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密码3D算法和ARIA算法的中间相遇攻击
本文关键词:分组密码3D算法和ARIA算法的中间相遇攻击 出处:《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分组密码 3D算法 ARIA算法 中间相遇攻击 多重集
【摘要】:分组密码是许多密码系统的核心要素,是保障信息机密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技术.它具有速度快、易于标准化和便于软硬件实现等特点,通常是信息和网络安全中实现数据加密、数字签名、认证及密钥管理的核心体制,它在计算机通信和信息系统安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SPN型分组密码是分组密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D算法和ARIA算法等都是此类密码的典型代表.因此,对SPN型分组密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对两个SPN型分组密码算法——3D算法和ARIA算法的扩展差分类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3D算法结构,在10轮3D算法中间相遇攻击的基础上,引入多重集,给出新的中间相遇攻击结果.新攻击的预计算复杂度为2319,时间复杂度约为2326.8.2.对ARIA算法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多重集”并结合截断差分的性质,将预计算的参数由30个减少到16个,构造新的4轮中间相遇区分器,有效地改进了ARIA-192算法的7轮中间相遇攻击复杂度.新攻击的预计算复杂度为2135.3,时间复杂度约为2123.
[Abstract]:The key element of the cipher system is the key element of security information confidentiality and integrity .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st speed , easy standardization and easy realizatio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 It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computer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 1 . The calculation complexity of the new attack is 2326 . 8.2 . The calculation complexity of the new attack is 2326 . 8.2 . The calculation complexity of the new attack is 2135 . 3 , and the time complexity is about 2123 .
【学位授予单位】: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N91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岚;范明钰;魏正耀;王光卫;瞿泽辉;;分组密码对称置换算法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年01期
2 曾辉;王娜;郑诣;;混沌序列在分组密码中的应用[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杨宏志;韩文报;;一类分组密码的S盒重组算法[J];计算机应用;2009年08期
4 黄文庆;;一种分组密码的工作模式[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25期
5 廖小平;杨清平;潘刚;;分组密码的设计原理研究[J];科技信息;2012年32期
6 李佳;;分组密码应用技术浅析[J];科技广场;2013年05期
7 胡波;冯春雨;黄世中;羊红光;;一种基于非线性对等变换的分组密码模型[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8 孙枫,秦红磊,徐耀群,郝燕玲;基于混沌的分组密码置换网络的设计[J];中国工程科学;2000年09期
9 林德敬,林柏钢,林德清;国内外分组密码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天津通信技术;2002年04期
10 宋军,张友纯,薛思清;分组密码工作模式发展动态及简评[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娜;陈卫红;;AES的安全性分析[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范淑琴;韩文报;;混合型加密协议[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九项措施保护WLAN[N];网络世界;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佳琳;分组密码的密钥编排方案研究及单密钥攻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胡豫濮;分组密码的设计与安全性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3 温凤桐;分组密码工作模式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4 唐国坪;混沌分组密码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5 刘志强;分组密码的线性类分析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瑞林;分组密码的分析与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张文涛;分组密码的分析与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4年
8 张美玲;分组密码分析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李学远;基于分组密码的消息认证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谷大武;分组密码理论与某些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洋;轻量级混沌分组密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时阳阳;分组密码算法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3 贺哲;轻量级分组密码RECTANGLE的差分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常会敏;轻量级分组密码差分分析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闫晓蒙;SMS4结构分组密码的线性活动轮函数极小个数分析[D];青岛大学;2015年
6 于敬超;分组密码芯片抗功耗攻击设计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7 李曼曼;分组密码3D算法和ARIA算法的中间相遇攻击[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8 董晓丽;分组密码的加密认证工作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9 袁悦;基于分组密码的消息完整性认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贵州大学;2008年
10 王娟;混沌分组密码的设计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049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404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