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的传输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成都理工大学》 2012年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的传输研究
郭琳
【摘要】:从“十一五”开始,我国大力推进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电网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尤其在智能电网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智能电网重要节点的变电站也紧跟智能电网概念,向智能建设迈进。通信网络是智能变电站的命脉。为加快建设统一坚强的智能电网,提高智能变电站运行效率与效益,就必须设计构建一个优势通信网络,确保通信具有更高的时效性、更强的可靠性、更统一的标准性以及更一致的同步性,以此来适应智能变电站的通信要求。 330KV汉中变电站是陕西省电网与汉中电网联系的枢纽变电站,为适应智能电网的建设需求和业务传输需求,现需要使汉中变与省调间进行可靠、快速、高效通信。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研究汉中变通信网络的传输。 第一,通信网络的传输方式。传统的通信传输技术准同步数字体系(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PDH)在多年的应用中暴露出的一些弱点正成为光纤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阻碍。第一,没有世界性的标准光接口规范,各个厂家采用自行开发的线路码型,使得在同一数字等级上光接口信号的速率不同,致使不同厂家的设备无法实现横向兼容;第二,准同步复用传输性能差,复用结构缺乏灵活性。因此需要配备的复接设备数量大,上下业务费用高,系统复杂,传输性能下降;第三,,网络管理功能不全。PDH帧结构中用于网络运行、维护和管理的比特特别少,只是在线路编码中用插入比特的方式来传输一些监控信号,无法对传输网实现分层管理和对通道的传输性能实现端对端的监控。而且,厂商自行开发的管理系统和不规范的接口,不利于互联,也不利于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网。第四,网络的调度性及自愈功能差。PDH传输系统的运行和管理主要靠人工对数字信号进行交叉连接,无法经济地对网络组织、电路带宽和业务提供在线实时控制,难以满足用户对网络动态组网和新业务接入的要求。综上所述的各种缺陷使PDH已不适应现代通信网络高速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从技术体制上对传输系统进行根本性变革。高速大容量光纤通信技术和智能网技术的发展加快了通信网传输体制的变革。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应运而生。SDH是大容量同步光通信网络的国际标准,通过规范数字信号的帧结构、复用方式、传输速率等级、光线路接口码型等特性,提供经济、灵活的分插复用。它克服了PDH准同步方式逐级分解或复用过程,减少了设备数量、简化了网络结构、降低了联网成本。它是通信网朝着高速化、数字化、综合化及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通信网络传输的自愈性。所谓自愈就是无需人为干预,在网络发生故障时,保证网络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失效故障中自动恢复所携带的业务,使用户感觉不到网络已出现了故障。在SDH网络中,环形结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愈结构。因此在我国电力通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业务容量、业务需求模型、节点数及保护等级并结合网络现状同时考虑经济的合理性,在环网中采用不同的保护倒换方式来满足电力业务的传输可靠性。 第三,通信网络传输的同步性。承担电网实时数据以及控制、调度命令传递任务的传输网,是保证电网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当电网中某一设备或某一条输电线路发生故障,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跳闸、合闸动作时,传输设备和继电保护装置必须在时间上保持高度的同步,这样有助于故障原因的分析和判断,从而提出排除故障的具体措施。我国电力SDH传输网采用分布式多基准时钟方式,下级时钟跟踪上级时钟。枢纽变电站按二级节点时钟配置,以外部输入的GPS信号作为时钟基准。站内SDH设备按四级节点时钟配置,通过同步传输链路跟踪上级时钟信号并在发生同步故障时完成时钟自动保护倒换。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M63;TN929.1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长金;;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可靠性研究[J];电气应用;2011年17期
2 肖水英;;SDH自愈环的互通探讨[J];电力系统通信;2006年01期
3 王智勇;;电力SDH光纤通信网络组网优化[J];电力系统通信;2010年12期
4 高风格;;SDH复用路线与传输效率研究[J];光通信技术;2008年07期
5 袁泉;;论SDH技术下电力系统通信网建设[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24期
6 郑琴秀;;浅谈智能变电站同步对时系统[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2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窦晓波;基于IEC 61850的新型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研究与实践[D];东南大学;2006年
2 司为国;智能变电站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D];上海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大伟;基于IEC 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通信体系研究及工程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2 刘磊;SDH传输网建设设计[D];山东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宾;;关于网络通信故障率偏高的调研分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2 黄辉;张伯虎;;COFDM技术及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J];安防科技;2008年12期
3 刘小英;陈晓明;朱勇;;“通信原理”课程建设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宰开文;;芜湖地区电力通信网络资源优化效益分析[J];安徽电力;2008年02期
5 王新新;布挺;;基于图像表面积的置乱程度评价算法[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陈寅杰;石瑞;曹建军;郑熠;;基于LabVIEW的数字信号生成在渔船通导设备测试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21期
7 王建明;;智能光网络及其应用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0年07期
8 刘全金;;一种A律PCM编码的简化方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9 刘全金;江建生;李强;黄忠;;谈《通信原理》课程的“口诀式”教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刘丽萍,李彩霞;卷积码UEP方案在分等级传输中的应用[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宾;;关于网络通信故障率偏高的调研分析[A];2011年安徽省智能电网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简锐锋;梁满贵;李俊杰;陈亮;;CallerID信号解调的软件实现[A];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2005年
3 朱灿焰;刘家胜;汪一鸣;毛凌锋;;有限精度下混沌扩频序列的周期特性[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4 孔嘉;萧宝瑾;郗绣锦;;反相对称调制在频域中的应用[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5 戴鑫焱;陈正荣;毕国平;;Gold序列抗多址干扰性能及在短波通信中的应用[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杨晟;朱诗兵;;通用化WSN体系结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郑海昕;刘燕都;侯孝民;;PCM/FM遥测信号的AR模型谱估计研究[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8 沙军;黄凌;;基于FPGA的RS(204,188)译码器的设计与实现[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9 吴俭;邵玉斌;刘小洋;;基带传输系统的DSP+FPGA硬件实现[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10 黄凌;张新辉;沙军;;基于FPGA的QPSK调制解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冬梅;基于达芬振子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沈锋;中短波扩频导航接收机信号同步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隋丹;通信信号盲检测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4 杨波;高频谱效率的无线网络广义协作通信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5 张海刚;编码与调制—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陈少华;电力塔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贾东立;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及其在通信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杨星海;无线移动环境中滤波多音调制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韩科锋;应用于2G/3G移动通信的多模发射机芯片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王晓勇;LTE-A系统中功率分配与功率控制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磊;集成多路单体液压支柱密封质量监测仪的设计[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永;消防单兵综合信息采集系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高鹏;基于DSP的WiMAX自适应调制解调器的设计[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孟令君;基于DSP试验机测控系统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叶智祥;基于ARM的以太网转换器研究及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郑伟光;基于小波变换的信号调制方式识别方法[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杨燚;地区电力通信系统规划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禹士朋;UHF射频识别系统的防冲突算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李宏超;智能路灯远程控制系统[D];郑州大学;2010年
10 马天荣;基于Gabor变换的多载波调制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芳;向前;李付亮;;数字化变电站的保护装置测试[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8年03期
2 杨铸;光网络技术发展趋势[J];当代通信;2005年06期
3 许再良;;传统传输网向ASON的演进[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8年03期
4 方春恩;李伟;王佳颖;余建华;程昌明;侯祥玉;;基于电阻分压的10kV电子式电压互感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5期
5 朱大新;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J];电工技术杂志;2001年04期
6 庄兴元;电力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现状及实际开发应用前景[J];电工技术杂志;2003年05期
7 范兴明,邹积岩,丛吉远;电力变压器和高压断路器状态监测技术的发展与现状综述[J];电气应用;2005年04期
8 周有庆;刘琨;吴桂清;彭红海;;基于Rogowski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研究[J];电气应用;2006年06期
9 辛耀中;电力系统数据通信协议体系[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01期
10 任雁铭,秦立军,杨奇逊;IEC61850通信协议体系介绍和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文平;基于智能信息融合的电力设备故障诊断新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窦晓波;基于IEC 61850的新型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研究与实践[D];东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蔡永梁;IEC 61850的研究及其在故障信息处理系统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3年
2 万博;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3 杜宇;IEC61850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实现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4 李兰欣;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体系的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3年
5 张春鹏;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同步时钟模块的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孔杰;变压器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冯硕;基于IEC61850光数字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研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真;远供通信电路的安全要求[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5年05期
2 党存禄;靳路宁;马安仁;李钧国;;基于现场总线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J];甘肃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3 夏涛;陶洋;;基于四大模块的智能家居的研究与设计[J];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2007年04期
4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中兴通讯通信网络动力规划&节能发展专题研讨会在郑召开[J];电源世界;2008年03期
5 周妍;;单片机多主机通信网络的设计与应用[J];江苏电器;2008年06期
6 耿江海;高树国;刘海峰;杜大全;;数字化变电站IED通信网络的建立[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0期
7 刘元;宋晓冰;;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研究[J];城市公共交通;2008年04期
8 葛锁良;何明;岳胜;;速度同步控制系统中的多层通讯网络设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刘传玺;程丽平;;基于GSM和CAN总线的低压变电站通信系统[J];中国矿业;2009年04期
10 潘志群;;基于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的SCADA系统初探[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永强;陈永波;蒋红霞;;异构数控设备DNC系统的通信网络设计[A];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龚永平;;通信网络的最后处女地——家庭网络系统初探[A];江苏省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明;;基于通信网络的控制系统的通信机制[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杨露菁;郝威;段立;;军事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和抗毁性研究[A];舰船电子装备维修理论与应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修理学组第四届年会暨信息装备保障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冷祥洪;王彦光;艾军;;Honeywell TPS系统在高炉鼓风机过程控制中的应用[A];全国炼钢连铸过程自动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都明;尧长青;冯涛;;国外电信立法趋势分析[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曹萍;;浅谈光进铜退的几种组网模式[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黄萍;史正祥;李红平;刘成芳;;构筑信息时代通信网的安全保密屏障[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刘春平;赵玉涛;;铝土矿自动化系统综述[A];第12届全国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志新;翟建设;;军事气象野外训练中数据通信网络的选择与实践[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声文 孙闻;[N];福建科技报;2007年
2 ;[N];中国电子报;2006年
3 武晓黎;[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4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潘智勇 武冰梅;[N];人民邮电;2009年
5 ;[N];电脑商报;2008年
6 陈岩 廖名华;[N];人民邮电;2006年
7 张亚梁;[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钟凌江;[N];人民邮电;2008年
9 刘海涛;[N];人民邮电;2008年
10 丁云;[N];人民邮电;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力雄;基于网络整定的控制系统中网络诱导延时的分析及解决方法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2 吕勇;蚁群优化算法及在网络路由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刘志新;高速通信网络拥塞控制算法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4 杨建;面向音视频解码的SoC平台设计[D];浙江大学;2006年
5 吴援明;网络中自相似业务流的特性及其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范兴刚;网络控制系统若干通信网络实时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徐文君;面向制造的网络服务质量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胡浩;异构无线网络中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9 M. Joseph Nguimbis;OFDM与信息熵技术在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刘啸林;网络抗毁性研究及其在证券交易网络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琳;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的传输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2 张雁冰;再励学习在通信网络最优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邵小强;基于Ethernet构架的变电站信息流量控制与OPNET仿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4 朱健华;电力通信综合网管中光缆监测系统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陈平;基于ESCN的8K型电力机车故障诊断系统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郭志刚;中小型水利闸站群监控系统设计[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7 谢春忠;贵港电信农村信息化网络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8 徐德胜;基于CAN总线的燃料电池城市客车通信网络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9 卢智文;中国移动面向全业务经营的网络投资建设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任义广;基于概念模型的C~4ISR通信网络仿真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的传输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0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40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