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知识系统与宇宙观念研究—月令系统及其模式的形成
发布时间:2021-11-28 07:01
月令系统是指战国秦汉之际逐渐形成的一种宇宙认识理论。它集中见于《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和《淮南子·时则训》三个文本之中中。这三个文本在内容上稍有差异,但来源和主旨高度一致。其中,《礼记·月令》一篇,内容最为集中,应用最为广泛,成为代表性文本。月令系统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在结构层面上,它以四时十二个月为纲,对纷繁复杂自然和社会现象进行系统归纳,建构了一种四时-四方-五行的宇宙模式;而在功能层面上,则表现为一个流动、变化的时间和空间并列概念,以阴阳五行这一循环原理解释各种现象的生成变化机制。月令系统是一种“具体的科学”,这一系统融合先秦以来的数术知识和理论,在记录知识内容以及相关规律的同时,也不断进行着文本话语的建构。月令系统以四时为经,以阴阳五行为纬,旨在描述和解释整个宇宙的组织结构和动态变化,提供宇宙之中的个体存在方式和社会运转规则。本文以《礼记·月令》作为典型文本,对月令系统的知识内容、架构模式和循环原理进行整体性的考察,并追溯月令系统的文本脉络和知识渊源,描绘月令系统这一早期宇宙观念和思维模式的形成过程,勾勒出一条同具体知识实践密切相关的思想发展路径。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月令系统:知识综合与模式建构——月令系统的内容、模式和功能
第一节 具体性的科学:知识的描绘与综合
第二节 整体性的存在:分类模式的架构与表达
第三节 循环机制:秩序的运转与扩展
小结
第二章 四时文献系统:话语建构与体系选择——月令文本的产生与形成
第一节 观念之源:四方风
第二节 体制之要:《夏小正》
第三节 建构之理:《管子》诸篇
小结
第三章 选择之术与四时仪轨:规律总结与秩序模拟——关联系统的来源与实践
第一节 选择之术:自然秩序的体认
第二节 四时仪轨:社会秩序的预演
小结
第四章 阴阳五行:知识综合中的选择与建构——月令背景下的四时、阴阳和五行
第一节 五行之源:作为过程的分类模式
第二节 四时之序:作为背景的时间秩序
第三节 月令与阴阳家之学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先秦月令文体研究[J]. 林甸甸.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2]论五行学说之成立[J]. 李若晖.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3]论月令系统的时间图式嬗变——以《礼记·月令》为中心[J]. 许迪.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4]略论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与形成[J]. 陈德述.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5]《月令》中的自然节律与社会节奏[J]. 王利华. 中国社会科学. 2014(02)
[6]《月令》模式与六经中的时间结构[J]. 丛月明. 北方论丛. 2014(01)
[7]四时、五行、八卦结构形成的年代[J]. 梁韦弦.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8]论乐律与历法、度量衡相和合的古代观念[J]. 戴念祖,王洪见.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3(02)
[9]出土文献与先秦自然宇宙观重审[J]. 王中江.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5)
[10]论原始五行与四时的整合[J]. 逯宏.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硕士论文
[1]《礼记·月令》天人思想研究[D]. 王超.山东大学 2011
[2]汉代月令思想研究[D]. 王璐.苏州大学 2011
[3]上古月令研究[D]. 张春樱.东北师范大学 2010
[4]《礼记·月令》中的五行学说研究[D]. 闫祥岭.山东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23945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月令系统:知识综合与模式建构——月令系统的内容、模式和功能
第一节 具体性的科学:知识的描绘与综合
第二节 整体性的存在:分类模式的架构与表达
第三节 循环机制:秩序的运转与扩展
小结
第二章 四时文献系统:话语建构与体系选择——月令文本的产生与形成
第一节 观念之源:四方风
第二节 体制之要:《夏小正》
第三节 建构之理:《管子》诸篇
小结
第三章 选择之术与四时仪轨:规律总结与秩序模拟——关联系统的来源与实践
第一节 选择之术:自然秩序的体认
第二节 四时仪轨:社会秩序的预演
小结
第四章 阴阳五行:知识综合中的选择与建构——月令背景下的四时、阴阳和五行
第一节 五行之源:作为过程的分类模式
第二节 四时之序:作为背景的时间秩序
第三节 月令与阴阳家之学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先秦月令文体研究[J]. 林甸甸.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2]论五行学说之成立[J]. 李若晖.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3]论月令系统的时间图式嬗变——以《礼记·月令》为中心[J]. 许迪.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4]略论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与形成[J]. 陈德述.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5]《月令》中的自然节律与社会节奏[J]. 王利华. 中国社会科学. 2014(02)
[6]《月令》模式与六经中的时间结构[J]. 丛月明. 北方论丛. 2014(01)
[7]四时、五行、八卦结构形成的年代[J]. 梁韦弦.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8]论乐律与历法、度量衡相和合的古代观念[J]. 戴念祖,王洪见.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3(02)
[9]出土文献与先秦自然宇宙观重审[J]. 王中江.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5)
[10]论原始五行与四时的整合[J]. 逯宏.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硕士论文
[1]《礼记·月令》天人思想研究[D]. 王超.山东大学 2011
[2]汉代月令思想研究[D]. 王璐.苏州大学 2011
[3]上古月令研究[D]. 张春樱.东北师范大学 2010
[4]《礼记·月令》中的五行学说研究[D]. 闫祥岭.山东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23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3523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