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波形诱骗的末敏弹毫米波有源干扰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波形诱骗的末敏弹毫米波有源干扰研究 出处:《兵工学报》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兵器科学与技术 末敏弹 有源干扰 波形诱骗 宽时信号 毫米波交流辐射计
【摘要】:根据末敏弹毫米波交流辐射计探测金属目标时弹目交会特点和信号处理电路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波形诱骗的毫米波有源干扰新方法。分析并建立了辐射计探测干扰源信号时的天线温度模型,与探测地面金属目标相比,天线温度信号脉宽明显展宽,幅度保持恒定。该信号经视频放大器低频截止作用后,使输入的等幅宽时信号发生频率失真,输出具有正、负脉冲形式的波形分裂信号,其中负脉冲部分可以模拟探测地面金属目标的输出信号。实验结果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毫米波末敏弹有源干扰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jectile and target rendezvous and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 when detecting metal target by millimeter wave radiometer of terminal sensitive projectile. A new method of millimeter-wave active jamming based on waveform decoy is proposed, and the antenna temperature model for detecting interference source signals by radiometer is analyzed and established, which is compared with the detection of metal targets on the ground. The pulse width of the antenna temperature signal is obviously widened and the amplitude is kept constant. After the low frequency cutoff action of the video amplifier, the frequency distortion of the input signal with equal width is caused and the output is positive. The waveform splitting signal in the form of negative pulse, in which the output signal of detecting ground metal target can be simulated in the negative pulse par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verify the correctness and validity of the design method. It provides a feasible method for active jamming of millimeter wave terminal sensitive bomb.
【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空军勤务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00481151)
【分类号】:TN972.1
【正文快照】: 0引言末端敏感弹药(简称末敏弹)是一种能够在弹道末段自动探测、识别目标并使战斗部朝着目标方向引爆的智能弹药,具有作战距离远、命中概率高、毁伤威力大、高效费比和“打了不管”等特点[1-3]。在21世纪信息化战场上,末敏弹已经成为坦克装甲集群的重大威胁,可以对远距离装甲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高东华,田万顷,徐庆丰;箔条幕防御反舰导弹的原理论证与作战仿真研究[J];兵工学报;2005年03期
2 王宏波;庄志洪;李运生;巩立先;;末敏弹引信与战斗部系统的仿真研究[J];兵工学报;2011年05期
3 薛建国;巨养锋;;末敏弹干扰诱饵效能评估[J];光电技术应用;2012年01期
4 时翔;娄国伟;李兴国;张光锋;聂建英;;装甲目标毫米波辐射温度的建模与计算[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7年01期
5 钱嵩松;李兴国;;毫米波交流全功率辐射计的信号恢复处理[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6 汪亚玲;邱燕;;弹载毫米波辐射计仿真系统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和明;芦杉;高强;赵振兵;;绝缘子污秽的毫米波辐射测量建模与计算[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6期
2 聂建英;李兴国;娄国伟;;PMMW装甲目标小波包分析与辐射特性研究[J];电光与控制;2011年03期
3 聂建英;李兴国;娄国伟;;PMMW装甲目标多尺度边缘检测与特性研究[J];电光与控制;2012年02期
4 隋江波;邢昌风;吴玲;;箔条云对制导雷达信号衰减效应建模与仿真[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年05期
5 陈绍勇;郎量;张刚;彭节;刘威;;装甲目标毫米波辐射测量的天线温度对比度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年05期
6 王晓红;沈永福;;作战仿真中的箔条干扰仿真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1年02期
7 蔡劏;张为华;;箔条配比算法[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聂建英;李兴国;娄国伟;;涂层隐身目标毫米波被动探测分析与计算[J];光电工程;2010年05期
9 聂建英;李兴国;娄国伟;龚冰;;变温目标毫米波被动探测辐射特性分析[J];光电工程;2010年07期
10 蒋海燕;王树山;徐豫新;;末敏子母战斗部对导弹阵地的毁伤效能评估[J];弹道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栾英宏;李跃华;;交流毫米波辐射计的低频补偿[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朱莉;短毫米波近程主被动阵列探测及成像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英浩;毫米波被动双极化探测及相控阵扫描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3 钱嵩松;被动毫米波阵列探测成像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4 王本庆;近程毫米波成像技术及其信号处理[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聂建英;毫米波被动探测系统反涂层隐身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清成;毫米波近程探测系统仿真[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龚铮;弹舰电子对抗的视景仿真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2 雷伟敏;毫米波敏感器目标识别及其DSP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3 郭磊;焦面阵成像方法与系统仿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梁荣中;激光箔片材料及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5 樊琨;对末敏弹的无源干扰措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6 范昕;装甲目标毫米波辐射探测信号建模与仿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彦梅;;基于被动毫米波探测技术的近场目标识别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2 李福海;董晓瑞;;末敏弹的毁伤效率[J];四川兵工学报;2008年05期
3 黄濵,刘荣忠;末敏弹毁伤概率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弹道学报;1999年02期
4 薛增全;刘文举;郑斌;;末敏弹毁伤计算模型探讨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8年05期
5 戴哲;田颖;石岩;;光电模拟器的设计及在半实物仿真试验中的应用[J];光电技术应用;2010年02期
6 乔小晶,王长福,任慧;新概念无源干扰技术[J];火工品;2001年01期
7 黄全亮,张祖荫,郭伟;地基毫米波辐射图像模拟生成方法的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2年06期
8 缪晨,娄国伟,李兴国;3mm涂层隐身材料的天线温度模型[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4年03期
9 聂建英,李兴国,娄国伟;装甲目标毫米波辐射亮温平滑内插解[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4年05期
10 张光锋,张祖荫,郭伟;3mm波段辐射成像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锐;导弹末敏子弹总体相关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2 罗来邦;末敏弹简易红外成像起爆控制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谭和林;多管火箭末敏弹系统弹道特性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坤林,揭涛,黄勇,袁小滨;末敏弹磁强计测量精度受安装位置和转速影响分析[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1年03期
2 钟录宏;郑斌;刘文举;;[坦克的“克星”] 智能末敏弹[J];兵器知识;2011年07期
3 何照才,苏建刚;末敏弹外弹道测量方法研究[J];飞行器测控学报;1996年02期
4 薄大伟;迫弹末敏弹与干扰弹之前景及“兼容”的可行性探讨[J];国防技术基础;2003年01期
5 孙乐,韩子鹏,李奉昌,刘世平;末敏弹二体运动模型计算中伞绳张力的求解[J];兵工学报;1997年02期
6 刘任;;末敏弹新秀“博尼斯”[J];兵器知识;2003年06期
7 舒敬荣,张邦楚,韩子鹏,刘昌源,魏靖彪;单翼末敏弹扫描运动研究[J];兵工学报;2004年04期
8 赵新生;邢立新;孙超;;末敏弹稳态扫描段扫描间隔分析[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5年SD期
9 朱建峰;;世界典型末敏弹大观[J];兵器知识;2011年07期
10 李朝伟 ,张晓今 ,秦子增;现代战场上的新型弹药——末敏弹[J];国防科技;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红娟;陈潜;;噪声调频干扰信号仿真及应用[A];2000年上海市系统仿真学会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0年
2 姚强;苏敏;陶建锋;;一种新的闭环数模旁瓣对消技术仿真研究[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张安京;高智杰;韩连洋;;精确制导武器光电对抗仿真建模研究[A];2007年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韩裕生;姚翎;王硕;;毫米波制导武器干扰技术研究[A];2007年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苗用新;陈兆兵;林洪沂;郭劲;;激光有源干扰设备概述[A];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胡可欣;胡爱明;;旁瓣消隐技术在雷达中的应用[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张殿友;;一种改善ESM引导雷达有源干扰方位精度方法[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张永芳;吕延军;张安;;空地电视制导导弹复杂干扰研究[A];2007'仪表,自动化及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一)[C];2007年
9 户锋刚;阮怀林;;卫星电子侦察及其干扰技术分析[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10 唐忠;汪连栋;刘东玉;;雷达电子战设备仿真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刘文东 李大光;末敏弹:信息化战场作战“精灵”[N];解放军报;2011年
2 本报专稿 何适;中国末敏弹世界一流[N];世界报;2011年
3 王雯;末敏弹专打坦克“天灵盖”[N];中国国防报;2011年
4 朱秀才 范云 贺连梁;末敏弹:专攻“陆战之王”天灵盖[N];解放军报;2003年
5 马文忠 姜东 钱克贤;火炮弹药争奇斗艳[N];解放军报;2001年
6 尹武平 王权德 张宁;城市反空袭作战工程伪装[N];解放军报;2003年
7 胡韧 刘志勇 本报特约记者 闫国有;第三代地空导弹演兵西北[N];中国国防报;2009年
8 徐边春 唐传发;歼-10战机对抗演练[N];中国国防报;2010年
9 苏宜伯;饵机[N];中国国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志超;无伞末敏弹气动外形设计与气动特性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2 胡志鹏;双翼末敏弹稳态扫描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3 舒敬荣;非对称末敏子弹大攻角扫描特性研究及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4 李刚;紧凑型末敏弹EFP战斗部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5 殷克功;末敏子弹运动特性分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6 黄琅,
本文编号:1395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395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