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光雷达的大兴安岭典型森林生物量制图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激光雷达的大兴安岭典型森林生物量制图技术研究 出处:《遥感技术与应用》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森林生物量作为森林生态系统基本的数量表征,表明了森林的经营水平和开发利用价值,并能反映其与环境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的复杂关系。同时,森林生物量也是林业问题和生态问题研究的基础。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国家野外生态站为研究区域,通过对机载激光雷达(LiDAR)点云数据的预处理,利用计算机编程提取LiDAR点云数据的结构参数,以植被分位数高度变量与密度变量为自变量,结合地面调查数据,建立生物量与LiDAR结构参数的回归模型(决定系数为0.69,均方根误差为0.34)。运用IDL编程对LiDAR点云块数据进行运算并生成分辨率为20m×20m的栅格图像,拼接后得到整个区域的地上生物量分布图,对生成的地上生物量分布图进行验证的R2为0.78,RMSE为23.09t/hm2,平均估测精度达83%。
[Abstract]:Forest biomass as a basic quantitative representation of forest ecosystem indicates the level of forest management and the value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nd can reflect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material circulation and energy flow. At the same time, forest biomass is also the basis of forestry and ecological problems. In Inner Mongolia Greater Khingan Range national field ecological station as the study area, based on airborne laser radar (LiDAR) point cloud data preprocessing, extracting parameters of LiDAR point cloud data by computer programming, and highly variable quantile density as variables to vegetation, combining with the ground survey data, establish the regression model of biomass and LiDAR structure the parameters (the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was 0.69,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is 0.34). The use of IDL programming to LiDAR point clouds data operation and build the resolution of raster images of 20m * 20m, get the distribution map of the entire area of the ground biomass splicing,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distribution verified R2 was 0.78, RMSE was 23.09t/hm2, the average accuracy of 83%.
【作者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激光雷达和高光谱成像仪林业示范应用及其软件研发”(2012BAH34B0203) 国家863计划子课题,“全球林业定量遥感专题产品生产体系(二)”(2013AA12A3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机载激光雷达探测森林冠层高度的机理模型研究”(41201334) “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子课题“内蒙古大兴安岭过伐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BAD22B0204)
【分类号】:TN958.98;O212.1
【正文快照】: 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91;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1引言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承载着全球碳循环的重任,占据全球86%的总植被碳储量,在维持全球生态环境和碳收支平衡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1]。森林生物量是整个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东起;范文义;李明泽;;利用小光斑激光雷达估测林分参数和生物量[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何祺胜;陈尔学;曹春香;刘清旺;庞勇;;基于LIDAR数据的森林参数反演方法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7期
3 刘清旺;李增元;陈尔学;庞勇;田昕;曹春香;;机载LIDAR点云数据估测单株木生物量[J];高技术通讯;2010年07期
4 庞勇,李增元,陈尔学,孙国清;激光雷达技术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J];林业科学;2005年03期
5 于颖;范文义;李明泽;杨曦光;;利用大光斑激光雷达数据估测树高和生物量[J];林业科学;2010年09期
6 曹林;阮宏华;代劲松;李群;;基于HJ-1A/1B CCD数据的区域银杏生物量估测及碳密度制图[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7 曹林;佘光辉;代劲松;徐建新;;激光雷达技术估测森林生物量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8 刘峰;谭畅;张贵;刘京轩;;长白落叶松单木参数与生物量机载LiDAR估测[J];农业机械学报;2013年09期
9 庞勇;李增元;;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的小兴安岭温带森林组分生物量反演[J];植物生态学报;2012年10期
10 黄克标;庞勇;舒清态;付甜;;基于ICESat GLAS的云南省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J];遥感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汤旭光;基于激光雷达与多光谱遥感数据的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志强;岳彩荣;徐天蜀;李毅;王晓宁;;森林高度遥感估测研究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2期
2 董立新;吴炳方;唐世浩;;激光雷达GLAS与ETM联合反演森林地上生物量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刘永霞;胡涌;冯仲科;;基于LIDAR数据的林冠层三维信息模型的提取与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4 杨伯钢;冯仲科;罗旭;祝晓坤;董明;全明玉;韩光瞬;;LIDAR技术在树高测量上的应用与精度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5 刘清旺;李增元;陈尔学;庞勇;武红敢;;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数据提取单株木树高和树冠[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6 王涛;龚建华;张利辉;岳玉娟;;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提取林木参数方法研究[J];测绘科学;2010年06期
7 李琳;崔先国;别君;郭恒庆;季民;王瑞富;;基于机载LiDAR数据的区域林木信息提取[J];测绘科学;2011年02期
8 史照良;曹敏;;基于LiDAR技术的海岛礁、滩涂测绘研究[J];测绘通报;2007年05期
9 关辅兴;李芳伟;;LIDAR数据特点与分类算法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年03期
10 李丹;岳彩荣;;激光雷达在森林参数反演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琳;崔先国;季民;贾明凯;;基于机载Lidar数据的区域林木信息提取[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2 谭明;石晓春;;基于LiDAR数据的DEM获取与地物提取探讨[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玉;张广才岭及完达山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及变化驱动力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2 刘丽娟;基于机载LiDAR和高光谱融合的森林参数反演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岳彩荣;香格里拉县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张雪红;基于高分辨率遥感的桉树林空间异质性与尺度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5 骆社周;激光雷达遥感森林叶面积指数提取方法研究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赵峰;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和数码相机影像林木参数提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7 王小青;基于遥感技术的小黑杨木材产量和质量预测[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8 张彦林;基于3S技术的山东省森林蓄积量定量估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刘清旺;机载激光雷达森林参数估测方法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10 邓广;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单株立木识别与树冠分割算法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甜;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的亚热带森林参数估测[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温小欢;基于GIS的人工杉木分布式生长模型及其验证方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红波;基于星载大光斑LiDAR数据反演森林冠层高度及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周淑芳;基于机载LiDAR与航空像片的单木树高提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5 冯聪慧;机载激光雷达系统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6 李娜;川西亚高山森林植被生物量及碳储量遥感估算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7 辛麒;基于机载激光雷达数据构建DEM的精度分析[D];长安大学;2009年
8 未永飞;基于激光雷达测量系统的曲面重构及其质量评价[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梁东业;LIDAR技术及其在水利中的应用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0年
10 胥利红;森林参数数字摄影测量提取技术的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志强;岳彩荣;徐天蜀;李毅;王晓宁;;森林高度遥感估测研究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2期
2 董立新;吴炳方;唐世浩;;激光雷达GLAS与ETM联合反演森林地上生物量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谭炳香;李增元;陈尔学;庞勇;雷渊才;;Hyperion高光谱数据森林郁闭度定量估测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刘清旺;李增元;陈尔学;庞勇;武红敢;;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数据提取单株木树高和树冠[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5 张志;田昕;陈尔学;何祺胜;;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方法研究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6 文汉江,程鹏飞;ICESAT/GLAS激光测高原理及其应用[J];测绘科学;2005年05期
7 张俊;朱国龙;李妍;;面向对象高分辨率影像信息提取中的尺度效应及最优尺度研究[J];测绘科学;2011年02期
8 黄金浪;;基于TerraScan的LiDAR数据处理[J];测绘通报;2007年10期
9 杨耘;隋立春;;面向对象的LiDAR数据多特征融合分类[J];测绘通报;2010年08期
10 张煜;窦延娟;张晓东;;机载激光雷达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副所长 于贵瑞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 李轩然;[N];科学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秀云;不同年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分布特征[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刘平;美国森林植被模拟系统(FVS)在北京地区人工林上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3 赵峰;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和数码相机影像林木参数提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4 刘清旺;机载激光雷达森林参数估测方法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5 李明泽;东北林区森林生物量遥感估算及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晓;吉林省安图县县域旅游形象设计与传播[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光彩;机载LIADR波形数据处理及分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文义;张海玉;于颖;毛学刚;杨金明;;三种森林生物量估测模型的比较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11年04期
2 李海涛,杨柳春,严茂超,董孝斌,胡聃,张照喜,杜化堂;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物量动态模拟及其宏观价值评估[J];资源科学;2005年04期
3 邢艳秋;王立海;;基于森林调查数据的长白山天然林森林生物量相容性模型[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1期
4 杨昆;管东生;;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生物量及其动态[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4期
5 张茂震;王广兴;;浙江省森林生物量动态[J];生态学报;2008年11期
6 汤萃文;陈银萍;陶玲;肖笃宁;;森林生物量和净生长量测算方法综述[J];干旱区研究;2010年06期
7 李业清;沈德慧;;森林生物量的调查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34期
8 刘双娜;周涛;舒阳;戴铭;魏林艳;张鑫;;基于遥感降尺度估算中国森林生物量的空间分布[J];生态学报;2012年08期
9 李德仁;王长委;胡月明;刘曙光;;遥感技术估算森林生物量的研究进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年06期
10 程鹏飞;王金亮;徐申;程峰;王小花;;区域森林生物量遥感信息模型构建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海鹏;大内和夫;金亚秋;;机载极化SAR数据对于苫小牧森林生物量的研究[A];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2006年
2 王红岩;高志海;王t+瑜;李世明;白黎娜;;基于SPOT5遥感影像丰宁县森林生物量估测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3 史玉峰;陈健;;雷达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中的应用[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4 何红艳;郭志华;赵宪文;;遥感在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中的现状及展望[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王建兰;森林生物量有了更精确测算技术[N];中国绿色时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泽;东北林区森林生物量遥感估算及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2 张海玉;张广才岭及完达山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及变化驱动力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仝慧杰;森林生物量遥感反演建模基础与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岳彩荣;香格里拉县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王仲锋;森林生物量建模与精度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6 肖兴威;中国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7 韩爱惠;森林生物量及碳储量遥感监测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程秋生;NDVI协同下森林生物量定量估算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9 邢艳秋;基于RS和GIS东北天然林区域森林生物量及碳贮量估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10 王新凯;喀斯特城市森林生物量及其碳吸存功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磊;基于多源数据的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估算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张慧芳;北京地区森林植被生物量遥感反演及时空动态格局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张元元;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生物量遥感模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4 荣婧;森林生物量及最优采伐的非线性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5 董宇;基于遥感信息估测将乐县森林生物量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王轶夫;基于神经网络的森林生物量估测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7 李丹丹;北京市森林生物量遥感反演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8 翟晓江;基于遥感的陕北黄龙山森林生物量模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9 宋茜;森林生物量微波遥感估测模型[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张锋;基于遥感信息估测森林生物量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41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34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