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近邻大质量早型星系的并合性质
发布时间:2021-07-06 02:27
星系并合在星系的形成与演化中具有关键作用,利用深度曝光成像观测数据,研究了一对相互作用星系的并合性质以及其中一个星系壳状结构的起源.结果表明:壳状结构的g-i颜色较星系中心处蓝,多波段能谱分布显示壳状结构的u*波段颜色较核心更蓝.这说明星族年龄更年轻或金属丰度更低,因此壳状结构来源于次并合,其所产生的壳状结构为主星系贡献了14.1%的恒星质量. 2个星系各自整体的能谱分布表明它们的星族性质十分接近,结合中性氢的观测结果可知这对星系正在进行主干并合(major dry merger).通过对并合时标的估算得出在没有新的并合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这对星系将在~1.4 Gyr后并合成为1个恒星质量为~2×1011M⊙的贫气体星系.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0(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g-i颜色轮廓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一对正在进行相互作用或并合的星系,它们的恒星质量比为1∶1.4,视向速度之差为419.4 km/s.图1为这对星系r波段的图像,分别用Galaxy A和Galaxy B表示.由图1可以清楚地看到Galaxy A外围的壳状结构.表1为这对星系的基本信息,包括星系的名称、赤经、赤纬、红移和恒星质量.Galaxy A和Galaxy B分别对应SDSS DR12中的源1237653665258995888和1237653665258995889,其中恒星质量为灵活星族合成模型(flexible stellar population synthesis,FSPS)对SDSS在u、g、r、i和z波段的测光数据进行能谱拟合所得[21-2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图2为Galaxy A和Galaxy B的表面亮度轮廓以及显示在r波段mask图像中的部分等光强轮廓,其中,图2(a)和图2(c)分别为Galaxy A和Galaxy B在u*、g、r、i、z波段的表面亮度轮廓,沿径向相同位置处表面亮度随波长变长而变亮;图2(b)和图2(d)分别为Galaxy A和Galaxy B的等光强轮廓的测光位置,红色实线表示等光强轮廓,最外围的轮廓为r波段的测量极限.Galaxy A中紫色虚线所示等光强轮廓所围区域为壳状结构区域,靛蓝色“月牙”形状所围区域是壳状结构较显著的区域.2.2 能谱拟合
本文编号:3267331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0(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g-i颜色轮廓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一对正在进行相互作用或并合的星系,它们的恒星质量比为1∶1.4,视向速度之差为419.4 km/s.图1为这对星系r波段的图像,分别用Galaxy A和Galaxy B表示.由图1可以清楚地看到Galaxy A外围的壳状结构.表1为这对星系的基本信息,包括星系的名称、赤经、赤纬、红移和恒星质量.Galaxy A和Galaxy B分别对应SDSS DR12中的源1237653665258995888和1237653665258995889,其中恒星质量为灵活星族合成模型(flexible stellar population synthesis,FSPS)对SDSS在u、g、r、i和z波段的测光数据进行能谱拟合所得[21-2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图2为Galaxy A和Galaxy B的表面亮度轮廓以及显示在r波段mask图像中的部分等光强轮廓,其中,图2(a)和图2(c)分别为Galaxy A和Galaxy B在u*、g、r、i、z波段的表面亮度轮廓,沿径向相同位置处表面亮度随波长变长而变亮;图2(b)和图2(d)分别为Galaxy A和Galaxy B的等光强轮廓的测光位置,红色实线表示等光强轮廓,最外围的轮廓为r波段的测量极限.Galaxy A中紫色虚线所示等光强轮廓所围区域为壳状结构区域,靛蓝色“月牙”形状所围区域是壳状结构较显著的区域.2.2 能谱拟合
本文编号:3267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3267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