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光度活动星系核的吸积和喷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2 00:33
本论文利用多波段的高分辨率观测数据结合低辐射效率黑洞吸积盘(ADAF)和喷流模型来探讨低光度活动星系核的各个波段的辐射起源问题。同时我们利用这些多波段的观测数据得到中央黑洞吸积率,并探讨中央黑洞吸积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可能关系。第一章,我们简单地介绍了活动星系核中的基本概念、分类、标准模型,以及低光度活动星系核(LLAGN)和低辐射效率黑洞吸积模型的一些进展及其天体物理应用。我们利用一估计出黑洞质量的低光度活动星系核样本的射电、光学和X射线观测数据来探讨它们的射电起源问题。由于ADAF存在一个临界吸积率,只有在吸积率小于临界吸积率时ADAF才存在,所以对于给定黑洞质量,我们可以计算得到ADAF在各个波段的最大辐射光度。我们发现所选低光度活动星系核样本中大多数源的射电辐射都大于ADAF的最大辐射光度,这表明这些源的射电辐射不是来自于ADAF,而是由其它成分主导,比如喷流。而其它一部分源(15/60,我们称为“射电弱源”)的射电辐射可能来自于ADAF。然而同时对比这些源的射电、光学和X射线辐射和ADAF模型辐射谱之后,我们发现ADAF模型很难同时解释这些源在这三个波段的辐射。我们也探讨了其它可...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上海市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综述
1.1 活动星系核及其分类
1.2 活动星系核统一模型
1.3 低光度活动星系核
1.3.1 观测性质
1.3.2 LLAGNs中央引擎的基本图像
1.3.3 射电、X射线和黑洞质量之间的"基本面"关系
1.3.4 吸积盘与喷流关系
1.3.5 LLAGNs中的发射线
1.4 低辐射效率吸积盘模型
1.4.1 吸积盘的发展历史
1.4.2 ADAF研究进展
1.4.3 RIAFs的应用
1.5 喷流在LLAGNs和低态XRBs中的贡献
1.6 小结
第二章 低光度活动星系的射电起源
2.1 引言
2.2 样本
2.3 ADAF的辐射谱计算
2.3.1 ADAF自相似结构解
2.3.2 能量平衡方程
2.3.3 能量表达式和辐射谱
2.4 ADIOS辐射谱的计算
2.5 ADAF的辐射极大值计算
2.6 ADAF+SSD的辐射谱计算
2.7 结果
2.7.1 黑洞质量与光度的关系
2.7.2 爱丁顿比率λL_λ~B/L_(Edd)分布
2.7.3 检验ADAF和ADIOS模型
2.7.4 ADAF+SSD模型
2.8 讨论
2.8.1 AGN中的不同吸积模式
2.8.2 射电弱源的射电辐射全是来自ADAF或ADIOS吗?
2.8.3 射电弱LLAGNs的其它可能模型
第三章 LINERs中的黑洞吸积率和恒星形成率之间的关系
3.1 引言
3.2 样本
3.3 RIAFs结构和辐射
3.3.1 RIAFs中的基本假定
3.3.2 RIAFs的动力学方程
3.3.3 RIAFs中的辐射机制
3.3.4 边界条件
3.3.5 RIAFs的辐射谱
3.4 结果
3.4.1 RIAFs中L_(X,2-10 keV)和(?)之间的关系
3.4.2 LINERs中的黑洞吸积率
3.5 讨论
第四章 射电FR I星系中的X射线起源:ADAF还是喷流?
4.1 引言
4.2 样本
4.3 耦合的吸积盘-喷流模型
4.4 谱拟合结果
4.4.1 3C 346
4.4.2 B2 0755+37
4.4.3 3C 31
4.4.4 3C 317
4.4.5 B2 0055+30
4.4.6 3C 66B
4.4.7 3C 449
4.4.8 3C 272.1
4.5 讨论
4.6 结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简历
本文编号:3200644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上海市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综述
1.1 活动星系核及其分类
1.2 活动星系核统一模型
1.3 低光度活动星系核
1.3.1 观测性质
1.3.2 LLAGNs中央引擎的基本图像
1.3.3 射电、X射线和黑洞质量之间的"基本面"关系
1.3.4 吸积盘与喷流关系
1.3.5 LLAGNs中的发射线
1.4 低辐射效率吸积盘模型
1.4.1 吸积盘的发展历史
1.4.2 ADAF研究进展
1.4.3 RIAFs的应用
1.5 喷流在LLAGNs和低态XRBs中的贡献
1.6 小结
第二章 低光度活动星系的射电起源
2.1 引言
2.2 样本
2.3 ADAF的辐射谱计算
2.3.1 ADAF自相似结构解
2.3.2 能量平衡方程
2.3.3 能量表达式和辐射谱
2.4 ADIOS辐射谱的计算
2.5 ADAF的辐射极大值计算
2.6 ADAF+SSD的辐射谱计算
2.7 结果
2.7.1 黑洞质量与光度的关系
2.7.2 爱丁顿比率λL_λ~B/L_(Edd)分布
2.7.3 检验ADAF和ADIOS模型
2.7.4 ADAF+SSD模型
2.8 讨论
2.8.1 AGN中的不同吸积模式
2.8.2 射电弱源的射电辐射全是来自ADAF或ADIOS吗?
2.8.3 射电弱LLAGNs的其它可能模型
第三章 LINERs中的黑洞吸积率和恒星形成率之间的关系
3.1 引言
3.2 样本
3.3 RIAFs结构和辐射
3.3.1 RIAFs中的基本假定
3.3.2 RIAFs的动力学方程
3.3.3 RIAFs中的辐射机制
3.3.4 边界条件
3.3.5 RIAFs的辐射谱
3.4 结果
3.4.1 RIAFs中L_(X,2-10 keV)和(?)之间的关系
3.4.2 LINERs中的黑洞吸积率
3.5 讨论
第四章 射电FR I星系中的X射线起源:ADAF还是喷流?
4.1 引言
4.2 样本
4.3 耦合的吸积盘-喷流模型
4.4 谱拟合结果
4.4.1 3C 346
4.4.2 B2 0755+37
4.4.3 3C 31
4.4.4 3C 317
4.4.5 B2 0055+30
4.4.6 3C 66B
4.4.7 3C 449
4.4.8 3C 272.1
4.5 讨论
4.6 结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简历
本文编号:3200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3200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