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协作认知网络中自适应传输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MIMO协作认知网络中自适应传输技术研究 出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协作认知网络 多输入多输出 波束成形 半正定优化 自适应
【摘要】:伴随着无线通信业务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数据速率、网络覆盖范围和可靠性等通信的性能参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也对无线频谱资源的利用提出了新的挑战。认知无线电技术通过频谱监测寻找可被利用的频谱空洞,实现认知用户的动态频谱接入,提高了传统固定频谱分配方案下的频谱效率。将MIMO和协作中继与认知无线电技术相结合,认知用户通过协助授权通信,获得接入授权频谱通信的机会,且不对授权用户造成干扰。这种MIMO-CCRN系统由于能够大幅度提高频谱利用率,成为通信领域一大新的研究热点。本论文对MIMO-CCRN中的空间信号处理及相关传输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贡献有:第一、针对MIMO-CCRN系统,设计一种综合利用干扰消除和多天线信号处理手段的协作传输机制。选择部分认知用户作为中继,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协助授权用户完成通信;作为回报,认知用户获得传输机会。所提策略在第二时隙采用干扰消除,利用已知信息消除干扰信息,实现授权通信与认知通信的并发传输。在两个时隙均采用迫零波束成形算法,使期望信号和干扰信号位于相互正交的子空间,实现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利用匹配滤波,实现尽可能好的授权通信性能。此外,分别从时隙划分和功率控制两个角度,设计相应的自适应算法,消除多跳链路中的瓶颈效应,提升授权信号的端到端传输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明显提升系统频谱效率,实现授权用户与认知用户的双赢。第二、在满足各用户服务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以最小化系统的总发射功率为目标,提出了一种MIMO-CCRN系统中,联合波束成形和功率控制的优化算法。首先,利用拉格朗日松弛定理,转换原非凸优化问题为等效的半正定优化问题,通过内点法求解。其后,引入广义特征值问题,对结果进行迭代优化。所提策略能够消除并发传输间的相互干扰,提高频谱效率。文末,对本论文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并梳理下一步研究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滑楠;曹志刚;;无线认知网络概念与实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02期
2 刘超;王海涛;;网络发展的一种新动向——认知网络[J];数据通信;2009年02期
3 邵飞;汪李峰;伍春;;基于认知层的认知网络结构及其认知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4 陈铮;张勇;滕颖蕾;罗希;;认知网络概述[J];无线通信技术;2009年04期
5 雷宜海;;认知网络概述[J];电信快报;2010年04期
6 沙智;;浅析认知网络的关键技术及其多方面应用[J];知识经济;2010年07期
7 王琪;;认知网络概念及技术要求[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刘琪;周正;王树彬;;主用户链路深度衰落下的认知网络中继[J];高技术通讯;2010年03期
9 ;“认知网络”正文通知[J];通信学报;2011年01期
10 王健;赵国生;孙广路;赵中楠;;面向服务性能的认知网络理论及形式化建模方法[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继宝;;认知网络端到端QoS技术研究[A];江苏省电子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高春蓉;贲可荣;;一种基于Agent的认知网络节点模型[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舒祺;基于QoS度量的移动认知网络路由决策[D];苏州大学;2016年
2 钟鸣;面向认知网络的链路初始化与频谱分配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3 李婕;认知网络中基于网络状态和行为预测的路由及数据分发算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4 胡罡;无线认知网络频谱感知与接入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冯光升;面向认知网络的自适应QoS感知与配置方法[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亓晋;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认知网络QoS自主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7 陈少磊;无速率码的编译码及其在中继与认知网络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3年
8 梁伟;认知网络的接入选择与拥塞控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陈亮;认知网络中频谱管理与流量调度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李丹丹;认知网络中具有自主学习特征的智能QoS保障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苑;基于业务的认知网络健康度评价体系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季丽娟;认知网络中动态调度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简洪浩;干扰对齐方法在认知网络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魏凤生;认知网络中继节点选择与信道分配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段晓雪;认知网络中高效辅助传输的骨干组网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朱雯君;无线多跳认知网络速率与功率优化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7 高赞;携能认知网络的协作通信方案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8 李耿;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9 贺冰涛;携能协作认知网络稳态吞吐量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周天卫;认知网络资源质量分析与其管理演示系统设计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08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308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