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结构光纤光栅的混沌序列OCDMA系统
本文关键词:基于超结构光纤光栅的混沌序列OCDMA系统 出处:《光电子.激光》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光纤通信 光码多分址(OCDMA) 双极性混沌序列 超结构光纤布拉格光栅(SSFBG)
【摘要】:提出了一种双极性编解码的光码多分址(OCDMA)系统,采用混沌序列作地址码,并使用超结构光纤布拉格光栅(SSFBG)作编/解码器。三阶Chebyshev映射能够产生具有良好相关性且适用于异步CDMA系统的双极性混沌序列,通过对三阶Chebyshev映射赋予一定初值,并进行反复迭代,得到一定长度的双极性混沌序列。根据地址码的特征,通过控制FBG的折射率分布形成SSFBG,利用SSFBG产生相应的双极性混沌序列作OCDMA系统的编/解码器。对系统性能进行了定量分析,在完全异步的情况下,推导了信噪比(SNR)与误码率(BER)的表达式。仿真分析了系统在不同码长下的BER随接入用户数的变化,并和使用Gold序列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码长的增加,在接入用户数一定的情况下,系统具有较低的BER;由于混沌序列良好的自互相关性,相应的混沌序列OCDMA系统与使用Gold序列的系统相比具有较低的BER,并可以容纳更多的用户数。
[Abstract]:An optical code multi - address ( OCDMA ) system with double polarity coding and decoding is proposed . The chaotic sequence is used as an address code , and a super structure fiber Bragg grating ( SSFBG ) is used as the coding / decoder .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44003)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1213510012)资助项目
【分类号】:TN929.1
【正文快照】: 1引言由于光码分多址(OCDMA)具有可异步接入、协议透明、网络管理简单以及按需软容量等优势,有可能取代时分多址(TDMA)[1]、波分多址(WD-MA)[2,3]和副载波多址(SCMA),成为下一代接入*E-mail:liuxiaolei@hpu.edu.cn网的关键技术[4~6]。在OCDMA技术发展早期,如光正交码、素数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君显,杜春雷,杨淑雯,李文宇;具有双极性的非相干OCDMA系统性能分析[J];光电工程;2003年05期
2 努尔买买提;王蕾;范修宏;张尚剑;刘永;;基于光时分复用的电光模数转换[J];光电子.激光;2012年07期
3 刘焕淋;方强;王杨杨;黄胜;向劲松;;WDM网状网络中一种动态多播自适应业务疏导算法[J];光电子.激光;2013年01期
4 姚琼波;刘逢清;冯翰林;;WDM-PON中基于AWG的新型OVPN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焕淋;秦亮;向劲松;黄胜;;图压缩优化光组播最小网络编码路由[J];光电子.激光;2013年08期
2 黄胜;胡莲花;孙丽琴;刘焕淋;;光突发交换网络中支持业务区分的多路由机制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4年02期
3 黄胜;王琰;刘焕淋;秦亮;;基于网络编码的多源多核点光组播路由算法[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4 刘暾东;马迎然;陈俊仁;郑炳辉;陶继平;;基于最大化畅通概率优化模型的固定路由算法[J];光电子.激光;2014年05期
5 黄金;邱昆;许渤;凌云;;Design of a hybrid switching architecture for avionic WDM platforms[J];Optoelectronics Letters;201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军;基于双极性啁啾编码的光码分多址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廖露华;温海波;王晟;李乐民;;WDM疏导网络中一种新的多播业务路由算法[J];光电子.激光;2007年02期
2 杨帆;徐展琦;邱智亮;许奇钦;;光网络中基于组播树的静态业务疏导算法[J];光电子.激光;2011年03期
3 杨帆;徐展琦;邱智亮;吴承超;;基于业务预测的同目的汇聚波带交换[J];光电子.激光;2011年10期
4 杨帆;徐展琦;王正平;邱智亮;许奇钦;;一种用于光网络的高效业务疏导辅助图及动态业务疏导算法[J];光电子.激光;2012年03期
5 马君显,杨淑雯,吴迪,周浩强;突破OCDMA时间域编码的局限性[J];光通信技术;2002年02期
6 窦玉杰;张洪明;傅鑫;姚敏玉;;基于锁模脉冲源和高速光开关的时分抽样模数转换[J];中国激光;2011年01期
7 薛余网,陈景韶;光纤码分多址技术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钟浩,马骏;光码分多址技术在FDDI网络中的应用[J];现代有线传输;2001年02期
2 张永军,顾婉仪;一种在接入网中实现OCDMA/DWDMA的新方法[J];通信学报;2005年01期
3 张海滨,黄培中,宋文涛,罗汉文,李荣玉,李毓麟;全光OCDMA系统综述[J];通信技术;2003年02期
4 董海峰;二维光码分多址通信技术的研究[J];光子技术;2004年02期
5 马君显,杜春雷,杨淑雯,李文宇;一种新的双极性OCDMA编解码方案及其性能分析[J];光通信技术;2003年07期
6 林佩,胡渝,周秀丽;二维W-OCDMA系统中的多用户检测技术[J];光通信研究;2005年02期
7 吉建华,杨淑雯,徐铭,马君显;波分复用OCDMA系统的性能分析[J];光电子.激光;2004年10期
8 沈成彬,范戈;光码分多址系统总体方案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01年01期
9 陈金华;应用于HFC中的同步OCDMA的性能分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辛雨,余重秀,吴强,郑文潇,刘刚;一种新的OCDMA二维码字结构及其实现方法[J];光通信研究;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婷;王炳和;王海潼;朱清超;;OCDMA系统中地址码的性能研究[A];2011'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程世盛;;OCDMA+WDM技术与并不遥远的全光网络[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何对燕;;全光码分多址(OCDMA)技术的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闫辉;揭水平;;混合WDM和OCDMA的PON技术应用研究[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蒲涛;李玉权;耿焱;;采用OCDMA技术的全光网[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6 张海滨;宋文涛;黄培中;李荣玉;;OCDMA系统中的多用户检测技术浅析[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周锁根;尹树华;徐晓;;机固无源光接入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A];第一届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蒲涛;徐铭;杨淑雯;李玉权;;基于OCDMA技术的城域网研究[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9 徐晓;尹树华;周锁根;;机动无源光接入系统的地址码容量分析[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10 杨明;燕延;朴春慧;刘永军;牛江川;;基于光纤码分多址技术的全光网传输实现[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光码分复用技术趋热[N];人民邮电;2001年
2 刘W,
本文编号:14081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408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