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pidIO交换机总线功能模型的设计与验证
本文关键词:RapidIO交换机总线功能模型的设计与验证
更多相关文章: RapidIO互连 内部交换模块 总线功能模型 仲裁模式 功能验证
【摘要】:随着集成电路设计规模的不断增大和设计复杂度的增加,设计出的产品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这在方便用户的同时,对集成电路产品的设计者和制造者来说,却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满足以更低的设计成本和更短的开发周期生产出高性能产品,必须要以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前提。研究结果表明,一半以上的芯片经过多次返工生产,而返工的主要原因是功能上的错误,因此功能验证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问题的解决不但要在技术上取得突破,还要依赖于对整个功能验证领域内的所有资源的有效组织和运用,找到正确、合适、高效的验证方法。传统的功能验证方法只适合规模较小的集成电路研发。随着芯片规模越来越大,芯片功能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功能验证方法无法满足验证需求。总线功能模型对底层的信号进行抽象和封装,使测试环境具有层次化的结构特点。这种层次化的结构特点使得各层次的验证模块可以同时进行开发,进而提高验证效率。同时,在验证同类设计时,可以再次使用相同的总线功能模型,因此可实现总线功能模型的复用性。近几十年来,处理器的主频和性能不断提升,处理器总线的传送能力成为技术发展的瓶颈。Rapid IO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连技术,具备了延迟低、带宽高、高可靠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就是实习期间参与的一款基于Rapid IO协议的交换机芯片的总线功能模型的设计与芯片内部交换模块的功能验证。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研究介绍了当前比较常用的一些验证方法,并分析他们各自的优缺点,根据待验证芯片的实际情况以及项目进度要求提出可行的验证方案,综合考虑相关资源配置,选择了合适的方法来完成自己的验证工作,这就是基于仿真的功能验证方法。然后,根据待测设计的功能验证点,制定详细完整的验证方案,设计满足协议规范同时符合功能要求的总线功能模型作为验证平台,并对总线功能模型进行基本的发包验证,证明其功能的正确性。最后,通过总线功能模型配置交换机内部寄存器,施加测试激励,验证芯片核心内部交换模块的典型功能,观察数据包的输出结果,验证功能的正确性和完备性。在进行波形观察时,不仅要看数据包的内容还要观察他们的优先级顺序,这样在波形图上逐一查找是相当费时费力的,待测设计内部数据包的顺序没有办法直观观察。但是数据包从交换机出端口发送到总线功能模型的接口时,在仿真过程中会生成一些日志文件,这个文件是按时间先后顺序逐行打印的,可以在一行内容里同时观察到数据包的内容及优先级,得到想要的结果,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验证的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15.0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维嘉,樊少杰;新一代的总线结构──RapidIO[J];通信技术;2001年04期
2 尹亚明,李琼,郭御风,刘光明;新型高性能RapidIO互连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4年12期
3 ;新型RapidIO器件实现高速灵活网络交换[J];电子设计技术;2006年07期
4 Robert Oshana;;嵌入式系统的序列RapidIO架构[J];电子与电脑;2007年11期
5 Tom Cox;;以太网与RapidIO的对比[J];电子设计应用;2007年06期
6 章乐;李雅静;倪明;柴小雨;;一种基于RapidIO接口的嵌入式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8年S1期
7 谢智勇;罗明;蒋俊;;串行RapidIO验证模型[J];计算机工程;2008年S1期
8 邓豹;赵小冬;;基于串行RapidIO的嵌入式互连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2008年03期
9 刘明雷;陈磊;沈文枫;徐炜民;郑衍衡;;基于RapidIO的单边通信接口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年05期
10 梁基;金亨科;徐炜民;郑衍衡;沈文枫;;基于RapidIO的高性能通信接口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万留进;宿绍莹;陈曾平;;串行RapidIO互连技术研究与实现[A];全国第二届信号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C];2008年
2 刘芳;于礼华;李方伟;李强;;基于FPGA的RapidIO总线技术研究与实现[A];第二十七届中国(天津)2013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陈小波;胡封林;陈吉华;;一种应用于串行RapidIO的8B10B编解码器的设计[A];第十五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一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A辑)[C];2011年
4 胡善清;龙腾;;基于cPCI平台的串行RapidIO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第三届全国嵌入式技术和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李晓欢;胡封林;刘仲;亓磊;;一种高速串行RapidIO时钟数据恢复电路的设计[A];第十六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二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RapidIO网络的互连技术[N];科技日报;2000年
2 ;IDT推出针对嵌入式市场的串行RapidIO[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3 李明琪;水乳交融的格斗[N];计算机世界;2002年
4 广东 邱晓光;未来的高速总线:3GIO[N];电脑报;2001年
5 ;PCI集团向通信OEM推广Express[N];计算机世界;2003年
6 ;能提高信号完整性[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7 记者 王翌;网络芯片强调“智能”[N];计算机世界;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倩茹;基于RapidIO的高速传输接口的研究与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2 袁伟;基于RapidIO的高速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陈静;基于FPGA的RapidIO和万兆以太网路由控制器设计[D];复旦大学;2014年
4 黄靖媛;高速串行接口RapidIO的设计与验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刘升财;ATCA平台上的RapidIO链路设计与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王怡然;RapidIO在实时信号处理机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7 高新军;面向RapidIO的AXI总线与YHFT_DSPXNAC总线的转接桥设计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8 林国欢;X-DSP RapidIO-AXI桥接部件的设计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9 单强;RapidIO交换机总线功能模型的设计与验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杨卿;RapidIO高速互联接口的设计研究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51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251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