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信道容量仿真分析与干扰信道编码方案实现方法
发布时间:2017-10-14 02:22
本文关键词:MIMO信道容量仿真分析与干扰信道编码方案实现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多输入多输出 信道容量 多址接入信道 广播信道 多用户干扰信道
【摘要】: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的出现是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一次巨大飞跃,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在现代移动通信领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论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对MIMO关键技术、信道容量、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讨论,并单独阐述了干扰信道编码方案的实现,具体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简要介绍了MIMO技术概念、研究现状以及应用,包括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当前面临的挑战。2.基于无线通信的网络特征,MIMO信道特性以及相应模型,利用矩阵理论对MIMO信道容量进行了详细推导;对几种典型恒定参数系统容量进行了仿真比较,并分别研究讨论了天线距离与空间相关性、空间相关性与信道容量、天线距离对信道容量的影响程度,并进行了模拟仿真。3.根据多用户MIMO系统上下行信道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多址接入信道(MAC)以及广播信道(BC)容量域,并举例分析;对广播信道的四类传输方式(信道反转、块对角化、脏纸编码、THP预编码)进行了仿真分析和比较对照。4.根据两用户高斯干扰信道模型,分析了HK编码容量界,基于LDPC码进行了实现方案的可行性设计,并给出了编码端和译码端的系统框图及理论支持,对HK编码方案在高斯干扰信道中的实现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多输入多输出 信道容量 多址接入信道 广播信道 多用户干扰信道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19.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缩略语对照表9-12
- 第一章 绪论12-18
- 1.1 MIMO技术研究背景12-13
- 1.2 MIMO系统概念和技术优势13-14
- 1.3 MIMO理论成果及研究现状14-16
- 1.4 干扰信道理论及研究现状16-17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17-18
- 第二章 多用户系统信道容量及信道相关性对信道容量影响的分析18-38
- 2.1 MIMO技术基本原理及系统组成18-19
- 2.2 MIMO关键技术19-21
- 2.3 利用矩阵理论推导MIMO信道容量21-23
- 2.3.1 MIMO信道模型21-22
- 2.3.2 MIMO信道容量一般公式推导22-23
- 2.4 MIMO信道容量分析23-28
- 2.4.1 SISO系统信道容量24
- 2.4.2 MISO系统信道容量24-25
- 2.4.3 SIMO系统信道容量25
- 2.4.4 MIMO系统信道容量25-28
- 2.5 信道容量仿真结果比较分析28-30
- 2.5.1 SISO与SIMO、MISO的仿真结果分析比较28-29
- 2.5.2 SISO与MIMO仿真结果分析29-30
- 2.6 信道相关性分析30-37
- 2.6.1 信道相关性定义30-31
- 2.6.2 信道相关性模型31-33
- 2.6.3 相关信道下信道容量的仿真分析33-37
- 2.7 本章小结37-38
- 第三章 MIMO多址接入信道(MAC)及广播(BC)信道容量分析38-60
- 3.1 引言38
- 3.2 多用户MIMO系统的数学模型38-40
- 3.3 MAC容量区域40-43
- 3.4 BC容量43-45
- 3.5 BC的传输方式45-59
- 3.5.1 信道反转45-48
- 3.5.2 块对角化48-52
- 3.5.3 脏纸编码52-55
- 3.5.4 TH预编码(Tomlinson-Harashima)55-59
- 3.6 本章小结59-60
- 第四章 基于LDPC码的HK编码方案60-68
- 4.1 系统模型和HKQg界60-63
- 4.1.1 系统模型60-61
- 4.1.2 HKQg界61-63
- 4.2 HK编码和译码方案的实现方法63-66
- 4.2.1 编码63-64
- 4.2.2 译码64-66
- 4.3 本章小结66-68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68-70
- 5.1 论文工作总结68-69
- 5.2 未来工作展望69-70
- 参考文献70-74
- 致谢74-76
- 作者简介76-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双成;王新梅;;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研究[J];电子科技;2013年07期
,本文编号:1028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028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