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级联随机共振的窄带信号宽带化接收
本文关键词:基于级联随机共振的窄带信号宽带化接收
更多相关文章: 随机共振 宽带化接收 级联 窄带信号 本地序列
【摘要】:为提高传统窄带接收机的解调增益,提出了基于级联随机共振的窄带信号宽带化接收方法。该方法一方面对接收信号进行随机共振运算,将信号中的噪声转化为信号能量;另一方面通过级联方式将接收信号转化为方波信号,并利用其先验信息构造本地序列进行宽带化相关运算,最终提高了信号处理增益。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处理方式,其信噪比增益提高大于3 d B,并且对于接收信噪比为-7~1 d B的QPSK信号,其增益提高约为20 d B。
【作者单位】: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系统工程学院;解放军69260部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472064,61201380)~~
【分类号】:TN911.25
【正文快照】: 2.解放军69260部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17)1引言克服信道噪声是无线通信的重要问题,传统的通信系统主要通过各种纠错编码和调制手段降低噪声、提高信噪比。随着非线性科学的发展,随机共振这一物理现象逐步引起广泛的关注,并已经开始用于降低信道噪声。其主要原理是当系统满足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爱珍;侯成郭;任国凤;;直接序列扩频的分层级联随机共振接收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学勤;杨翠容;范影乐;李轶;;基于随机共振检测的神经元非周期激励响应模拟研究[J];电子器件;2007年04期
2 吴利平;李赞;李建东;;随机共振参数的自适应调整策略与性能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李晓龙;冷永刚;范胜波;石鹏;;基于非均匀周期采样的随机共振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1年12期
4 杨宁;张培林;马乔;王江涛;;自适应随机共振在微弱信号检测中的应用[J];机械强度;2012年06期
5 陈明生;秦明新;孙即祥;尹中秋;宁旭;;低信噪比下融合随机共振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6 王志伟,侯中怀,辛厚文;合成基因网络中的内信号随机共振[J];中国科学(B辑 化学);2005年03期
7 冷永刚;王太勇;郭焱;吴振勇;;双稳随机共振参数特性的研究[J];物理学报;2007年01期
8 何科荣;胡剑锋;王晶;;神经系统中的随机共振[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11期
9 夏均忠;刘远宏;梅检民;冷永刚;张卫峰;;双稳系统随机共振效应的数值分析[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1年04期
10 张雷;宋爱国;;基于随机共振的逻辑计算理论回顾与展望[J];仪器仪表学报;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艳梅;;关于随机共振的理论研究——几个尚未解决的问题[A];第三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靳艳飞;;随机共振若干基础问题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刘甜;王青云;张红慧;;异质神经元和信息时滞对神经元网络随机共振的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4 孙水发;郑胜;万均力;;非周期随机共振信号处理物理机制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孙水发;郑胜;万均力;;非周期随机共振信号处理物理机制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康艳梅;蒋耀林;;含色噪声随机共振系统的非线性响应:一个半解析研究[A];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康艳梅;江俊;李逸娟;;非正常扩散下单稳杜芬振子系统中的非传统随机共振[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王宝华;陆启韶;吕淑娟;;阈下激励与噪声联合作用下肝细胞系统的内钙时空随机共振问题[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申建伟;;自诱导随机共振相关研究进展及其在基因网络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狄根虎;许勇;张凤琴;;线性系统的随机共振研究[A];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映璧;复杂物理系统存在多样性共振[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法兵;参数调节随机共振在数字信号传输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2年
2 周玉荣;随机共振及其在神经动力学模型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李建龙;随机共振的参数调节方法及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4 薛凌云;神经元随机共振机制及其在语音与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张莹;随机共振信号恢复机理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曾令藻;反常过程中的非周期随机共振理论[D];浙江大学;2008年
7 冷永刚;大信号变尺度随机共振的机理分析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李华锋;双稳态随机共振系统的输出的性能衡量[D];浙江大学;2003年
9 章惠全;关于随机共振及双稳态系统在信号检测中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万频;随机共振在信号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仁国;神经元系统中的阈上随机共振[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沈涛;积分发放模型中的阈上随机共振[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邵菊花;微弱信号检测的随机共振方法与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常海;低速重载设备的随机共振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5 薛力伟;随机共振系统的参数选取与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王俊琦;阈值神经元模型的随机共振[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刘小娜;双稳随机共振系统的实用特性研究及应用[D];燕山大学;2011年
8 江毅;水声目标检测中随机共振方法的应用[D];东南大学;2006年
9 龚智保;一种基于参数调节随机共振的基带信号处理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10 于建;随机共振在人体平衡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67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167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