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靠性分析理论的xPON通信接入网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可靠性分析理论的xPON通信接入网应用研究 出处:《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5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无源光网络 可靠性模型 ODN OLT ONU
【摘要】:为提升无源光网络系统的运行可靠性,文章根据无源接入网的结构特点,从设备器件可靠性、网络结构以及保护结构的可靠性对无源光网络可靠性进行建模,提出了无源光网络可靠性分析算法,分析了影响系统可靠性的关键因素,总结了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中低压配电系统中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架构。通过无源光网络可靠性分析,可指导设备器件的选购、网络组织结构设计以及业务管理,切实提高无源光网络的实用性,降低成本,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与可用性。
【作者单位】: 国网南京供电公司;河海大学;
【分类号】:TN915.6
【正文快照】: 0 引言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是指在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和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之间没有任何有源电子设备的光分配网络[1](OpticalDistribution Network,ODN)。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无源光网络技术可实现电力用户通信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雅莉,宁帆;EPON系统可靠性分析[J];光通信技术;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来宏;滁州IPTV承载网优化设计及相关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梅维泉;EPON的媒体访问控制协议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鲁汉洋;基于OPNET的EPON MAC层算法优化[D];浙江大学;2006年
4 龙楠楠;承载IPTV业务的EPON解决方案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5 于明;淄博光纤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的分析与设计[D];山东大学;2006年
6 王海澜;电视台制播网络间节目数据传输方案设计[D];山东大学;2007年
7 李小国;EPON系统交换模块驱动程序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吴劲松;EPON系统SNMP网管的研究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梁智;EPON光纤接入系统中组播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刘冕;二层组播技术研究及其在EPON上的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明鉴;彭承柱;;无源光网络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当代通信;2005年21期
2 岳红岩;;无源光网络的数字化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09期
3 赵钧锋;;浅谈无源光网络技术在接入网改造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年34期
4 顾林君;沈元隆;;下一代无源光网络技术[J];通信技术;2010年09期
5 张凯;;浅谈无源光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年Z1期
6 辛喜福;孙健;张大伟;;无源光网络技术应用的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12期
7 王志军;无源光网络标准研究[J];光通信研究;1997年01期
8 姜琳;;无源光网络的光线路相关技术分析[J];硅谷;2013年21期
9 李丽媛;;无源光网络在接入网中的应用研究[J];硅谷;2013年21期
10 洪小斌,张旭,濮宏图,林金桐,陈雪;ATM无源光网络中的突发同步技术[J];电子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岐;滕玲;丁慧霞;卢锟;;电力无源光网络设备标准研究与测试评估[A];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明伦;;无源光网络研究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A];中国通信学会2006年光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瑞峰;林如俭;;无源光网络中的突发同步技术[A];2002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郭曼;陈雪;;宽带无源光网络的系统设计[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5 张义堂;许峰;张晓蕾;;无源光纤网络技术在天然气工业中的应用[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4年通信技术论文集(一)[C];2004年
6 全弘林;;无源光网络工程设计简便方法的探讨——PON均值查图法[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李雨田;;GEPON千兆无源光网络技术在平煤十二矿的应用[A];第十八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李文玉;初广文;;无源光网络(PON)的应用[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阎阔;张鹏;;FTTH无源光网络研究进展[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王森;;FTTH的标准及部署问题研究[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球无源光网络前景看好[N];人民邮电;2006年
2 ;第二季度无源光网络新增用户超过70万[N];人民邮电;2006年
3 ;2008年亚太PON端口预计增长37%[N];网络世界;2008年
4 ;杰尔 华为 共推无源光网络技术[N];人民邮电;2001年
5 通讯员 刘海莲 记者 阎筠;领跑者[N];人民邮电;2009年
6 ;无源光网络的技术发展历程[N];人民邮电;2006年
7 方元;无源光网络:谱写FTTH应用新篇章[N];人民邮电;2006年
8 ;烽火EPON项目通过科技部专家组验收[N];人民邮电;2004年
9 中兴通讯 鲍银涛邋贝劲松;下一代无源光网络的演进探讨[N];通信信息报;2008年
10 通讯员 孙兴广 记者 吴苡婷;“八大金刚”新鲜出炉[N];上海科技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寿国础;无源光网络安全技术与关键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2 吴广生;无源光网络与电网络复合接入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刘洋;无源光网络技术及带宽分配算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尤斯夫(Yousaf Khan);无源光网络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5 Ahmed Muddassir Khan(可汗);符合成本效益的高容量无源光网络中强健先进调制格式的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6 刘海;混合无源光网络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何炜;混合波分时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研究与技术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黄晶;正交频分复用无源光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杨立伟;无源光网络和混沌扩频码分多址光接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10 伊德利(Muhammad Idrees);宽带无色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的性能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启瑞;基于正交调制和上行再调制的无源光网络的升级[D];浙江大学;2015年
2 张俊宇;无源光网络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黄清海;新颖的下一代无源光网络[D];浙江大学;2011年
4 刘文彬;下一代无源光网络技术的具体应用与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李伟;时分波分混合复用无源光网络的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曾朵朵;无源光网络的升级及上行再调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何晔;多级级联分光无源光网络保护策略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何海力;一种应用于工业通信领域的无源光网络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9 冷雪;下一代无源光网络安全与密钥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李明;基于无源光网络的联合资源优化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09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309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