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94GHz毫米波CMOS片上侧射与端射微带天线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7 05:01

  本文关键词:94GHz毫米波CMOS片上侧射与端射微带天线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毫米波 CMOS工艺 微带天线 介质谐振


【摘要】:以94GHz为中心频率的W波段(75-110GHz)大气窗口有宽达23GHz的带宽,是宝贵的频谱资源。相比于红外频段电磁波和可见光,毫米波在大气中衰减小,穿透性好,大部分低能见度的天气条件对它的影响不大。诸多的优点使毫米波适合应用在雷达与制导系统,毫米波电子对抗,毫米波通信等诸多领域。这些促使了毫米波段固态电路、尤其是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集成电路拥有诸多例如体积小,大批量生产的成本低等优点,而作为当前主流的集成电路制造工艺,CMOS技术是毫米波集成电路制造的上佳选择。由于毫米波片上天线的研究对对毫米波集成电路系统单芯片(System-on-Chip)的实现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并且是一种提供片间与片内互连的解决方案,CMOS工艺的片上天线成为近些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对94GHz CMOS工艺片上天线做了研究与设计。首先,本文第一章介绍了国内外片上天线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基于低阻和高阻基底工艺的片上天线以及当前流行的片上天线技术:例如人工磁导体(AMC)技术与介质谐振技术等。第一章还阐述了系统单芯片集成天线的重要性以及阻碍。第二章简单介绍了本文天线用到的工艺和主要技术。CMOS工艺虽拥有多优势,但是其运用的低阻抗硅基底给片上天线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因为它给片上天线的辐射造成了严重的损耗。介质谐振是本文用于提高片上天线的效率与增益,获得理想方向图的关键手段,不同的谐振模式、好的设计能够使片上天线性能实现质的飞跃,弥补低阻硅带来的缺陷。本文第三章我们介绍了94GHz微带片上天线设计的基本思路和片上天线测试方案,与现今主流的片上天线设计思路不同,微带天线技术为本文片上天线的设计提供了思路,因为其金属地的结构可以对天线辐射方向有一定的限定作用,从而减少低阻硅带来的损耗。并且运用微带型式可以使设计成本大大降低,增加了集成的灵活度,并且同时片上天线获得了良好的性能。我们验证了二氧化硅(SiO2)层的厚度的增加会使微带结构片上天线的增益提高。第四章我们对相同结构天线加载不同的矩形介质块,对不同天线结构加载相同矩形介质块,得到了性能更好的片上天线,他们的尺寸非常小,并且拥有很宽的绝对带宽和侧射与端射的性能,并且在二氧化硅层非常薄的情况下达到了较高的效率与增益。
【关键词】:毫米波 CMOS工艺 微带天线 介质谐振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8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1.1 片上天线的研究背景与意义10-11
  • 1.2 片上天线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11-16
  • 1.2.1 基于CMOS和锗化硅工艺的片上天线12-15
  • 1.2.2 基于砷化镓工艺,,运用高阻基底和其他工艺的片上天线15-16
  •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16-17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17-19
  • 第二章 CMOS工艺以及介质谐振理论19-27
  • 2.1 一般 0.18微米CMOS工艺19-21
  • 2.2 不利于片上天线的特性21
  • 2.3 CMOS工艺片上天线的版图设计21-22
  • 2.4 矩形介质谐振器22-23
  • 2.5 介质谐振天线23-25
  • 2.5.1 矩形介质谐振天线的微带馈电25
  • 2.6 本章小节25-27
  • 第三章 94GHZ微带结构片上天线的设计27-36
  • 3.1 CMOS片上天线关注的性能参数27-29
  • 3.1.1 带宽与片上天线带宽设计的便利27-28
  • 3.1.2 辐射效率以及CMOS工艺对其的影响28
  • 3.1.3 增益:CMOS片上天线普遍较低的指标28-29
  • 3.2 微带圆形贴片片上天线的设计29-32
  • 3.3 二氧化硅层厚度的影响32-33
  • 3.4 CMOS片上天线测试方案33-35
  • 3.5 本章小节35-36
  • 第四章 加载介质块的微带结构片上天线36-58
  • 4.1 加载单个矩形介质块的片上天线36-44
  • 4.1.1 钝化层与胶的厚度与介电常数的影响38-40
  • 4.1.2 加载不同矩形介质块实现端射效果40-44
  • 4.2 加载双矩形介质块的侧射片上天线44-52
  • 4.2.1 双介质谐振的W波段小面积化端射片上天线49-52
  • 4.3 本章小节52-58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8-60
  • 5.1 总结58-59
  • 5.2 展望59-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67-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邦宁;如何考虑3.5GHz、26GHz宽带无线接入的经济效益[J];通信世界;2002年08期

2 ;安立推出涵盖9kHz~20GHz的经济型微波频谱分析仪[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7年04期

3 ;合力金桥中标中华通信3.5 GHz无线接入网二期工程[J];电信技术;2002年04期

4 张德伟,邢锋,朱国良,牛忠霞;2GHz~25GHz圆锥对数螺旋天线的设计与性能仿真[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马建军;朱宏;王红梅;;8GHz~12GHz推-推压控振荡器设计[J];电子与封装;2007年06期

6 梁晓靖;;8GHz~18GHz波纹方波导移相器的研究[J];现代雷达;2010年10期

7 R.布鲁克纳,P·克劳斯,孔昌生;频率为140kHz~1.05GHz的最经济,最通用的SMDU型信号发生器[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5年08期

8 姚廷波;尹秋艳;吕文斌;张山丹;;0.03GHz~3GHz宽带取样混频器的研制[J];信息技术;2009年11期

9 覃洁琼;朱良凡;丁玉宁;;一种7GHz~20GHz宽带频率综合器的设计[J];电子与封装;2011年06期

10 ;安捷伦高性能噪声系数测量技术的应用范围扩展至50GHz[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景中;蒋永红;;18GHz介质振荡器[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曹颂华;李元;;超宽带2-18GHz斜率校正器[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5年

3 钱健;傅晓明;;26.5GHz~50GHz频谱分析仪校准技术研究[A];2008年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C];2008年

4 何丹雄;钟世忠;;24GHz雷达收发机在大型车辆侧边防撞上的应用[A];2005年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学术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剑;史保森;江云坤;范晓峰;郭光灿;;非破坏性的偶数粒子GHZ纠缠态识别方案[A];第九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摘要集(Ⅱ)[C];2000年

6 钱健;傅晓明;;26.5GHz~50GHz信号源校准技术研究[A];2008年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C];2008年

7 郭鸿志;张晓龙;张刚;;GHZ预热炉设计研究[A];2014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下)[C];2014年

8 胡昌洪;;0.8~18GHz系列幅相跟踪中功率放大器的设计[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曹韬;何松柏;游飞;;2.14GHz微带线E类功率放大器的设计[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0 于洪喜;崔骏业;;11GHz固态功率放大器[A];199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特约作者 树子;“GHz”智能手机大战[N];电脑报;2010年

2 江西 刘学勇;拥有GHz电脑并不难[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1年

3 高辰;有源2.45GHz RFID技术推动物联网发展[N];人民邮电;2013年

4 庆辉;英特尔10GHz频率处理器亮相[N];电子资讯时报;2002年

5 米笑;安捷伦推出13GHz实时示波器[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明珍;26.5GHz~40GHz国家功率基准测量技术研究[D];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2011年

2 朴光春;概率远程制备多粒子GHZ纠缠态[D];延边大学;2007年

3 孙常磊;1MHz~18GHz超宽带电场探头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涂修丽;六比特最大纠缠态的量子隐形传态方案研究以及GHZ态叠加的公共纠缠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珈希;60GHz通信系统中单载波频域均衡算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谭炽州;60GHz毫米波锁相源[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7 王超;60GHz系统信道均衡器VLSI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刘昌荣;基于LTCC技术的60-GHz频段圆极化天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范小飞;64位1.47GHz高性能整数加法器的研究与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吴阳春;60GHz波段直接变频调制器的研制[D];东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469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0469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4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