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智能手机的个体室内时空行为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13 22:00

  本文关键词:基于智能手机的个体室内时空行为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智慧城市 智能手机 时空行为 室内定位


【摘要】:智慧城市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智慧城市的基础是对城市各要素的感知与理解。人是城市的主导因素,对个人的时空行为分析是城市感知的关键,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个体时空行为分析一直受限于时空数据的获取手段,使得相关理论研究及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个体时空行为数据获取的挑战之一在于室内空间位置信息的获取。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和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获取个体的室内位置信息;另外,智能手机内置的多种传感器使其具备强大的感知能力,可以检测用户的行为。因此,智能手机成为获取个体室内时空行为数据的理想终端。本文对基于智能手机的个体室内时空行为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了室内定位的研究进展,然后给出基于智能手机进行个体室内时空行为分析的实例,最后对基于智能手机的个体室内时空行为分析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进行了讨论。通过智能手机获取的个体室内时空行为数据可以分析城市居民的实时空间分布及行为模式,对于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智慧交通、智慧安防以及智慧城管等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基于大规模的历史个体室内时空行为数据,可以分析城市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空间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377,41401444) 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JCYJ20121019111128765) 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项目(ZDSY20121019111146499,JSGG20121026111056204,JCYJ20130329144141856)
【分类号】:TN929.53;TP399-C2
【正文快照】: 2.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1引言智慧城市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李德仁等,2014)。智慧城市必须建立在对城市各要素的感知与理解的基础之上,人是城市的主导因素,对个人的时空行为分析是感知城市的关键,对智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柴彦威,龚华;城市社会的时间地理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赵莹;柴彦威;陈洁;马修军;;时空行为数据的GIS分析方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05期

3 柴彦威;赵莹;马修军;张艳;;基于移动定位的行为数据采集与地理应用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6期

4 关美宝;谷志莲;塔娜;柴彦威;;定性GIS在时空间行为研究中的应用[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9期

5 秦萧;甄峰;熊丽芳;朱寿佳;;大数据时代城市时空间行为研究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9期

6 柴彦威;塔娜;;中国时空间行为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青;邬丽丽;;1980年以来的中国休闲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赵莹;柴彦威;陈洁;马修军;;时空行为数据的GIS分析方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05期

3 申悦;柴彦威;王冬根;;ICT对居民时空行为影响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6期

4 季珏;高晓路;;基于居民日常出行的生活空间单元的划分[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2期

5 柴彦威;申悦;肖作鹏;张艳;赵莹;塔娜;;时空间行为研究动态及其实践应用前景[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6期

6 胡继华;程智锋;詹承志;陈熹;;基于时空路径的城市公交时间可靠性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06期

7 周素红;邓丽芳;;基于T-GIS的广州市居民日常活动时空关系[J];地理学报;2010年12期

8 柴彦威,刘璇;城市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时间地理学框架与展望[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年03期

9 柴彦威;行为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2期

10 申悦;柴彦威;;转型期深圳居民日常活动的时空特征及其变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柴彦威;;行为地理研究中的几个方法论问题[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赵欣;;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慧城市建设[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C];2014年

3 赵文宁;;基于用户生成数据的城市空间研究——以微博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C];2014年

4 陈佳;吴梦怡;;大数据与城市空间治理[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C];2014年

5 崔曙平;徐晓冬;罗桑扎西;朱靖;徐红云;;基于时空间行为数据的规划实施分析与优化策略探讨——以南京岱山保障房片区商业规划为例[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8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建设的战略思考、技术手段、评价体系[C];2014年

6 董琦;;SoLoMo公众参与——大数据时代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风景园林[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弘_";基于活动方法的个体出行行为分析与出行需求预测模型系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永昌;上海社会阶层空间错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晓霞;基于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的社区资源配置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吴兰丽;社会时间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邓中伟;面向交通服务的多源移动轨迹数据挖掘与多尺度居民活动的知识发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翟石艳;实验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技术平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刘定惠;中国西部大城市过剩通勤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郭龙飞;社交网络用户隐私关注动态影响因素及行为规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9 李方;基于ZigBee的位置指纹法室内定位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周牧;室内WLAN距离依赖型匹配定位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波;用于交通出行调查的GPS时空轨迹数据简化与语义增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翼;基于车辆出行特征的交通网络评价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郑凯;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日常生活活动时空间结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4 楚静;基于社区可获性原理下城市社区体系公正配置的控制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李尔松;无线躯干网络构建及其移动生理监测应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6 陈立章;西湖景区旅游者游览行为的Semi-Markov时空模拟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7 于宁;基于“日常生活圈”的齐齐哈尔城市地域系统发育特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韬;城市小区导向设施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9 黄佩;四川省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10 潘新潮;基于行为地理学的城市交通规划初探[D];长安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彦威,龚华;城市社会的时间地理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李德毅;;云计算支撑信息服务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3 郑思齐;曹洋;;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的决定机理和影响因素——对北京市通勤时间和通勤流量的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4 刘志林;张艳;柴彦威;;中国大城市职住分离现象及其特征——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9期

5 赵莹;柴彦威;;基于出行链的居民行为决策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0期

6 肖作鹏;柴彦威;刘志林;;北京市居民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的量化分布与影响因素[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9期

7 王德,张晋庆;上海市消费者出行特征与商业空间结构分析[J];城市规划;2001年10期

8 朱玮;王德;齐藤参郎;;南京东路消费者的回游消费行为研究[J];城市规划;2006年02期

9 周素红;闫小培;;广州城市居住-就业空间及对居民出行的影响[J];城市规划;2006年05期

10 朱玮;王德;;王府井大街消费者行为的时空特征研究——“步行网格”方法的应用[J];城市规划;200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拔群;社交网络中的多媒体数据挖掘[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胡萍;质性分析工具的比较与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欣昕;章铁政;袁艳;;基于Wi-Fi网络运行数据的智能运营支撑[J];电信技术;2012年10期



本文编号:11825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1825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7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