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织法构造零相关区周期互补序列偶集
本文关键词:交织法构造零相关区周期互补序列偶集 出处:《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扩频序列 互补序列偶 周期相关 零相关区 交织法
【摘要】:提出了一种零相关区(ZCZ)周期互补序列偶集的交织构造方法.在互补序列偶集的基础上,通过选取合适的移位序列与正交矩阵,构造了具有更多序列偶数和灵活零相关区的ZCZ周期互补序列偶集.该方法结合了序列偶相关的思想,进一步扩展了扩频序列的可选空间.由于ZCZ互补序列集可以看做ZCZ互补序列偶集的特例,因此这种方法也适用于ZCZ周期互补序列集的构造,在扩频序列的设计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terleave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ZCZ periodic complementary sequence pairs. On the basis of complementary sequence pairs, we select appropriate shift sequences and orthogonal matrices. The ZCZ periodic complementary sequence pair sets with more sequence even numbers and flexible zero correlation regions are constructed. This method combines the idea of sequence pair correlation. The ZCZ complementary sequence set can be regarded as a special case of ZCZ complementary sequence pair set, so this method is also suitabl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ZCZ periodic complementary sequence set. It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design of spread spectrum sequence.
【作者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F2012202116)
【分类号】:TN929.533
【正文快照】: 0引言在CDMA系统中,系统性能与容量与扩频序列的设计有着紧密联系.多径和多址干扰是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为了有效抑制干扰,就要求分配给用户的扩频序列具有理想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研究表明,传统单一序列不可能同时具有理想自相关和互相关性能.于是,人们开始研究一个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赵晓群,何文才,王仲文,贾世楼;最佳二进阵列偶理论研究[J];电子学报;1999年01期
2 高军萍;李琦;戴居丰;刘丽;;二元互补序列偶集及其伴集[J];天津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3 李玉博;许成谦;;迭代法构造零相关区互补序列集[J];通信学报;2011年08期
4 王龙业;唐小虎;;零相关区序列的交织构造[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飞,蒋挺,赵成林,周正;二元阵列偶的并元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毛飞;蒋挺;周正;赵成林;邹卫霞;;奇周期最佳几乎二进序列偶理论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李刚;许成谦;刘凯;李朝辉;;二值自相关二进阵列偶理论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李兆斌;魏占祯;池亚平;;ZCZ屏蔽序列偶集的构造方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毛飞;吴宁;周正;;新型最佳周期循环相关阵列信号理论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年06期
6 吴欣明,靳慧龙,许成谦;类最佳自相关序列偶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李 琦,赵晓群;最佳二进阵列偶的搜索算法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8 蒋挺,候蓝田,赵晓群;最佳屏蔽二进阵列偶的谱特性[J];燕山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9 许成谦,靳慧龙;几乎最佳自相关二元序列偶的谱特性[J];燕山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许成谦,郑娟,李刚;广义相对差集偶的若干性质[J];燕山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任蕊;许成谦;陈爱丽;;零相关区序列偶的交织构造[A];2007年河北省电子学会、河北省计算机学会、河北省自动化学会、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河北省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会、河北省软件行业协会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许成谦;郭方;高敏英;王扬志;;广义准正交序列偶集的理论研究[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贾彦国;郭继山;;最佳三进阵列偶的研究[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史小菊;李琦;高军萍;王霞;;基于序列偶理论的光正交码偶构造方法研究[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王琳珠;胡可刚;;基于ZCZ四元序列对设计[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6 赵晓群;张成;;二元互补序列偶性质的研究及其新的表征方法[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靳慧龙;序列偶的设计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2 蒋挺;准最佳二进信号偶和屏蔽二进信号偶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03年
3 贾彦国;几类最佳离散信号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4 李刚;最佳离散信号偶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5 李琦;阵列偶相关理论及其在扩频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6 王扬志;零相关区序列与零相关区序列偶理论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肖丽萍;最佳离散信号及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8 高军萍;ZCZ阵列偶与互补序列偶理论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施炯;离散屏蔽信号理论与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俊叶;扩频通信中扩频码设计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林丽英;差集偶的构造[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于珊珊;光正交码偶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4 任富争;差集偶的构造方法及轨道规律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5 易学顶;二值自相关三进阵列偶与二值自相关屏蔽三进阵列偶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6 纪永峰;差集偶构造方法及搜索算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7 穆栋梁;阵列偶相关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8 郑艳阳;基于桥函数重组研究的一种扩频序列设计[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9 王志华;基于交织方法的若干序列构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琦;阵列偶及其搜索算法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蒋挺,赵晓群,李琦,贾志成,候蓝田;准最佳二进阵列偶[J];电子学报;2003年05期
2 蒋挺,候蓝田,赵晓群;最佳屏蔽二进阵列偶理论研究[J];电子学报;2004年02期
3 蒋挺;赵成林;周正;;准最佳屏蔽二进阵列偶理论研究[J];电子学报;2007年01期
4 赵晓群,何文才,王仲文,贾世楼;最佳二进阵列偶理论研究[J];电子学报;1999年01期
5 赵晓群,霍晓磊,刘颖娜;一种新的二元互补序列偶的构造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年08期
6 许蕾;蒋挺;周正;;最佳屏蔽二进序列偶在低/零相关区中的应用研究[J];通信学报;2006年10期
7 贾彦国;许成谦;;差集偶与周期互补二元序列偶的研究[J];通信学报;2007年08期
8 王龙业,唐小虎;基于交织方法的ZCZ序列设计[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代渊;新型扩频序列及其理论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成,赵晓群;二元互补序列的特征序列[J];电子学报;2004年05期
2 赵晓群,霍晓磊,刘颖娜;一种新的二元互补序列偶的构造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年08期
3 高军萍;李琦;高振斌;解伯文;戴居丰;;新型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的构造方法[J];天津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4 赵成林;蒋挺;宋起柱;周正;;屏蔽二元互补序列偶构造方法的研究[J];通信学报;2009年12期
5 贾志成;葛玲;王婧;李树峰;;一种完全互补序列的简单构造方法[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6 高军萍;李琦;戴居丰;刘丽;;二元互补序列偶集及其伴集[J];天津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7 高军萍;李琦;戴居丰;;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理论[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0年03期
8 靳慧龙;陈嘉兴;许成谦;;互补差集偶与二元互补序列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年05期
9 王晓燕,郭黎利;二元互补序列的两个重要性质的研究[J];通信技术;2003年03期
10 郭黎利;阎建峰;施晓娟;;修正完备互补序列在复合系统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子工程;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晓群;张成;;二元互补序列偶性质的研究及其新的表征方法[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贾志成;李建娜;蒋文娟;;基于多相完全互补序列MC-CDMA系统性能分析[A];第一届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郭黎利;基于互补序列的通信测距复合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2 冯琳;无线通信中互补序列的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3 涂宜锋;广义正交互补序列设计、分析与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高军萍;ZCZ阵列偶与互补序列偶理论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蒋挺;准最佳二进信号偶和屏蔽二进信号偶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成;二元互补序列及二元互补序列偶理论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2 刘晓丽;非周期与奇周期互补序列偶集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3 张献辉;周期互补序列在多焦视觉诱发电位提取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6年
4 苗源;最佳二元互补序列偶及非周期二元序列的搜索算法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3年
5 穆栋梁;阵列偶相关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段鹏杰;基于互补序列的多载波CDMA系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王晓燕;修正互补序列CDMA系统抗多径干扰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8 郭继山;三元信号偶及最佳四元互补阵列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9 黄大欣;使用格雷互补序列提高OTOR测量动态范围的方法[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10 周宇翔;多相正交序列的相关性及完全互补序列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03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403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