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城区环境电磁辐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8 15:17
本文关键词:贺州市城区环境电磁辐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磁辐射环境 环境监测 强度预测 辐射预测 污染防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各种电磁设备进入了生产和生活之中,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伴随而来却是电磁污染。电磁污染看不见,摸不着,人们无法感知,容易对其产生恐慌心理。加之,人们对电磁辐射认识的缺乏,这不可能得到有效的预防。因此,需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电磁辐射环境,以掌握周边电磁辐射水平和影响。论文对电磁辐射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的工作如下:1.对贺州市城区一般电磁辐射环境进行监测,根据一般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的方法,在城区选取了39个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进行实地监测,将监测数据结果与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全部监测数据都在标准限值之内,未出现超标现象,贺州市城区一般电磁辐射环境较清洁。2.通过对贺州市城区电磁辐射污染源调查统计分析,得出对贺州市城区影响比较大的辐射源为移动通信基站,进而以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为代表对贺州市城区特定电磁辐射状况进行研究和实地监测,选取4个具有代表性的基站,利用基站电磁辐射的监测方法进行布点、监测,利用电磁辐射强度理论预测模型对4个选取监测的基站的电磁辐射强度进行计算得出预测值,把预测值和实际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与相符性。之后参照有关国家标准,对贺州市城区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进行质量评价,提出基站方面有关减小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建议。3.根据贺州市城区电磁辐射的特点,分析目前电磁辐射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电磁辐射从管理、技术和个人防护三方面的建议。论文通过对一般和特定电磁辐射环境的实地监测,得出贺州市城区电磁辐射环境基本概况,一方面让大家对自己生活城市的电辐射状况有较全面的认识,加强对电辐射的了解和预防。从而对电磁辐射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帮助人们走出电磁辐射的误区。另一方面研究成果为其他小城市分析和评估电磁环境状况提供参考,为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加强电磁辐射管理提供对策和依据,为相关部门在电磁项目的规划、选址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实测依据。
【关键词】:电磁辐射环境 环境监测 强度预测 辐射预测 污染防治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L81;TN929.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0
- 1.2 电磁辐射简述10-14
- 1.2.1 电磁辐射的定义10
- 1.2.2 电磁辐射的类别10-11
- 1.2.3 电磁辐射的危害性及其特点11
- 1.2.4 电磁辐射区场的划分11-12
- 1.2.5 电磁辐射标准12-14
- 1.3 我国电磁辐射环境现状14-15
- 1.4 电磁辐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现状15-16
- 1.5 论文内容及框架16-18
- 第二章 贺州市城区一般环境电磁辐射的研究18-27
- 2.1 贺州市概况18-19
- 2.1.1 自然环境概况18
- 2.1.2 社会环境概况18-19
- 2.1.3 环境质量概况19
- 2.2 城区一般环境电磁辐射监测19-24
- 2.2.1 监测条件19-20
- 2.2.2 监测方法20-22
- 2.2.3 监测数据22-24
- 2.3 监测结果分析及环境影响评价24-25
- 2.3.1 监测结果分析24-25
- 2.3.2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25
- 2.4 科学规划电磁辐射源建议25-27
- 第三章 贺州市城区特定电磁辐射环境研究27-63
- 3.1 城区电磁辐射源的调查与分析27
- 3.2 移动通信基站与基站电磁辐射27-33
- 3.2.1 贺州市移动通信基站概况28-29
- 3.2.2 移动通信基站简述29-33
- 3.3 基站电磁辐射实地测量33-51
- 3.3.1 基站监测选取33-34
- 3.3.2 基站监测布点34
- 3.3.3 监测方法34-35
- 3.3.4 中国移动贺州分公司基站电磁辐射实地监测35-51
- 3.4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环境影响理论预测51-53
- 3.4.1 参数选择51-53
- 3.4.2 公式应用范围讨论53
- 3.5 实测移动通信基站电磁环境理论预测53-60
- 3.5.1 实测基站参数54-55
- 3.5.2 远场区范围计算55-60
- 3.6 实测结果与公式模型预测结果对比分析60
- 3.7 电磁辐射环境评价及建议60-63
- 3.7.1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60-61
- 3.7.2 基站规划、维护和管理的建议61-63
- 第四章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对策63-67
- 4.1 目前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63-64
- 4.2 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对策64-67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7-69
- 5.1 研究总结67-68
- 5.1.1 论文结论67
- 5.1.2 研究不足67-68
- 5.2 研究展望68-69
- 参考文献69-71
- 致谢71-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智华;;焊接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18期
2 吕邦国;;TD-SCDMA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技术研究[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1年08期
3 芦艳芳;;TD-SCDMA的智能天线技术[J];通信电源技术;2010年04期
4 孙云娟;;电磁辐射的原理及危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32期
5 彭俊杰;;TD-SCDMA主从同步技术[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7年05期
6 林少龙,蔡贤生;移动通信基站天线设置与电磁辐射影响分析[J];中国无线电;2005年05期
7 刘博,王惠敏;室内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护[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年06期
8 陈继亮,温如春,陈伟文;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环境科学;2002年02期
9 程卫,孙冶;云南省电磁辐射污染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云南环境科学;2001年S1期
10 孙宇新;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护措施[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1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康宁;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王媛;电磁环境影响检测平台的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3 齐宇勃;哈尔滨市城区环境电磁辐射的监测与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08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108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