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空间稳定系统壳体翻滚失准角误差精确补偿

发布时间:2018-01-06 15:34

  本文关键词:空间稳定系统壳体翻滚失准角误差精确补偿 出处:《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空间稳定系统 壳体翻滚失准角 误差补偿 冗余角 交叉耦合


【摘要】:壳体翻滚是提高空间稳定系统长时间工作精度的技术手段之一,但其失准角误差将引起速度和姿态扰动。对该误差进行建模、标定与补偿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措施。在误差补偿时,由冗余角变化导致的交叉耦合影响对长航时高精度惯导系统是不能忽视的。根据壳体翻滚失准角误差矢量的几何投影关系,建立物理平台坐标系(P系)与陀螺三面体坐标系(G系)之间的坐标转换关系,分析冗余角变化引入的交叉耦合影响,并进行计算机仿真和实际试验。结果表明:冗余角使P系相对G系沿z向的角运动附加极轴壳体翻滚周期分量,其幅值为失准角与冗余角正切函数的乘积;误差补偿考虑这一项,东速、横摇和航向精度十天可提高30%~50%。
[Abstract]:Roll shell is to improve the means of precision long time space system is stable, but the misalignment angle error caused by velocity and attitude disturbance. Modeling of the error calibration and compensation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error compensation, the redundant angle cross coupling effects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lead can't be ignored for long endurance and high accuracy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case rotation misalignment geometric projection angle error vector, a physical platform coordinate system (P system) and the gyro three surface body coordinate system (G) conver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ordinate effect of cross coupling, redundancy angle,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the actual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gle of the Department of P relative G redundant system along the Z angle motion to additional polar axis rolling shell periodic component, the amplitude of the misalignment angle and the angle of product redundant tangent function; error compensation considering this, East Speed, roll and heading accuracy for ten days can be increased by 30%~50%.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
【基金】:总装“十二五”预研项目(51309030401)
【分类号】:TN96
【正文快照】: 采用旋转调制技术,可在无外部参考信息条件下,自动地补偿惯性仪表固有误差,因而能有效提高惯性测量组合和由其组成的惯性导航系统的精度[1-2],在平台式和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中获到广泛应用[3-4]。旋转调制技术主要有壳体翻滚和台体翻滚两种实现方式,目的都在于平均与壳体或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和杰;常国宾;;旋转调制式捷联惯导误差分析[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2 胡佩达;高钟毓;吴秋平;何虔恩;;基于扰动比力的壳体翻滚失准角辨识[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9期

3 胡佩达;高钟毓;吴秋平;贺晓霞;何虔恩;;壳体翻滚失准角模型最小二乘辨识方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少麟;张君正;刘镇平;陆文飞;张九宾;袁锐;;高精度光纤陀螺位置和姿态测量系统[J];测绘通报;2014年S1期

2 傅忠云;刘文波;孙金秋;徐贵力;;自适应混合滤波算法在微型飞行器姿态估计中的应用[J];传感技术学报;2014年05期

3 李巍;任顺清;赵洪波;;惯性元件的失准角分离技术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4 钟斌;陈广学;查峰;;基于PWCS理论的单轴旋转惯导系统初始对准的可观测性分析[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5 蒋东方;边少锋;纪兵;童余德;;重力梯度测量在水下安全航行中的应用[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6 高伟;史宏洋;张鑫;杨建;;基于位置信息的捷联惯导系统综合校正技术[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7 徐望;黄浩;刘勇;周猛;;某型方位旋转平台惯导系统转速模型分析与验证[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8 董雪明;何懿才;关伟;;加速度计校准技术综述[J];计测技术;2014年04期

9 王荣颖;刘文超;卞鸿巍;苏瑞祥;;惯导系统极区导航性能仿真分析[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10 胡佩达;高钟毓;吴秋平;何虔恩;;基于扰动比力的壳体翻滚失准角辨识[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Nonorthogonality of Mean Platform Frame for Electrostatically Supported Gyro on Turntable[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2 陈广;李明宇;奔粤阳;杨祥龙;李敬春;;舰船瞬时垂向线运动测量技术[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8绿色造船与安全航运论坛论文集[C];2014年

3 吕少麟;张君正;刘镇平;陆文飞;张九宾;袁锐;;高精度光纤陀螺位置和姿态测量系统[A];第二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义;舰船捷联惯性系统初始对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2 魏国;二频机抖激光陀螺双轴旋转惯性导航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仁;陈希军;曾庆双;;旋转式捷联惯导系统误差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汪小娜;王树宗;朱华兵;;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角速度解算方法研究[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3 李海霞;高钟毓;张嵘;韩丰田;;四环空间稳定平台的运动学分析及电动机力矩计算[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4 王荣颖;许江宁;卞鸿巍;徐金华;;方位旋转式平台惯导系统的误差分析与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15期

5 孙枫;孙伟;郭真;;基于IMU旋转的捷联惯导系统自补偿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09年12期

6 张春庭;高钟毓;;陀螺仪壳体翻滚系统[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5年06期

7 王其;徐晓苏;;旋转IMU在光纤捷联航姿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7年03期

8 陈文;高钟毓;吴秋平;张嵘;;四环空间稳定平台姿态角的解算[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8年03期

9 高钟毓;;惯性导航系统初始对准与标定最优化方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9年01期

10 翁海娜;陆全聪;黄昆;张宇飞;杨功流;;旋转式光学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旋转方案设计[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郭子伟;缪玲娟;赵洪松;沈军;;一种改进的类高斯和粒子滤波在大失准角传递对准中的应用[J];航空学报;2013年01期

2 熊剑;魏林生;郭杭;刘蓉;;方位大失准角的捷联惯导非线性快速对准研究[J];测绘通报;2013年08期

3 罗银波;李光磊;范邹;;基于UKF的大失准角条件下单轴旋转SINS初始对准方法[J];舰船电子工程;2013年04期

4 孙钰琛;段凤阳;李赞平;;基于平方根容积卡尔曼滤波的SINS大失准角快速对准方法[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4年04期

5 赵红宇;王哲龙;姜鸣;宫少奇;尚红;;基于EPEA的SINS大失准角非线性初始对准方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丁杨斌;申功勋;王缜;;扩展卡尔曼粒子滤波在SINS大方位失准角对准的应用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通;光纤陀螺捷联惯导系统在线对准及标定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88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388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1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