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噪后验错误矢量信号能量的变正则因子仿射投影算法
本文关键词:基于无噪后验错误矢量信号能量的变正则因子仿射投影算法
更多相关文章: 自适应滤波 仿射投影算法 无噪后验错误矢量信号能量 变正则因子 指数缩放因子
【摘要】:变正则因子技术是提高仿射投影自适应算法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环境噪声的影响,现有的变正则因子自适应算法收敛速度较慢且稳态误差较大,各种测量、评估误差的存在进一步恶化了算法性能.为提高自适应算法的跟踪性能,本文在分析无噪先验错误矢量、无噪后验错误矢量和额外均方错误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最小化无噪后验错误矢量信号能量来推导自适应变正则因子表达式的方法.在实践应用中,该方法利用了测量噪声的统计方差特性,并提出一种更加光滑且更加容易控制的指数缩放因子评估方法.系统辨识的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与传统的变正则因子方法以及变步长方法相比有更快的收敛速度与更低的稳态误差.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移动通信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自适应滤波 仿射投影算法 无噪后验错误矢量信号能量 变正则因子 指数缩放因子
【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No.IRT1299) 重庆市科委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
【分类号】:TN911.4
【正文快照】: 1引言自适应滤波算法在通信领域应用广泛,如系统辨识、网络回声消除等等[1~3].为克服输入信号相关性影响,常用仿射投影算法(Affine Projection Algorithm,APA)替代归一化最小均方算法(Normalized Least MeanSquare,NLMS)以提高自适应滤波算法的收敛速度[4].APA通过重复利用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立刚;FUKUMOTO Masahiro;张世永;;一种变步长Proportionate NLMS自适应滤波算法及其在网络回声消除中的应用[J];电子学报;2010年04期
2 张兰勇;刘胜;李冰;;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干扰对消技术研究及在电磁辐射测量中的应用[J];电子学报;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立新;侯楚林;;改进的变步长比例仿射投影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年28期
2 王柯;;一种新的变步长比例仿射投影算法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2年01期
3 马立新;侯楚林;;一种新的变步长自适应滤波算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年05期
4 刘遵雄;王树成;;一种新的基于L0的变步长IPNLMS算法[J];计算机仿真;2012年11期
5 李跃明;侯楚林;;变步长比例仿射投影算法及在回声消除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年35期
6 吴斌;侯楚林;;一种低复杂度的稀疏控制MPNLMS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3年19期
7 楼天良;侯楚林;;变步长比例归一化子带自适应滤波算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4年09期
8 文昊翔;陈隆道;蔡忠法;;自适应回声消除的初期迭代统计学模型及改进算法[J];数据采集与处理;2012年01期
9 芮国胜;苗俊;张洋;王林;;基于凸组合的同步长最大均方权值偏差自适应滤波算法[J];通信学报;2012年03期
10 卢中昊;刘培国;刘继斌;;基于自适应抗干扰技术的辐射发射现场测量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倪锦根;变设计参数子带自适应滤波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文昊翔;面向实时通信系统的自适应回声消除算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红艳;自适应滤波器的FPGA实现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王辉;数字助听器中汉语语音处理及语音增强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3 廖畅;基于自适应滤波的多模噪声抑制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4 陈洋洋;MIMO-OFDM通信系统干扰抑制[D];宁波大学;2012年
5 程德望;EMI虚拟暗室测试系统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6 王树成;最小均方算法的改进及应用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3年
7 马兰申;自适应网络的分布式估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8 唐学青;比例系数重用自适应滤波算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玮;孙象;;语音通信中的自适应噪声对消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07年11期
2 孔国杰;张培林;徐龙堂;吴烽;;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自适应滤波算法及其应用[J];信号处理;2009年06期
3 沈宏;张蒲;徐其惠;曹贝贞;;改进自适应噪声对消算法的窄带干扰抑制[J];仪器仪表学报;2008年12期
4 钟佑明;秦树人;;希尔伯特-黄变换的统一理论依据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10743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074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