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合作博弈的异构融合网络非单调性选择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非合作博弈的异构融合网络非单调性选择策略研究 出处:《计算机应用研究》2014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异构网络接入选择 非单调性服务质量 非合作博弈
【摘要】:异构网络融合是下一代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技术接入形式的多样化使得含有多网络接入端口的用户终端可以自主地选择最合适的接入网络获取服务。给出了一种异构网络中的接入网络选择的策略,首先说明了用户对服务质量需求的非单调性,同时根据博弈论的方法建立用户和网络之间的非合作博弈模型,通过模型求解,确定了均衡网络和用户双方利益的优化策略。该接入网络选择策略可以帮助用户选择最合适的接入网络,为异构网络融合系统的QoS标准制定提供依据。仿真结果表明,该选择策略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用户不同等级的服务需求,并且可以均衡用户和网络双方的利益,最终达到共赢的目的。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heterogeneous networks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diversification access network technology makes the user terminal with internet access can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access network access service access network is give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selection strategy, firstly explains the user non monotonicity of service quality at the same time requirements, a non cooperation game model between the user and the network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game theory, by solving the model,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balanced interests of both networks and users. The access network selection strategy can help the user to select the most appropriate access network,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the QoS standard for the integration of heterogeneous network syste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ategy can meet the different scenario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user demand for services, and both the user and the network equilibrium Interests, ultimately achieve win-win goal.
【作者单位】: 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272120) 西安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CXY1117(5))
【分类号】:TN92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异构无线网络的并存现状正逐渐向着复杂化与集成化的方向转变。下一代无线网络系统将会融合多种无线接入技术,而支持多网络接入端口的用户终端能够通过接入多种不同的网络获取不同的服务,并且可实现在各接入网络之间的无缝切换。为了保证移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崔扬;徐玉滨;许荣庆;沙学军;;一个新颖的异构无线网络接入选择算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闫钧华,张焕春,经亚枝;基于Multi-agent的分布式系统负载平衡[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2期
3 陈前斌;周伟光;柴蓉;唐伦;;基于博弈论的异构融合网络接入选择方法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0年09期
4 ;Network selection based on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and group decision making for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J];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2012年05期
5 ;Network selection policy in multi-radio access environment using stochastic control theory[J];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2011年04期
6 ;Multiplicative multi-attribute auction based optimal network selection for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J];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思峰;刘芳;戚玉涛;柴争义;吴建设;;异构无线网络中基于免疫计算的联合会话接纳控制[J];电子学报;2011年11期
2 王兴伟;李战国;刘向东;;基于非合作博弈的三网融合策略[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9期
3 贺云璐;张新;郭洪尧;张雯;;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均衡路由博弈算法[J];半导体光电;2014年02期
4 夏汉铸;刘辉元;;无线网络中自适应的资源预留切换算法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5 赵龙文;;多Agent的层次合作模型及任务规划[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张开升;陈玮;孙延明;郑时雄;;分布式制造信息系统单元的Agent模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7 郭红霞;吴捷;;混合型模糊Agent结构[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彭利民;肖文俊;;动态结构化P2P网络的负载均衡方案[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9 丁进;郭朝珍;;基于多Agent与工作流的分布式ETL引擎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9年01期
10 魏崴;左春荣;;基于multi-agent的地震信息资源决策平台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勇;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管理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朱思峰;基于免疫计算的无线通信网络资源优化[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杨宇;网络虚拟化资源管理及虚拟网络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4 张裕;异构无线网络中无线资源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伟光;异构融合网络接入选择技术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1年
2 曹皓;基于Agent的防震减灾IDSS的研究与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刘会明;基于移动Agent的理性迁移与负载均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孟凡星;基于Agent理论的知识发现[D];辽宁科技大学;2007年
5 匡翌婕;智能网络存储系统的动态负载平衡策略的设计及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邓胜;基于Multi-Agent的水稻栽培知识管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海珍;大规模异构网络安全接入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8 邓宝才;湖北邮政应用系统及网络平台规划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牛纪明;多网多终端协同的多媒体业务控制接口设计及其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10 张阳;基于资源栅格分配的异构无线网络节能接入选择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沛,文贵华,丁月华;基于自治Agent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2 武成岗,史忠植;基于模块化的移动Agent及其调度方法[J];软件学报;2002年08期
3 田敬军;移动Agent系统——IBM Aglets初探[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王莲芬;相容性与群组决策[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02期
5 杨震;;专题:异构网络的协同与融合[J];中兴通讯技术;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慧斌;张顺颐;刘超;王攀;严军荣;;基于非合作博弈的无线自组织网络流量控制模型[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04期
2 曾加;慕春棣;;传感器网络非合作博弈功率控制及其仿真[J];计算机工程;2008年10期
3 赵成林;李鹏;蒋挺;;快速收敛的认知无线电功率控制算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孙彬;杨震;田峰;;基于代价函数的认知无线电功率控制博弈算法[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5 何世彪;苏志广;敖仙丹;;一种新的认知无线电非合作功率控制博弈算法[J];电讯技术;2008年08期
6 巫房贵;刘海林;;基于非合作博弈的联合功率与速率控制算法[J];通信技术;2010年06期
7 郑耿忠;刘三阳;齐小刚;;基于非合作博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功率控制研究[J];控制与决策;2011年07期
8 叶嘉鲁;李福德;肖伟;;CDMA中一种改进的分布式功率控制算法[J];计算机应用;2006年11期
9 徐许亮;董荣胜;刘亮龙;刘建明;;无线自组网中基于定价机制的节点协作性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18期
10 徐兴坤;王雷;贺志强;许文俊;林家儒;;基于非合作博弈的自适应功率控制算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黄川;郑宝玉;;异构网络融合中多无线电多信道分配问题的研究[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谭凌鸿;何选森;;基于博弈的无线ad-hoc网络竞争接入方法研究[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3 钟伯成;韩江洪;杜兆芳;张杰;;基于博弈论的IP网络拥塞控制[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全国第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李平;;一种新的认知无线电功率控制博弈算法[A];2009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吴添英;岳昆;刘惟一;;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能联盟博弈模型[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露;移动自组网路由协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刘蔚;协作和感知网络中基于博弈论的资源分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杨春刚;认知无线网络中基于博弈论的功率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洪浩然;基于博弈论的认知网络频谱共享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李晓记;无线传感器网络同步与接入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蒙文武;超宽带系统资源分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丛犁;基于博弈论的无线网络资源分配策略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向征;下一代无线多跳中继网络资源分配与组网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那成亮;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层退避算法及功控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张碧玲;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的频谱共享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允;基于非合作博弈的认知无线电功率控制算法[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周超;认知无线电网络动态资源管理与分配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3 王枫;DS-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功率控制策略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杨关荻;基于博弈论的认知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算法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5 王小花;基于非合作博弈的无线Mesh网络资源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6 刘德丽;Femtocell辅助的双层网络中资源分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7 邓可;认知无线电网络中频谱与功率分配联合方案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庄彦;认知无线电中基于博弈论的功率控制算法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郭晓冰;基于博弈论的异构网络接入控制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付丙闯;基于非合作博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789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378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