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某雷达信号处理机时序及接口设计

发布时间:2017-10-31 12:29

  本文关键词:某雷达信号处理机时序及接口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炮位侦察校射雷达 雷达系统时序 雷达波形产生 接口设计


【摘要】:炮位侦察校射雷达用于侦测敌方火炮阵地并对己方发射炮弹落点进行校射,其系统复杂,包含多个分系统模块。雷达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是各分系统协调一致地进行工作。本文针对与雷达系统时序紧密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及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雷达系统整体入手,对各分系统的功能及工作流程进行了客观分析。从分析中得出雷达时序理论模型。针对各分系统的实际需求及时间损耗,对雷达时序模型做出修正,并经过实验验证,对时序模型的修正可以有效降低系统时间资源及能量资源损耗。最后设计了时序自动测量校准方案,可实现系统上电后自动进行时序测量及校准。2.针对本系统特殊的工作模式对应的波形设计要求,对雷达波形产生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经典DDS频率控制字更新方式做出了改进,在产生非线性调频信号时采用了分段线性拟合的方式产生波形调频率。经仿真和实验验证,对波形调频率采用分段线性拟合的方式产生的波形更逼近理论波形,从而获得良好的脉压效果。此外,还对波形产生时波形初始相位抖动问题从系统角度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波形初始相位抖动对信号处理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对产生波形的初始相位进行了验证。3.时序系统的稳定运行离不开高效稳定的系统互联接口。本系统包含接口种类繁多,通过对影响到系统稳定性的关键接口进行分析,设计了与各接口对应的传输方案及传输协议。涉及到的主要接口有EMIF接口和LVDS接口,同时还结合本系统应用简要讲述了以太网接口、SRIO接口和UART接口设计。经过工程实践表明,本章设计的接口及传输方案可大大提高原有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同时可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实现数据传输环节的实时监测。
【关键词】:炮位侦察校射雷达 雷达系统时序 雷达波形产生 接口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57.5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20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9-11
  • 1.3 雷达系统介绍11-16
  • 1.4 雷达工作模式16-18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18-20
  • 第2章 雷达系统时序分析及设计20-31
  • 2.1 引言20
  • 2.2 时序设计分析20-23
  • 2.3 时序设计修正23-26
  • 2.4 时序自动测量校准系统26-30
  • 2.5 小结30-31
  • 第3章 雷达波形产生31-50
  • 3.1 引言31
  • 3.2 DDS概述31-33
  • 3.3 雷达波形33-37
  • 3.3.1 波形延时和初始相位33-35
  • 3.3.2 波形选择35-36
  • 3.3.3 组合脉冲36-37
  • 3.4 DDS配置37-43
  • 3.4.1 DDS频率控制字更新方式37-40
  • 3.4.2 DDS初始相位抖动40-43
  • 3.5 设计验证43-49
  • 3.5.1 时域波形验证43-45
  • 3.5.2 匹配滤波分析45-46
  • 3.5.3 相位稳定性分析46-49
  • 3.6 小结49-50
  • 第4章 信号处理机接.设计50-65
  • 4.1 引言50-51
  • 4.2 EMIF接51-55
  • 4.2.1 概述51
  • 4.2.2 指令系统51-52
  • 4.2.3 传输方案52-55
  • 4.3 LVDS串行接55-58
  • 4.3.1 传输方案55-56
  • 4.3.2 接口协议56
  • 4.3.3 动态相位调整56-57
  • 4.3.4 接口设计57-58
  • 4.4 其他接口应用58-64
  • 4.4.1 以太网接58-61
  • 4.4.2 SRIO接61-63
  • 4.4.3 UART接63-64
  • 4.5 小结64-65
  • 结论65-66
  • 参考文献66-6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69-70
  • 致谢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润德;;DDS的触发抖动引起IQ相位突跳的研究[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秀东;DDS抑制杂散技术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223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1223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2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