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10kV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单子载波OFDMA电力线通信方法
本文关键词:面向10kV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单子载波OFDMA电力线通信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配电 正交频分多址接入 馈线自动化 电力线 通信 频率切换 子载波
【摘要】:针对10 kV馈线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技术的电力线通信方法。该方法采用单子载波通信模式实现信号发送功率最大化,避免了多载波OFDMA系统中的峰均比(PAR)问题,减少了计算量。单子载波通信模式采用主子载波和辅子载波交替通信,以保证10 kV馈线系统能采用通信质量最高的子载波。为提高通信效率,采用可用子载波标识向量选择辅子载波,并根据实际电网运行情况实时刷新可用子载波标识向量。对通信成功率、子载波切换周期进行了分析。现场运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单子载波通信模式的通信成功率较高。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17207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916111204)~~
【分类号】:TM76;TN913.6
【正文快照】: 0引言馈线自动化系统是对配电线路上的设备进行远方实时监视、协调、控制的集成系统,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配电网可靠性的关键技术之一[1-2]。文献[3]中给出了馈线自动化系统结构。为了能够实现系统的功能,在重要的分支线路入口处安装智能断路器,在馈线中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怡梦;朱建宁;;变电站二次回路接地不良引起的异常分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王成山,王赛一;基于空间GIS的城市中压配电网络智能规划 (一)辐射接线模式的自动布局[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05期
3 王赛一,王成山;配电网中辐射线路的最优分段处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08期
4 郭以贺;谢志远;徐智坚;;基于ARM的馈线自动化系统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10期
5 郭以贺;谢志远;;基于电力线通信的馈线自动化系统设计[J];电力系统通信;2012年01期
6 李历波;王玉瑾;王主丁;叶云;李旭前;;规划态中压配网供电可靠性评估模型[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1年03期
7 葛少云;张国良;申刚;刘孚智;张祖荣;;中压配电网各种接线模式的最优分段[J];电网技术;2006年04期
8 葛少云;李建芳;张宝贵;;基于二分法的配电网分段开关优化配置[J];电网技术;2007年13期
9 李捷;;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配电网主馈线分段开关配置[J];福建电脑;2012年08期
10 畅刚;张巧霞;冯霜;王主丁;王敬宇;;基于配电变压器“双接入”的高可靠性接线模式研究[J];供用电;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志红;张建伟;赵翔;;一种综合配电自动化终端的设计及实现[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汤行明;;空时分组码在WiMAX中的应用[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赛一;城市中压配电网络优化规划[D];天津大学;2005年
2 王阳光;应对灾变的广域保护信息处理及通信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宏超;智能路灯远程控制系统[D];郑州大学;2010年
2 于朝辉;居民区变电站运行环境监测与综合分析系统[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3 张国良;基于最优分段的城市中压配电网接线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于阿娜;低压远程抄表通信系统调制方案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5 付建敏;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电力通信网安全风险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6 候劲松;配电自动化系统保护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7 刘祥;基于GPRS的配电变压器监控系统的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8 李建芳;配电网分段开关的优化配置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朱涛;计及通道因素的城市中压配电网络规划[D];天津大学;2007年
10 贺艳辉;配电网可靠性与经济性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勇;徐娟娟;;OFDM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中同步技术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0年04期
2 杨奇逊;秦立军;焦邵华;;配电自动化设备及功能[J];电力设备;2000年Z1期
3 卢志刚;董玉香;;基于改进二进制粒子群算法的配电网故障恢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24期
4 徐晶;王成山;李晓辉;张来;吴彬;肖峻;;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配电网改造方案优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14期
5 林功平;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8年04期
6 彭启伟;张浩;;基于多叉树遍历的中压配电线载波自适应中继算法[J];电力系统通信;2009年03期
7 谢志远;罗先南;郭以贺;;10 kV电力线载波通信协议设计[J];电力系统通信;2010年05期
8 李荣伟;吴乐南;;10kV中压配电线载波信道的建模[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6年06期
9 杨晓宪;郑涛;张保会;李常信;童礼系;;10kV中压电力线信道传输特性测量与研究(一)——信道传输的一般特性[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6年11期
10 孙秀娟;罗运虎;刘志海;王传江;于玮玮;;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信道特性分析与抗干扰措施[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宏亮;基于中压电力线载波的通信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2 孙_g;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I.Baig,V.Jeoti;;PAPR reduction in mobile WiMAX:A new ZCMT precoded random interleaved OFDMA system[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2年04期
2 范达;曹志刚;;Carrier Frequency Offset Compensation for an Interleaved OFDMA Uplink[J];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年01期
3 程鹏;张朝阳;周s,
本文编号:11736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173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