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平台运动测量误差对阵列天线合成孔径雷达三维成像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05 11:19

  本文关键词:平台运动测量误差对阵列天线合成孔径雷达三维成像影响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合成孔径雷达 阵列天线 维成像 测量误差 误差分析


【摘要】:阵列天线合成孔径雷达(SAR)可实现3维成像。为了提高成像质量,使用测量设备获取平台的运动信息以进行运动补偿,而测量误差会影响补偿及成像质量,需对其进行分析。该文首先建立了阵列天线SAR 3维成像模型和测量误差分析模型,接着分别从位置和姿态角两个方面分析了测量误差对相位误差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方向误差影响的大小,然后通过仿真分析了误差对成像指标的影响,并引入姿态误差基线比来量化姿态角误差的影响。最后得出高程向和横滚角测量误差影响最大的结论,给出了限定要求下测量误差的容忍值。该文的结论为测量设备的选取和设计以及成像和补偿方法的选择和分析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参考。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微波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72186)资助课题
【分类号】:TN957.52
【正文快照】: 2(微波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190)1引言阵列天线合成孔径雷达(SAR)通过航迹向合成孔径、跨航向等效为线性均匀阵列和波传播方向的宽带信号实现3维分辨[1,2],广泛应用于城市测绘、灾害监测等领域[3]。阵列天线SAR一般工作在波分国家自然科学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海洋;洪峻;明峰;;相位中心偏差对机载阵列天线下视3D-SAR成像影响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04期

2 彭学明;王彦平;谭维贤;洪文;吴一戎;;基于跨航向稀疏阵列的机载下视MIMO 3D-SAR三维成像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04期

3 杨泽民;孙光才;邢孟道;保铮;;基于多通道联合自聚焦技术的机载三维SAR运动补偿[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07期

4 张清娟;李道京;李烈辰;;连续场景的稀疏阵列SAR侧视三维成像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年05期

5 于春艳;谢亚楠;赵海兰;张瑞;王佳佳;;基于新型阵列配置的机载MIMO-SAR下视三维成像性能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14年02期

6 WANG Jie;LIANG XingDong;DING ChiBiao;CHEN LongYong;ZHOU LiangJiang;DONG YongWei;;An improved OFDM chirp waveform used for MIMO SAR system[J];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拥军;吴先良;;双站移不变SAR成像的一种通用等效单站RD算法[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2 谢宜壮;朱柏承;汪精华;;星载SAR实时成像处理系统结构设计[J];兵工学报;2010年S2期

3 郭琨毅;盛新庆;唐波;;机动目标的时频变换ISAR成像仿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刘伟;李海;;基于Photoshop插件的SAR图像处理与评估系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5 郑坤;高梅国;刘国满;;一种基于扩展孔径的SAR欺骗干扰算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6 傅雄军;方秋均;鄢宏华;高梅国;;基于天基雷达探测的静止轨道目标监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7 陈德峰;高梅国;傅雄军;江长勇;;参数侦测误差对SAR欺骗干扰的影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8 张雄奎;傅雄军;高梅国;夏雯涓;;多通道实时ISAR成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鄢宏华;栗苹;傅雄军;高梅国;;月面态势感知雷达三维成像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10 王彦华;姚迪;曾涛;;沿航向运动误差对SAR回波特性的影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粟;磨国瑞;张江华;刘婷;;雷达导引头DBS回波信号模拟仿真[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哲;许人灿;陈曾平;;一种改进的ESPRIT成像算法[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3 杨剑;陈曾平;刘万全;;基于多DSP的雷达成像处理平台设计[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4 祝本玉;薛磊;史军军;;基于ULAM混沌的ISAR干扰技术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5 张子善;黎向阳;张汉华;;一种改进的极坐标波数域圆迹SAR三维成像算法[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志勇;付耀文;黎湘;;实时SAR欺骗干扰系统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7 杜琳琳;任艳;陈曾平;;舰船目标ISAR成像多普勒特性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8 李志国;白雪;潘志明;;星载SAR目标回波信号的仿真与成像[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李斌;姚康泽;王岩;;基于高分辨距离像统计模型的雷达目标识别[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张学磊;肖健华;;步进频率的实现及其在SAR中的应用[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吉英;压缩感知理论及在成像中的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王力宝;多输入多输出合成孔径雷达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王怀军;MIMO雷达成像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贺思三;微动目标高分辨雷达信号建模及特征提取[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杨科锋;移变双基地SAR特性与成像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李金梁;箔条干扰的特性与雷达抗箔条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赖涛;星载多通道SAR高分辨宽测绘带成像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陶勇;知识辅助的SAR图像目标特性分析与识别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朱洪波;基于亮度变化测度的多源影像抗干扰融合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杨予昊;自旋目标运动成像与静止目标凝视成像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冰;合成孔径声纳成像及目标检测与识别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韩延磊;SAR和CALIPSO数据反演海面风速[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红敏;多基线InSAR数据仿真及其相位解缠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瑞军;基于非起伏目标的相参积累TBD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辛凯;编队卫星SAR空间分辨率及模糊函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孙雪竹;LPI雷达分析及信号处理的DSP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曹攀;高分辨ISAR成像中运动补偿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崔子良;宽带雷达小型化及其实测数据处理[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徐冠杰;雷达信号长时间积累对微弱目标检测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弋宁;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仿真实验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林涛;洪峻;明峰;王珂;;基于点目标的机载SAR极化定标改进算法[J];电子测量技术;2011年03期

2 胡晓娥;孙巍;梁兴东;;一种高分辨率机载SAR实时运动补偿系统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12年06期

3 谢冬冬;吴侠义;禹卫东;;一种多通道星载SAR通道间一致性精确测量方法[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2年05期

4 李刚;彭应宁;夏香根;;基于改进RDM的SAR自聚焦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02期

5 侯颖妮;李道京;洪文;;稀疏阵时分多相位中心孔径综合及其应用[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04期

6 张双喜;孙光才;周峰;刘艳阳;邢孟道;;一种基于子孔径自聚焦的高频运动误差估计和补偿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年12期

7 彭学明;王彦平;谭维贤;洪文;吴一戎;;基于跨航向稀疏阵列的机载下视MIMO 3D-SAR三维成像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04期

8 滕秀敏;李道京;;机载交轨稀疏阵列天线雷达的下视三维成像处理[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06期

9 万琪;曹宁;刘伟伟;;基于GLRT和APES的MIMO雷达参数估计新算法[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2年01期

10 叶荫;刘光炎;孟U,

本文编号:1143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143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b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