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快速分解后向投影SAR成像的自聚焦算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0 23:19

  本文关键词:快速分解后向投影SAR成像的自聚焦算法研究 出处:《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合成孔径雷达 快速分解后向投影 虚拟极坐标系 相位梯度自聚焦 运动补偿


【摘要】:SAR图像的自聚焦处理依赖图像域与距离压缩相位历程域之间的傅里叶变换对(Fourier Transform Pairs,FTP)关系。与频域算法不同,时域算法下的这种FTP关系不仅复杂,且难以获取。为了兼顾图像快速重建和自聚焦处理,该文首先对快速分解后向投影(Fast Factorized Back-Projection,FFBP)算法进行必要的改进和适当的优化处理,提出了IFFBP(Improved FFBP,IFFBP)算法,为自聚焦算法的使用奠定了基础。其次,针对数据处理的实际需求,该文提出了一种结合中等精度惯导粗补偿、嵌套相位梯度自聚焦(Phase Gradient Autofocus,PGA)精补偿的IFFBP算法处理流程。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和实测数据处理验证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Abstract]:The autofocus processing of SAR image depends on the Fourier transform of Transform Pairs between the image domain and the range compression phase history domain. Unlike the frequency-domain algorithm, the FTP relationship in the time-domain algorithm is not only complex, but also difficult to obtain. In order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fast image reconstruction and self-focusing processing. In this paper, the fast Factorized Back-ProjectionFFBPs algorithm is firstly improved and optimized.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IFFBP(Improved FFBP- IFFBP- algorithm, 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use of the autofocus algorithm. Secondly, it aims at the actual demand of data processing. In this paper, a nested phase gradient autofocus phase Gradient Autofocus combined with coarse compensation of medium precision inertial navigation is proposed. Final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erified by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nd measured data processing.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十二五”预研项目(51307030102)资助课题
【分类号】:TN957.52
【正文快照】: 1引言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主动的信息探测工具,通过发射宽带信号实现距离维高分辨[1],同时利用天线与目标相对运动产生的多普勒带宽实现方位维高分辨[2]。对于机载SAR,特别是无人机SAR来说,由于平台质量轻且飞行高度低,易受到气流扰动的影响而偏离理想航迹。为了避免图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杨寰;宋千;王鹏宇;金添;周智敏;;多级多分辨快速后向投影成像算法[J];电子学报;2011年03期

2 邓云凯;陈倩;祁海明;郑慧芳;刘亚东;;一种基于频域子带合成的多发多收高分辨率SAR成像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05期

3 李浩林;张磊;杨磊;李亚超;邢孟道;保铮;;一种改进的快速分解后向投影SAR成像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吴玉峰;孙光才;杨军;邢孟道;周峰;;周期性非均匀采样实现星载SAR高分辨宽测绘带成像[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02期

2 陈倩;邓云凯;刘亚东;尚秀芹;;基于自适应滤波的DPC-MAB SAR方位向信号重建[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06期

3 金添;孙鑫;李欣;陆必应;周智敏;;SAR穿墙成像中墙体影响图像域补偿方法[J];电子学报;2012年07期

4 廖轶;周松;邢孟道;保铮;;一种基于级数反演的机载圆迹环扫SAR成像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11期

5 李浩林;张磊;杨磊;李亚超;邢孟道;保铮;;一种改进的快速分解后向投影SAR成像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年06期

6 刘亚东;陈倩;;基于DBF技术的高分辨率宽测绘带星载SAR系统研究[J];航天器工程;2013年04期

7 汤光超;常文革;贾高伟;;基于GPS多普勒频移的SAR运动补偿研究[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3年05期

8 廖轶;杨泽民;邢孟道;保铮;包敏;;斜视圆迹环扫SAR模式特性分析及成像方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院兵;噪声MIMO雷达角度估计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窦宏林;聚束式SAR超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珊英;齐伟民;蔡晓宁;;基于FPGA的反正弦函数的实现[J];电子器件;2010年03期

2 黄岩,李春升,陈杰,周荫清;高分辨星载SAR改进Chirp Scaling成像算法[J];电子学报;2000年03期

3 朱岱寅,朱兆达,谢求成,叶少华,张昆辉;机载SAR斜视区域成像研究[J];电子学报;2002年09期

4 雷文太;粟毅;黄春琳;;表层穿透雷达递归反向投影成像算法[J];电子学报;2005年12期

5 李杨寰;宋千;王鹏宇;金添;周智敏;;多级多分辨快速后向投影成像算法[J];电子学报;2011年03期

6 武其松;井伟;邢孟道;保铮;;MIMO-SAR大测绘带成像[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04期

7 唐晓青;向茂生;吴一戎;;一种改进的基于DEM的机载重轨干涉SAR运动补偿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05期

8 黄平平;邓云凯;祁海明;;多发多收星载SAR回波处理方法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年05期

9 邓云凯;陈倩;祁海明;郑慧芳;刘亚东;;一种基于频域子带合成的多发多收高分辨率SAR成像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05期

10 齐维孔;禹卫东;黄平平;;基于DBF技术的星载SAR宽测绘带实现方法[J];数据采集与处理;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同良;对空间合成孔径雷达的干扰[J];航天电子对抗;2001年01期

2 侯彪,刘芳,焦李成;基于小波变换的高分辨SAR港口目标自动分割[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2年05期

3 田锦昌,宋小全,孙鹏举;对抗合成孔径雷达侦察方法的初步分析[J];舰船电子对抗;2002年06期

4 陈强,孙文峰,江晶;用于地面坡度测量的极化SAR方位角近似估计方法[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陈广东,朱兆达,朱岱寅;分数傅立叶变换用于抑制SAR杂波背景检测慢速动目标[J];航空学报;2005年06期

6 矫伟;梁兴东;丁赤飚;;基于内定标信号的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幅相误差的提取和校正[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年12期

7 王超;陈曦;张红;;一种基于退化模型的高分辨率SAR去噪算法[J];遥感学报;2006年01期

8 张红蕾;宋建社;张宪伟;;基于二维模糊熵的GA在SAR图像分割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7年05期

9 周智敏;金添;宋千;常文革;孙晓坤;杨延光;;超宽带SAR探雷试验系统[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08期

10 许鹏;朱文伯;罗琴;;合成孔径雷达在对海战场目标打击效果评估中的应用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逯贵祯;王玲;;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识别的马尔科夫随机场方法研究[A];图像图形技术研究与应用2009——第四届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白霞;孙进平;毛士艺;;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的Chirp z变换成像算法[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3 时慧;左永锋;何攀峰;;大调制带宽线性调频信号频响补偿技术研究[A];2010全国虚拟仪器大会暨MCMI2010’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何宜军;谢涛;;沿轨迹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涌浪成像理论[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李和平;;基于ARM的固态记录器控制模块的设计[A];第三届全国嵌入式技术和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张陆元;袁运能;张亚萌;李东斌;;距离徙动高次项对LFMCW SAR成像影响研究[A];第八届全国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汪伟;李磊;张智慧;;有源相控双极化波导缝隙天线阵[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王隽;杨劲松;黄韦艮;王贺;陈鹏;;多视处理对SAR船只探测的影响[A];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2006年

9 王迪;雷武虎;杨越;;SAR欺骗干扰与散射波干扰信号生成[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10 叶伟;贾鑫;刘树贤;;编码调频斜率合成孔径雷达信号抗干扰仿真[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伟武;一磅重纳米合成孔径雷达问世[N];中国航空报;2006年

2 徐英淑;以先进的雷达开拓遥感应用市场[N];中国航天报;2010年

3 记者 陈敬农 通讯员 汪杰;直升机载装合成孔径雷达获成功[N];科技日报;2003年

4 士元;“X卫星”多视角观测转眼不转身[N];大众科技报;2007年

5 许伟武;诺·格公司演示世界首部合成孔径激光雷达[N];中国航空报;2006年

6 费旭辉;合成孔径雷达与光学影像融合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在成都举行[N];中国测绘报;2007年

7 士元;2009年德国5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天上相聚[N];大众科技报;2007年

8 韩辛;遥感监测海上溢油[N];中国石油报;2007年

9 庞之浩;SAR—X:德探测卫星全球测高[N];中国国防报;2007年

10 许伟武;军用航空通信革命性变革——雷达通信[N];中国航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立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目标检测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2 王力宝;多输入多输出合成孔径雷达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郭微光;机载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运动补偿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4 孙建;SAR影像的海浪信息反演[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于秋则;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匹配导航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危嵩;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动目标检测与成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孙斌;基于CT成像的合成孔径雷达向量熵成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傅斌;SAR浅海水下地形探测[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9 董骞;基于软件无线电的SAR数字接收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7年

10 王睿;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设计与模拟软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刚;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处理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2 胡笑斌;SAR图像目标识别中几个问题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3 周峰;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基于数据的运动误差分析及补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4 叶映宇;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方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5 裘金飞;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6 姜凤山;合成孔径雷达高速数据记录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4年

7 许一力;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设计的可靠性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5年

8 史勤峰;Beamlet及其在SAR图像边缘检测中的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田旭文;合成孔径雷达超分辨率成像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2年

10 缪建峰;合成孔径雷达运动目标检测与成像方法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07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407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9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