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最差情况下性能最优化的特征分析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
本文关键词:一种最差情况下性能最优化的特征分析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自适应波束形成 特征分析 目标信号 协方差矩阵 波束形成方法 空域滤波 信干噪比 海试 数据处理结果 波达方向
【摘要】:自适应波束形成在弱目标检测和空域滤波中应用广泛。然而在实际海洋环境中,失配情况比较普遍,往往会导致传统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性能明显下降。针对此问题,本文基于特征分析重构观测信号协方差矩阵来抑制干扰对弱目标检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凸优化算法来提高波束形成方法的鲁棒性。数值仿真和海试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在抑制干扰对弱目标影响的基础上,在阵元位置平均误差不超过入射信号中心频率对应波长的40%的情况下,仍可以鲁棒地检测目标信号。同时,该方法显著提高了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的输出信干噪比,且受对角加载量取值的影响较小。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分类号】:TN911.7
【正文快照】: 及空域滤波中的重要工具,在雷达、声呐、语音信弓|胃 号处理和无线通信中应用广泛[1—传统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即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inimum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是目标探测、参数估计以Variance Distortionless Response,MVDR)波束形成 方法,方位谱分辨率较高,并且在理想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yN;唐南;于美华;;一种快速的特征空间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09年04期
2 刘宪军;安红;张扬;;一种改进的稳健波束形成算法[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1年06期
3 赵永波,刘茂仓,张守宏;一种改进的基于特征空间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J];电子学报;2000年06期
4 桑怀胜,李峥嵘;智能天线的原理、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研究进展与应用[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5 韩阳阳;苏五星;沈浩浩;李建东;;自适应波束形成零陷优化抗干扰研究[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4年01期
6 韩英臣;赵兴录;赵国庆;;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的发展与现状研究[J];航天电子对抗;2009年02期
7 余岚;杨春兰;;基于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的空间干扰抑制算法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09年10期
8 朱德智;吕新正;黄鹤;;零陷加深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研究[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2年04期
9 丁永超;刘成城;赵拥军;陈辉;;稳健的宽带自适应相干干扰抑制波束形成算法[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10 任岁玲;葛凤翔;郭良浩;;基于特征分析的自适应干扰抑制[J];声学学报;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冉志红;李乔;单德山;唐亮;;影响矩阵法在南京长江三桥状态识别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2 薛蕊;;一类线性混合模型中方差分量的估计[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刘华丽;朱大勇;钱七虎;李宏伟;;边坡三维端部形状对安全系数影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4 李新海;;双反对称矩阵的性质分析与推广[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斯彩英;;关于左、右伪逆矩阵的阶数递推算法[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秦翰林;周慧鑫;刘上乾;杨廷梧;;基于奇异值分解的红外弱小目标背景抑制[J];半导体光电;2009年03期
7 林声;;基于变加速度的高速公路平直路段运行速度模型优化[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8 程广利;蔡志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在水下信息战人才胜任力评估中的应用[J];兵工自动化;2010年03期
9 辛怡;陶然;王越;;多重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在Shamir三次传递协议中的应用[J];兵工学报;2008年06期
10 叶中付;李春辉;贾红江;刘超;;空间非平稳噪声下的信源数估计算法[J];兵工学报;2009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迪;沉渣厚度超声检测信号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殷复莲;同步CDMA系统NBI识别及抑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于志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号识别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关防;模态域信号处理在水声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刘德铸;声学多普勒流速测量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于蕾;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郭文卓;多天线多用户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8 王文标;基于视觉测量的快速再制造成形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张进;宽带阵列信号波达方向估计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吴敏;多天线通信系统中有限反馈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岳,黄丹云;基于同步码分多址技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J];电信科学;1999年06期
2 周yN;唐南;于美华;;一种快速的特征空间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09年04期
3 刘宪军;安红;张扬;;一种改进的稳健波束形成算法[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1年06期
4 廖桂生,保铮,张林让;基于特征结构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新算法[J];电子学报;1998年03期
5 赵永波,刘茂仓,张守宏;一种改进的基于特征空间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J];电子学报;2000年06期
6 刘聪锋;廖桂生;;基于二次约束的稳健LCMP波束形成算法[J];电子学报;2010年09期
7 戴凌燕;李荣锋;王永良;鲍拯;;基于最坏情况下的稳健波束形成自适应方向图副瓣控制方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8 王杰贵;;多约束条件下发射DBF自适应零点控制技术[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8年02期
9 韩英臣,王永良,张永顺;一种基于干扰信号特征子空间扩展的波束形成方法[J];航天电子对抗;2004年04期
10 余岚;杨春兰;;基于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的空间干扰抑制算法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09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莘元,陈四根,郝敬涛;相干条件下自适应波束形成性能研究[J];宇航学报;2004年05期
2 沈克勤;一种联合空时分组编码和自适应波束形成的方法(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5年03期
3 何劲;刘中;;脉冲噪声环境中鲁棒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J];电子学报;2006年03期
4 廖桂生;刘宏清;敖s,
本文编号:1293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293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