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FDM通信系统中高效相位噪声补偿算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CO-OFDM通信系统中高效相位噪声补偿算法研究 出处:《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 相位噪声 盲估计 载波间干扰 迭代
【摘要】: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CO-OFDM)具有优秀的抗色度色散与抗偏振模色散能力,是未来超高速、长距离光传输系统的强有力竞争方案之一。然而,相干解调对于系统中的激光相位噪声十分敏感,因为随机的相位转动会导致公共相位误差与载波间干扰,这是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研究的焦点之一。本论文围绕CO-OFDM通信系统中影响传输质量的噪声及其应对方案展开研究,重点研究了抑制系统公共相位噪声与载波间干扰的各种算法。通过仿真研究对比分析了各算法的优缺点,改进并提出了新的算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本论文简单介绍了CO-OFDM通信系统的应用背景,技术优势与研究现状。对相关技术原理,特别是对研究中所用到的专业知识做了必要的阐述。2)利用Opti System软件构建了一个CO-OFDM的仿真通信系统,结合matlab模块实现、仿真并研究了多种噪声抑制算法,通过大量图表数据分析对比了其优缺点。3)针对CO-OFDM通信系统中的公共相位噪声,提出了一种无迭代的盲估计算法。算法巧妙地构建了一个无限接近三角函数的代价函数,从而利用三角函数解析式的特征,通过少数取值点解出相位误差值,避免了其他盲算法常用的复杂迭代计算。大量仿真数据证明,无迭代的盲算法也能够有效地补偿相位误差。4)针对CO-OFDM通信系统中的载波间干扰噪声,提出了一种判决辅助的时域均衡算法,巧妙地将频域预判决与时域分组均衡这两种方法结合。提出判决门限,只使用正确概率高的判决数据,从而减少错误判决被采用的次数。在10Gbit/s的16QAM CO-OFDM系统进行了数据仿真,本算法可以有效地补偿系统中的ICI噪声。在较高激光器线宽与高光信噪比的条件下,本算法有明显优于同类时域ICI均衡算法(Avg-BL-ICI)的性能而额外开销不多。
[Abstract]:Coherent optical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OFDM) has excellent ability to resist chromatic dispersion and anti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It is one of the strong competitive schemes for ultra high speed and long haul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in the future. However, coherent demodulation is very sensitive to the laser phase noise in the system, because random phase rotation leads to common phase error and 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 which is one of the focuses of coherent optical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the noise affecting the transmission quality in CO-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We focus on various algorithms to suppress common phase noise and 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algorithm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rough simulation research, and a new algorithm is improved and proposed. The main contents and achievement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1)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background, technical advantages and research status of CO-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relevant technical principles, especially the specialized knowledge used in the study are expounded. 2) using Opti System software to build a CO-OFDM simul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bined with MATLAB module, we implemented, simulated and studied a variety of noise suppression algorithms,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charts and data. 3) aiming at the common phase noise in the CO-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a non iterative blind estim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The algorithm constructs a cost function which is infinitely close to trigonometric function, so that the phase error value can be solved by us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trigonometric function analytic formula and a few value points, avoiding the commonly used complex iterative computation of other blind algorithms. A large number of simulation data show that the non iterative blind algorithm can also effectively compensate the phase error. 4) aiming at the inter carrier interference noise in CO-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a decision aided time domain equaliz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which combines the two methods of frequency domain pre judgement and time domain packet equalization skillfully. The decision threshold is proposed, only the correct probability of the decision data is used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times the error decision is used. The data 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 in the 16QAM CO-OFDM system of 10Gbit/s. This algorithm can effectively compensate the ICI noise in the system. In the condition of high laser linewidth and high optical signal-to-noise ratio, this algorithm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e similar ICI time domain equalization algorithm (Avg-BL-ICI) and the performance overhead is not much.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9.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忠宇;;脉冲多卜勒雷达中相位噪声的分析和测量[J];宇航计测技术;1986年03期
2 杨静 ,杨盘洪;相位噪声理论与测量综述[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0年06期
3 杜存纲;程控直接数字合成的相位噪声[J];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Paul Smith;鲜为人知的相位噪声特性[J];世界电子元器件;2005年02期
5 陈国龙;相位噪声及其测试技术[J];电子质量;2005年02期
6 陈国龙;相位噪声及其测试技术[J];今日电子;2005年04期
7 严刚峰;黄显核;谭航;谭峰;;混沌分量对相位噪声测量的影响[J];测控技术;2008年09期
8 夏飞飞;张治琴;;相位噪声及其测量方法的探讨[J];电视工程;2009年03期
9 石世怡;;无线广播通信设备的相位噪声与测量[J];广播电视信息;2009年11期
10 贺静波;胡生亮;罗亚松;刘忠;;基于随机微分的相位噪声统计特性[J];中国激光;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辉;杨石玲;张江华;;相位噪声相关对消技术研究[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时勇;许小锋;刘毅;;信号分析仪中的相位噪声测量技术[A];第二十八届中国(天津)2014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3 吴涛;唐小宏;肖飞;;相位噪声对频率步进雷达的影响仿真[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聂伟;帅涛;刘亚欢;李国通;;相位噪声对卫星信号解调误码率的影响分析[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4原子钟技术与时频系统[C];2012年
5 李鹏;米红;郑晋军;陈忠贵;;导航信号相位噪声指标分析[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6 姜春荣;谢碧华;王兆永;;信号源相位噪声的自动化测试系统[A];1991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卷Ⅱ)[C];1991年
7 潘光斌;;基于频谱仪的相位噪声测试及不确定度分析[A];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邓永生;熊蔚明;谢春坚;陈小敏;;相位噪声对BPSK系统误码率的影响[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徐伟;鲍景富;廖汗青;刘虹;;DDS噪声分析及设计[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6年
10 李长生;王文骐;詹福春;;射频应用的压控振荡器相位噪声的研究[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罗德与施瓦茨中国有限公司;信号源综合分析的高端技术[N];中国电子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绍锋;基于异频信号间相位群特征的相位噪声测量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严刚峰;基于动力系统模型的振荡器相位噪声分析的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艳;反馈式振荡器相位噪声的理论分析及优化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陈鹏;无线通信中相位噪声和载波频偏的估计与消除[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Ibo Mooketsi Ngebani;V-OFDM无线空中接口中的相位噪声分析与补偿[D];浙江大学;2015年
6 马海虹;W波段低相噪锁相频综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7 井庆丰;OFDM系统中相位噪声的自适应补偿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约翰(Jean Temga);CO-OFDM系统中相位噪声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刘勇;基于基片集成波导的高性能毫米波平面振荡器研究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傅金琳;MIMO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雪梅;CO-OFDM系统中抑制相位噪声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何国军;基于环形振荡器的锁相环相位噪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成斌;X波段抗振频率源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任玉兴;毫米波倍频源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王福兴;光电振荡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潘明争;S波段低噪声VCO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刘姗姗;应用于LVDS高速接口的低抖动锁相环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8 王田;相位噪声对60GHz通信系统的影响分析与校正[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汪小娥;低相噪LC振荡器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黄俊;微波光子链路相位噪声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45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345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