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组网雷达中弹道目标微动特征提取与识别综述

发布时间:2017-11-08 04:21

  本文关键词:组网雷达中弹道目标微动特征提取与识别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微动特征 微多普勒 成像特征 混合体制雷达网


【摘要】:针对组网雷达中弹道中段目标微动特征难以识别与分辨的问题,文中分析了弹道中段目标微动特征的差异,总结了基于低分辨雷达网和高分辨成像雷达网的雷达目标微动特征提取技术在反导预警探测中的应用与研究现状,并分析了此类识别手段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今后低分辨雷达和高分辨成像雷达相结合的混合体制雷达网在弹道中段目标识别中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推动组网雷达中弹道目标识别研究提供参考和基础。
【作者单位】: 空军工程大学防空反导学院;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72166,61501495)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14JM8308)~~
【分类号】:TN957.52
【正文快照】: 1引言弹道目标识别技术是战略预警能力和反导作战能力的集中体现,对遏制战争中攻击方“先发制 人”军事打击的作战企图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中段防御被认为是反导作战的关键阶段[1]。在多弹头分导技术和诱饵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背景下[2,3],攻击方弹道导弹参数通常很难获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韩勋;杜兰;刘宏伟;;基于窄带雷达组网的空间锥体目标特征提取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12期

2 ;Bistatic scattering centres of cone-shaped targets and target length estimation[J];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2012年12期

3 刘永祥;黎湘;庄钊文;;导弹防御系统中的雷达目标识别技术进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年08期

4 雷腾;刘进忙;李松;胡国平;;基于MP稀疏分解的弹道中段目标微动ISAR成像新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1年12期

5 邹飞;付耀文;姜卫东;;Micro-motion effect in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maging of ballistic mid-course targets[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松;朱丰;刘昌云;冯有前;张群;;基于压缩感知的弹道导弹微多普勒提取方法[J];电波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2 任俊亮;邢清华;邹志刚;李明;;基于一维距离像识别的反导雷达配置模型研究[J];电光与控制;2014年03期

3 束长勇;陈世春;吴洪骞;黄沛霖;姬金祖;;基于ISAR像序列的锥体目标进动及结构参数估计[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5年05期

4 郑玉军;田康生;陈果;赵龙华;;外军反导预警雷达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分析[J];飞航导弹;2015年06期

5 李陆军;丁建江;吕金建;马梁;;弹道导弹目标特性研究[J];飞航导弹;2015年06期

6 薛爱军;王晓丹;宋亚飞;雷蕾;;中段目标宽带雷达回波仿真及分析[J];计算机仿真;2013年08期

7 薛爱军;王晓丹;宋亚飞;雷蕾;;基于移动散射点模型的雷达回波仿真及分析[J];计算机科学;2013年09期

8 李松;冯有前;刘昌云;罗迎;张群;;弹道导弹微动模型及微多普勒特征研究[J];现代防御技术;2011年06期

9 金林;;专家论坛弹道导弹目标识别技术[J];现代雷达;2008年02期

10 吕金建;丁建江;项清;阮崇籍;叶朝谋;;弹道导弹识别技术发展综述[J];探测与控制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艾小锋;双基地雷达弹道目标成像与特征提取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宗志伟;再入弹道目标跟踪与质阻比识别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张鹏;一种ISAR相控阵雷达的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3 赵玉丽;基于窄带雷达的弹道导弹真假目标识别[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刘芳;W波段全极化雷达目标特性测量算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永胜;左群声;刘宏伟;;基于微多普勒特征的空间锥体目标识别[J];电波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2 牛杰;刘永祥;秦玉亮;姜卫东;黎湘;;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锥体目标雷达微动特征提取新方法[J];电子学报;2011年07期

3 罗迎;张群;李松;梁颖;;基于分布式组网雷达的弹道目标三维进动特征提取[J];电子学报;2012年06期

4 王璐;刘宏伟;;基于时频图的微动目标运动参数提取和特征识别的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年08期

5 邹小海;艾小锋;李永祯;赵锋;肖顺平;;基于微多普勒的圆锥弹头进动与结构参数估计[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10期

6 姚汉英;孙文峰;马晓岩;;基于高分辨距离像序列的锥柱体目标进动和结构参数估计[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年03期

7 李飞;纠博;邵长宇;刘宏伟;;目标微动参数估计的曲线跟踪算法[J];电波科学学报;2013年02期

8 ;BRVAAF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for target detection[J];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2009年07期

9 ;Key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radar rotating object imaging with multi-aspect observations[J];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2010年08期

10 ;Micro-Doppler characteristics of sliding-type scattering center on rotationally symmetric target[J];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2011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梁;弹道中段目标微动特性及综合识别方法[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昌锦;陈永光;李修和;沈阳;;基于复杂系统的组网雷达系统分析[J];现代防御技术;2006年02期

2 李昌锦;陈永光;沈阳;李修和;;突防过程的组网雷达干扰资源优化分配[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6年10期

3 孙泾彤;刘健;刘毅;;区域防空组网雷达对跟踪目标交接班模型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2007年01期

4 刘双全;李修和;贺平;;干扰环境下组网雷达目标检测问题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08年12期

5 王文松;龙晓波;汪大昭;;干扰下的组网雷达目标跟踪分析[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09年05期

6 胡宝洁;范江涛;杨沛;轩健峰;;复杂电磁环境对组网雷达的影响研究[J];电子科技;2010年01期

7 李大强;贺平;沈阳;;“灵巧噪声”干扰对组网雷达定位精度影响分析[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0年05期

8 马井军;马维军;赵明波;;组网雷达作战分析与几点思考[J];国防科技;2010年04期

9 范甘霖;杨兆民;王一舟;;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组网雷达“四抗”效能评估[J];舰船电子对抗;2013年03期

10 杨士英;花良发;;组网雷达对抗系统的功能模型研究[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艳艳;严超;;组网雷达有源干扰对抗技术研究[A];2013第一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范俊方;组网雷达系统建模仿真与效能评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鲁晓倩;组网雷达航迹干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3 杨涛;组网雷达系统“四抗”效能评估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杨稳竞;组网雷达时空对准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吴玉清;针对组网雷达的电子干扰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55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155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8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