核和暗弱银心天体Sgr A~*的射电观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4年
4 刘蓉;模式识别方法在天体光谱自动处理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谢桂颖;OQ 208的射电致密结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5年
2 李化南;晚型旋涡星系的盘的颜色和颜色梯度[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5年
本文编号:2875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875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