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频域逐级回归的声学回声控制
本文关键词:基于频域逐级回归的声学回声控制 出处:《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语音信号处理 声学回声控制 逐级回归 声学回声抵消 声学回声抑制
【摘要】:传统声学回声控制算法一般采用基于随机梯度法更新的频域分块自适应滤波(PBFDAF)方法,但在以语音为主要回声信号的室内混响环境中,由于回声路径不稳定,往往收敛速度较慢,难以实现足够的回声抑制。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频域逐级回归的声学回声控制算法。通过逐级回归分析远端信号和麦克风信号之间的线性关系,可以在保持较小的偏差的同时实现收敛较快的系统估计。同时,由于逐级分析了两通道间的短时相干性,因而该算法无需像常见方法一样,额外进行基于通道间相干函数的残余回声抑制或双讲检测,从而保持系统的紧凑性。若进一步假定近端背景噪声准平稳,则可利用基于近端信号非平稳程度的自适应平滑因子,在实现系统估计快速收敛的同时确保其稳定性。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常见的近端环境噪声水平下,在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上相对传统方法有显著优势,非常适合应用在室内远讲模式下的声学回声控制中。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acoustic echo control algorithm generally adopts the frequency domain adaptive filter based on the random gradient method, but in the indoor reverberation environment where the voice is the main echo signal. Because the echo path is unstable, the convergence rate is usually slow.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enough echo suppression. An acoustic echo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stepwise regression in frequency domain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remote signal and microphone signal is regressed by stepwise regression. The system estimation with fast convergence can be realized while keeping small deviation.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the short-time coherence between the two channels is analyzed step by step, the algorithm does not need to be the same as the common methods. Residual echo suppression or dual-talk detection based on the coherent function between channels is performed to keep the system compact. If the near-end background noise is further assumed to be quasi-stationary. The adaptive smoothing factor based on the non-stationary degree of the near-end signal can be used to realize the fast convergence of the system estimation and to ensure its stability. The convergence rate and steady-state error are superior to traditional methods, and are suitable for acoustic echo control in indoor telecontrol mod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科院语言声学与内容理解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925419,90920302,61072124,11074275,11161140319)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6030100)资助课题
【分类号】:TN912.3
【正文快照】: 1引言在远讲或免提模式下的语音通信和人机交互系统中,远端语音信号经扬声器播放和房间传播后,会被本地麦克风接收,从而产生回声,严重影响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925419,90920302,61072124,11074275,11161140319)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6030100)资助课题音通信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琦;王霞;王磊;薛涛;;自适应回波抵消中变步长NLMS算法[J];数据采集与处理;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霄剑;王永;陈绍青;付志浩;;一种方向优化最小均方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6期
2 杨大龙;任亚博;张健;陈志强;陈大海;;变速率部分更新盲均衡算法[J];电讯技术;2014年07期
3 ZHU FengChao;GAO FeiFei;YAO MinLi;ZOU HongXing;;Variable partial-update NLMS algorithms with data-selective updating[J];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2014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谷源涛,唐昆,崔慧娟,杜文;新的变步长归一化最小均方算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兆义;;多媒体教室的声学环境分析及设计[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2 翁泰来;试听室声学(四)[J];电声技术;2004年11期
3 张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演播室灯光与声学改造工程[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5年06期
4 黄建;;流动演出中剧场声学环境的测试与调整[J];音响技术;2009年11期
5 辛启华;家庭装修中应考虑的两个声学问题[J];音响技术;2002年05期
6 崔广中;;国内外声频标准(三)[J];音响技术;2007年12期
7 吴硕贤;家庭影院和听音室的声学环境[J];艺术科技;1997年01期
8 欧阳坚,黄晓红;户外直播室的声学环境设计和设备选用[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5年07期
9 李晓东;杨军;李双田;邱小军;沈勇;吴玺宏;谢菠荪;田静;;通信声学:过去、现在和未来[J];声学技术;2007年05期
10 吴鸣;刘元明;张鹏;许勇;杨军;;三网融合背景下的通信声学[J];电声技术;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晓东;杨军;李双田;邱小军;沈勇;吴玺宏;谢菠荪;田静;;通信声学:过去、现在和未来[A];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2 石蓓;孟子厚;;音乐厅民乐音乐会声学效果调查[A];2005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汪建根;多功能剧场:提升效益从这里开始[N];中国文化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姜学思;教室声学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D];山东大学;2010年
2 邹岳;驾驶室面板声学贡献度分析与结构优化[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吴星原;天坛声学现象与回音建筑形制布局关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4 桑帅军;车内声源空气噪声声学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79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379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