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及其应用
本文关键词: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及其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毫米波 合成孔径雷达(SAR) 成像 Ka波段
【摘要】:分析了毫米波SAR高分辨成像的基本原理,阐述了毫米波SAR的优点,并结合目前国际上典型的毫米波SAR系统,综述了毫米波SAR技术与系统的发展状况,讨论了毫米波SAR的应用前景、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基金】:星载毫米波SAR数字波束合成(DBF)技术研究(9140A21030114ZK13)~~
【分类号】:TN958
【正文快照】: PACS:84.40.Xb引言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高分辨率相干成像雷达[1].它采用多普勒频移理论和雷达相干为基础的合成孔径技术来提高雷达的方位向分辨率;而距离向分辨率的提高则通过脉冲压缩技术来实现[2].如今,SAR在军事侦察、军事测绘及诸多民用领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德傅,沈小珩,曾真,周宝庆,叶妙根,糜正瑜;毫米波辐射对小鼠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红外研究;1990年05期
2 张光锋,张祖荫,郭伟;一种可见光与毫米波辐射图像的融合方法[J];激光与红外;2004年05期
3 覃玉荣;张志勇;;毫米波辐射对细胞膜电位变化影响机理研究[J];微波学报;2006年S1期
4 周珩;;毫米波辐射计缩比测试研究[J];现代雷达;2007年10期
5 雷伟敏;;毫米波辐射特性分析与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张英浩;杨国;吴文;;开关扫描技术在被动毫米波成像中的应用[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9年06期
7 马国君;聂建英;;毫米波辐射计线性回归定标方法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0年02期
8 罗美富;约氏效应毫米波辐射计的灵敏度[J];低温与超导;1976年03期
9 本刊编辑部;《红外与毫米波》丛书[J];红外研究;1983年02期
10 张香成;;毫米波新技术和系统应用综述[J];无线电工程;198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飞;倪炜;董健;何方敏;陈良兵;李青侠;朱耀庭;;复杂天气对地基毫米波辐射计探测的影响[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董树义;周一平;;毫米波针炙初步探讨[A];1991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卷Ⅱ)[C];1991年
3 张黄河;;毫米波医疗技术用于伤口与愈合的论证[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张光锋;张祖荫;郭伟;;最佳毫米波辐射图像的实验研究[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时翔;娄国伟;李兴国;;地物背景毫米波辐射特性测量的研究[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6年
6 栾英宏;李跃华;;交流毫米波辐射计的低频补偿[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李道京;郗莹;;毫米波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A];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2006年
8 许建中;陈建宏;;神经网络实现弹载毫米波辐射计微弱信号提取[A];199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9年
9 覃玉荣;赖声礼;;毫米波辐射对细胞膜电压变化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6年
10 董树义;兰星;;毫米波经络效应的反应扩散模型分析[A];1993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嵩松;被动毫米波阵列探测成像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2 王本庆;近程毫米波成像技术及其信号处理[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3 时翔;被动毫米波探测及其隐身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4 栾英宏;毫米波主被动复合近程探测目标识别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英浩;毫米波被动双极化探测及相控阵扫描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6 严金海;声、毫米波复合寻的系统目标识别与定位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7 张光锋;毫米波辐射特性及成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简伟;超高速毫米波无线传感通信系统[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王桂丽;毫米波精确探测系统的信号检测及处理[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10 吴礼;近程毫米波LFMCW雷达多目标信号分析与处理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位强;弹载毫米波辐射计测试系统关键模块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赵书占;毫米波目标辐射特性及图像特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亚旭;大气毫米波辐射特性及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4 庄重;毫米波成像准光学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周云胜;毫米波辐射计信号预处理算法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纪如霆;被动毫米波成像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7 曹志翔;近程毫米波主动成像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吴礼;毫米波辐射计特性参数与性能测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9 潘荣;毫米波辐射特性研究与误差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10 袁龙;被动毫米波成像探测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28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228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