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分布式天线的NGB-W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17:26

  本文关键词:基于分布式天线的NGB-W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NGB-W 分布式天线 信漏噪比 低复杂度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期望获得更高速度的通信服务。与此同时,国家正式提出三网融合战略,将现有的广播电视网、计算机互联网及电信网相互融合。下一代广播电视无线网(Next Generation Broadcasting-Wireless, NGB-W)即在此背景下被提出,以实现具有双向交互功能的无线广播电视网。分布式MIMO多天线技术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解决频谱资源有限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主要对基于分布式天线的NGB-W系统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综述研究了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分布式MIMO多天线技术,预编码技术,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和协作多点通信等关键技术,并且对大区制与小区制层叠的NGB-W系统网络架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其次,本文研究了基于分布式天线的下一代广播电视无线网系统架构。NGB-W系统中,每个小区将覆盖有大量分布式天线。本文在对分布式MIMO信道建模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分布式与集中式MIMO多天线系统中下行链路的天线发射功率。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分布式多天线系统的容量性能和覆盖性能更能满足NGB-W系统的要求。然后,本文研究了基于分布式多天线系统的下一代广播电视无线网络中的下行链路多用户预编码技术。本文在仿真研究传统块对角化和最大化信漏噪比预编码算法的基础上,针对其缺点提出了基于信漏噪比准则的矢量预编码算法和加权预编码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平均误符号率性能和容量性能较传统算法得到提高。最后,本文基于分布式多天线系统,针对下一代广播电视无线网络中多用户多播业务场景,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分组预编码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在保证误码率性能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运算的复杂度,节约了系统资源。
【关键词】:NGB-W 分布式天线 信漏噪比 低复杂度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9.5;TN948.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9
  • 1.1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研究现状9-13
  • 1.2 下一代广播电视无线网系统13-16
  • 1.3 本文工作安排16-19
  • 第二章 基于分布式天线的NGB-W系统架构19-35
  • 2.1 NGB-W网络架构研究19-21
  • 2.2 分布式MIMO多天线系统无线信道建模21-25
  • 2.2.1 大尺度衰落22-23
  • 2.2.2 小尺度衰落23-24
  • 2.2.3 分布式MIMO信道模型24-25
  • 2.3 分布式与集中式多天线系统性能对比25-33
  • 2.3.1 天线发射功率比较26-28
  • 2.3.2 系统容量性能分析28-32
  • 2.3.3 边界容量性能研究32-33
  • 2.4 本章小结33-35
  • 第三章 基于分布式天线的预编码技术35-57
  • 3.1 预编码算法分类35-36
  • 3.2 基于分布式天线的多用户预编码技术系统模型36-37
  • 3.3 多用户MIMO线性预编码算法37-45
  • 3.3.1 块对角化BD预编码算法37-39
  • 3.3.2 基于信漏噪比准则的预编码算法39-41
  • 3.3.3 仿真结果41-45
  • 3.4 多用户MIMO非线性预编码算法45-47
  • 3.5 基于信漏噪比准则的预编码改进算法47-56
  • 3.5.1 基于信漏噪比准则的矢量预编码算法47-50
  • 3.5.2 基于信漏噪比准则的加权算法50-51
  • 3.5.3 仿真结果分析51-56
  • 3.6 本章小结56-57
  • 第四章 分布式多天线系统中多用户低复杂度预编码算法研究57-81
  • 4.1 分布式MIMO多天线系统中多播业务分析57-58
  • 4.2 低运算复杂度的分组预编码算法设计58-63
  • 4.3 仿真与结果分析63-74
  • 4.3.1 不同分组场景下系统性能比较65-69
  • 4.3.2 发射天线数目最小化配置69-71
  • 4.3.3 不同无线信道传播条件71-74
  • 4.4 算法计算复杂度分析74-79
  • 4.4.1 发射天线数目与干扰矩阵维度分析74-76
  • 4.4.2 浮点运算量分析76-79
  • 4.5 本章小结79-81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81-83
  • 5.1 论文总结81-82
  • 5.2 下一步研究工作82-83
  • 致谢83-85
  • 参考文献85-9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龙,梁昌洪,史琰;多天线系统的广义谐振研究[J];电子学报;2003年S1期

2 谭维锴;郭爱煌;尚秀辉;黄宇胜;李广宇;;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多天线系统性能评估[J];电波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3 许森;张光辉;曹磊;;大规模多天线系统的技术展望[J];电信技术;2013年12期

4 李敏;林敏;龚铮权;;多天线系统的容量比较[J];军事通信技术;2007年01期

5 严超;;收发多天线系统高斯信道容量分析[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7年07期

6 郑海波;赵莉;刘雅娟;;利用有向图实现多用户下行多天线系统的用户选择[J];电讯技术;2010年10期

7 张振宇;曾凡鑫;宣贵新;;适用于多天线系统信道估计的周期互补多相码[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8 孙欢;尤肖虎;;反馈时延对闭环多天线系统性能的影响[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年02期

9 刘超,何建华,杨宗凯;传输功率优化的莱斯信道多天线系统容量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2期

10 高伟;张佳利;郑海波;;多用户下行多天线系统传输技术的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8年1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慧;可移动终端的多天线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陈晓明;多天线系统中的有限反馈与预编码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李小军;多载波/多天线系统中的检测和均衡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4 房亮;多用户多天线系统中的有限反馈及用户调度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杨海芬;多天线系统的分集复用折衷性能及天线选择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谢映海;多天线系统的若干新型发射与接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涛;基于分布式天线的NGB-W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张钟浩;收发多天线系统抗干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3 吴凯;多天线系统中检测算法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4 张静星;大规模多天线系统的传输性能和反馈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5 周姗;车载多天线系统的FDTD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闻春燕;多用户多天线系统下行传输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曹恺;多天线系统位同步算法实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程雪;多天线系统中基于交织的发射分集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张阿东;基于UPML边界的车载多天线系统FDTD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赵飞;LTE多天线系统的去耦合研究与天线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684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0684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8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