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R标准的数字调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本文关键词:CDR标准的数字调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调频频段 正交频分复用 子载波矩阵 改进基-蝶形
【摘要】:中国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即CDR标准可提供灵活的频谱模式,本文针对其关键技术——正交频分复用的调制技术进行研究与设计。分析子载波矩阵的构造,完成OFDM符号的有效子载波设计,对FFT设计采用改进基-2蝶形降低乘法器数目,利用块浮点数计算实现高精度,采用流水线方式优化设计流程。用Verilog HDL语言实现OFDM符号生成与FFT的设计,进行FPGA综合仿真。与MATLAB仿真结果对比表明,成帧载波可实现数模同播,FFT变换准确性高,符合CDR调制系统的要求。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分类号】:TN911.3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演播室的建设已在我国相应的影视机构及电视台进行。2013年,由国家广电总局指示,2015年~2016年我国将会对地级以上城市完成数字音频广播的实行[1]。因我国DAB标准1.536 MHz信道带宽受限于FM/AM的兼容问题[2],2013年8月我国提出了一种CDR(Ch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蕾;宋建新;;OFDM系统中视频传输的调度算法研究[J];电视技术;2012年05期
2 孙晶;周丽丽;;OFDM符号同步技术以及总体电路设计[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1年09期
3 黄熹媛;苏凯雄;陈俊;;基于LDPC码的DAB系统性能分析[J];有线电视技术;2013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冉冉;宋建新;;3GPP LTE系统中无线视频传输调度算法研究[J];电视技术;2013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星成;程浩辉;;基于PEG算法的准循环LDPC码构造方法研究[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9年04期
2 张光华;门爱东;;关于中国数字声音广播的讨论[J];电声技术;2011年08期
3 池琛;张_g;薛永林;潘长勇;;基于H.264SVC和OFDM的可分级视频传输方法[J];电视技术;2011年03期
4 蔡灵灵;赵建立;宋荣方;;提供QoS保证的比例公平调度改进算法及其应用[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年01期
5 李静;;关于数字声音广播系统信道编码调制器设计分析[J];科技传播;2012年1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敏洁;MIMO-OFDMA系统下行链路调度与资源分配算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迟文升;李红艳;方磊;;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自适应载波调控策略[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25期
2 林舒;尹霄丽;忻向军;曾军英;;光纤射频传输系统中相干正交频分复用的研究[J];光通信技术;2008年12期
3 姜晖;李道本;;正交频分复用的一种拓展技术[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 魏振;张哲;任光亮;;正交频分复用和调频复合探测体制研究[J];电子科技;2009年07期
5 张协衍;章兢;王玲;廖洪运;;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J];科技导报;2010年12期
6 王亚君;石志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概述[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7 殷洪玺;王一名;;光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的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J];量子电子学报;2011年06期
8 伍伟池;张多英;;光正交频分复用的关键技术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3年11期
9 焦红霞;;正交频分复用的抗噪性能分析[J];电子世界;2014年06期
10 傅延增,张海林,王育民;正交频分复用中的符号同步技术[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月秀;林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及应用研究[A];浙江省电子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束锋;赵光玲;吴乐南;;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的联合同步算法[A];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C];2001年
3 陈春朋;胡启梁;孙艳华;吴强;张延华;;T-DMB系统的C语言仿真[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高建勤;熊淑华;;正交频分复用(OFDM)原理及其实现[A];四川省通信学会二零零四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4年
5 胡正群;施浒立;裴军;杜晓辉;;无线通信系统中的OFDM技术[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9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李昕;;OFDM(正交频分复用)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A];2004’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马延;;探讨O-OFDM系统应用技术[A];2013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王昕;张正喜;;基于802.16a的OFDM同步技术及DSP实现[A];江苏省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昕;丁国华;;OFDM系统中的关键技术[A];江苏省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孙浩;智慧川;;基于Simulink的OFDM系统仿真与性能分析[A];2009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伟;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数字传输技术成功[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汪俊芳;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自适应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王东;基于光正交频分复用的光与无线融合接入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雷诚;高效灵活的正交频分复用无源光网络技术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4 李科;差分OFDM系统与MIMO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刘卓;灵活大容量的OFDM-PON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6 胡e,
本文编号:1238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238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