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压缩感知的DOA估计稀疏化模型与性能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6 09:12

  本文关键词:基于压缩感知的DOA估计稀疏化模型与性能分析 出处:《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压缩感知(CS) 稀疏化模型 到达方向(DOA)估计 相关性


【摘要】:利用压缩感知理论解决阵列信号到达角(DOA)估计问题,具有对快拍数据量要求低、可处理相关源等优点。将压缩感知理论应用于信源DOA估计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建立信源信号的稀疏化模型。该文在均匀线阵模型下系统分析了角度划分对DOA估计稀疏重构性能的影响,从对相关性的分析出发给出了信号的最优稀疏化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际应用中基于信源信号等正弦空间稀疏化的重构模型是最优的。实验对比了新的稀疏化模型与传统的等角度划分方式得到的流形矩阵的可重构性能,并进行了关于信号重构和信源DOA估计的详细实验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的优越性。
[Abstract]:The theory of compressed sensing i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OA estimation of array signals, which has a low requirement for the amount of rapid-beat data. A key problem in applying compressed sensing theory to source DOA estimation is to establish a sparse source signal model. In this paper, angle partitioning for do i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under uniform linear array model. A estimates the effect of sparse reconstruction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the optimal sparse model of signal is give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onstruction model based on the sparsity of sinusoidal space such as source signal is optimal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new sparse model is compared experimentally. The reconfigurable properties of the manifold matrix obtained by the model and the traditional equal-angle partition method. A detaile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n signal reconstruction and source DOA estimation is carried out to verify the superior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作者单位】: 国防科技大学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002024,61072142,61102169,61201332,61205190,61271437)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科研计划项目(JC11-02-03)资助课题
【分类号】:TN911.7
【正文快照】: 1引言阵列信号到达角(Direction-Of-Arrival,DOA)估计是阵列信号处理领域的关键问题,在雷达、通讯、地震等众多领域有广泛应用。空间谱估计技术的发展实现了目标DOA的超分辨估计。经典的空间谱估计算法包括MUSIC和ESPRIT算法,它们主要是根据阵列接收信号的统计特性来估计目标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秦林霞;非负稀疏优化的精确松弛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宗竹林;王健;胡剑浩;朱立东;;基于压缩转发的协作MIMO雷达成像算法[J];信号处理;2011年04期

2 白雪茹;孙光才;武其松;邢孟道;保铮;;窄带雷达自旋目标成像[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0年11期

3 臧博;张磊;唐禹;邢孟道;;逆合成孔径成像激光雷达低信噪比稀疏多孔径成像方法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年12期

4 李亭升;李城鑫;余晓航;;相关天线下基于波束成型多用户MIMO-OFDM系统子载波分配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张龙;张磊;邢孟道;;一种基于改进压缩感知的低信噪比ISAR高分辨成像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年09期

6 宋勇;卫国;;MIMO-OFDM系统中的自适应DWT-CQI反馈压缩算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0年04期

7 石光明;刘丹华;高大化;刘哲;林杰;王良君;;压缩感知理论及其研究进展[J];电子学报;2009年05期

8 谢晓春;赖昭胜;杨汉祥;;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视频编解码器[J];电视技术;2010年05期

9 王东梅;侯晓峗;;压缩感知理论及其应用前景[J];中国新通信;2010年21期

10 沈明欣;刘文波;;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图像重构技术[J];电子科技;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周建漳;;真理成立的逻辑前提及其他[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梁瑞宇;奚吉;张学武;;压缩感知理论在语音信号处理中的应用[A];2010’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高畅;李海峰;马琳;;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语音信号压缩与重构方法[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4 金乃高;侯刚;王学辉;李非墨;;基于主动感知的音视频联合说话人跟踪方法[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吕沛;周仁魁;何俊华;刘海英;;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水下成像新技术[A];2010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6 宿晨庚;郭树人;;压缩感知在卫星导航中的应用[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7 田继华;路绪光;张玉玺;孙进平;;压缩感知SAR成像自聚焦运动补偿[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1年

8 刘佶鑫;孙权森;朱近;夏德深;;基于向量总变差的压缩感知高分辨率遥感图像重构方法[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刘净植;以商业化孤立自己[N];西藏日报;2002年

2 余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赵永焕;理论教育须求愉悦性[N];宁波日报;2007年

3 许正中 程萍;国家高新区现行管理模式分析[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4 记者 刘莉;中国科协学术沙龙热议压缩感知理论[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沛;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水下成像技术和图像压缩编码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2年

2 高磊;压缩感知理论在宽带成像雷达Chirp回波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沈跃;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电力系统数据检测与压缩方法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4 冯鑫;多尺度分析与压缩感知理论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5 刘吉英;压缩感知理论及在成像中的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钟菲;压缩感知理论在LDPC信道编码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徐永刚;矿山数据压缩采集与重建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8 李国燕;基于压缩感知的核磁共振成像重建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9 李明明;感知的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王铁丹;压缩感知技术在阵列测向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楠;基于CS理论的超分辨率深度图重建研究与摄像机阵列的研制[D];浙江大学;2010年

2 杜娟;煤矿物联网中压缩感知理论算法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殷粤捷;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低功耗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研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魏贺贺;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采样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5 伍政华;压缩感知算法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沈明欣;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图像重构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祁乐;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图像采样和重构[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赵臣龙;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信号DOA估计[D];吉林大学;2012年

9 杨忻;压缩感知理论在通信保密中的应用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10 王文超;压缩感知理论在探地雷达成像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872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3872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4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