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零折射率覆层高增益天线研究
本文关键词:近零折射率覆层高增益天线研究 出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近零折射率 数据拟合 超材料覆层 高增益天线
【摘要】:近零折射率超材料覆层因其对电磁波的传播具有能量隧穿效应和近乎为零的折射率效果在无线通信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天线覆层使得天线剖面大幅度增加,这大大限制了覆层在天线上的应用。近零折射率材料能够使得电磁波垂直材料表面出射,合理设计覆层与天线的高度l,覆层的尺寸a等较敏感参数,能够在不明显增加天线剖面情况下有效增加天线增益。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入手,旨在为超材料覆层高增益天线提供应用的理论指导、低剖面设计和最优加载方案。本文首先从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阐述了近零折射率超材料的原理以及在高增益天线上的应用。系统介绍了近零折射率超材料对电磁波传播的两大影响,即电磁波隧穿效应和波前整形效应。从???平面的坐标轴出发,在四个方向研究近零折射率超材料。通过二维和三维仿真实验,验证了当r?近零时,电磁波将发生隧穿效应。当相对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同时近零时,电磁波还能几乎无反射地透过超材料。根据Snell定律,材料的近零折射率能够使得出射电磁波传播方向垂直材料的出射面,实验仿真验证了这一点,为其在高增益天线上的使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然后,通过使用Matlab-HFSS API,编写Matlab程序控制HFSS建立大量Fishnet模型,计算不同尺寸下的S参数,然后将S参数导入反演程序,找到相对介电常数和相对磁导率的近零频点。将得到的频点数据与结构尺寸进行拟合,最终得到材料近零频率点和结构参数的计算公式。通过运用公式计算以及仿真验证了拟合公式的有效性。再者,通过前面的理论指导,将理想的电近零(ENZ)、磁近零(MNZ)和双近零(DNZ)超材料分别加载到X波段标准喇叭天线上。研究发现,当喇叭天线加载ENZ材料覆层时,喇叭的E面方向图被压缩;当喇叭天线加载MNZ材料覆层时,喇叭的H面方向图被压缩;当喇叭天线加载DNZ材料覆层时,喇叭的E面和H面方向图均被压缩。三种近零折射率超材料均有改善喇叭天线增益的效果,在距离喇叭口径为1mm或者2mm出的增益达到最大,随着距离增大,增益下降。当覆层距离喇叭高度确定时,增益在某些频点会急剧下降。通过等效电路的计算,得出激励源的阻抗随频率变化的关系式,然后计算覆层距离喇叭激励源不同高度与波长的关系,判断在两个增益凹陷频点处整个系统发生了谐振。进一步,将激励源和喇叭波导部分进行电路等效,通过等效电路计算的S参数曲线走势与HFSS计算的一致。然后得到了喇叭天线以及加载ENZ覆层的喇叭天线的等效电路,通过计算发现覆层喇叭天线等效电路匹配频点与HFSS仿真计算的频点位置基本一致,共有5个频点,这是因为波导中特性阻抗的周期是半波长的整数倍。最后通过对场图的观察从微波角度解释了凹陷点处增益下降的原因。验证了ENZ材料对电磁波的整形效果,同时发现在喇叭口径中心位置的两侧还有两处场强比较大,导致增益有两个较强的旁瓣,因此增益下降。最后,分别设计了?近零?近零和?、?同时近零的三种近零折射率材料实际拓扑结构,实验仿真和测试验证了近零折射率超材料有效提高了天线实际增益。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near zero refractive index metamaterial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ear zero refractive index metamaterial in the fiel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ecause of its energy tunneling effect and near zero refractive index effect on the propag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 The gain has two stronger side lobes , so the gain decreases . At last , nearly zero and near zero are designed , respectively ? At the same time , the practical topological structure , experimental simulation and test of the near zero refractive index materials have proved that the near zero refractive index metamateria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al gain of the antenna .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N8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志立;《法老王》──不老的传说[J];电脑;2000年01期
2 石世宏,李必文;激光熔覆工艺与粉末对覆层开裂行为的影响[J];激光杂志;1998年03期
3 王永国,李兆前,黄传真,武体真;钢用硬质覆层材料的显微结构分析[J];电子显微学报;2002年01期
4 马遥;郭陈江;丁君;袁振;张甲楷;;基于FSS覆层的高增益稀疏阵列天线设计[J];微波学报;2014年04期
5 竹锦霞;张莉;熊维德;;双层新型左手超介质覆层在WLAN天线中的应用[J];电视技术;2013年03期
6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惠敏;曹勇;徐大勇;孙传胜;翟延飞;张绍强;刘逸舟;;炼铁、焦化节能减排新技术-高效蓄热体覆层技术[A];2012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上)[C];2012年
2 谢志雄;董仕节;;Cr12MoV钢TD处理的组织和性能[A];湖北省第十届热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董飞;刘福田;刘元新;马振珠;;液相烧结三元硼化物硬质合金覆层材料的特性[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4 许晓静;陆树显;姜玉杰;曹进琪;;钢、钛基材上火焰喷焊Ni基耐磨覆层的比较[A];第九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郭榕;;高增益异向介质覆层天线设计[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6 刘涛;曹祥玉;余侃民;;改善带宽的一维EBG介质板天线覆层结构[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7 张良界;杨闽红;;Cr_(12)MoV模具的熔盐碳化物覆层技术[A];湖北省第九届热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谭康;梁昌洪;朱诚;张伟;;基于EBG的紧致型吸波覆层波导测试研究[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9 刘涛;曹祥玉;;基于一维EBG各向异性介质覆层天线的研究[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李广收;于桂兰;;脉冲SH波在单侧接触覆层介质中的传播[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周惠敏 李亮 刘常富 张绍强;高辐射覆层材料对耐材性能的影响[N];中国建材报;2013年
2 罗华国 孙传胜 曹勇 徐大勇;高效蓄热体覆层技术为炼铁焦化节能减排提供新途径[N];中国冶金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罗华国 通讯员 张绍强;高辐射覆层技术的节能测定有了行业标准[N];中国冶金报;2014年
4 通讯员 李亮 记者 罗华国;高辐射覆层技术为焦炉节能减排提供新途径[N];中国冶金报;2012年
5 记者 罗华国 通迅员 张绍强;高辐射覆层技术列入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N];中国冶金报;2014年
6 记者 罗华国;院士建议钢铁行业推广高辐射覆层技术[N];中国冶金报;2007年
7 孙传胜;辐射传热研究的创新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巍岭;金属陶瓷硬质覆层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杨俊茹;金属陶瓷硬质覆层零件设计理论及其可靠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周小平;真空粉末烧结法在模具钢表面制备的硬质覆层的组织和性能[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刘秀娟;模具钢表面TD法制备碳化钒覆层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高亚男;不锈钢/碳钢覆层钢筋轧制理论及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6 张晓东;齿类件激光再制造及性能提升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薄海;合金钢表面激光熔覆层的组织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周凯;近零折射率覆层高增益天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李福民;熔渣法钢铁材料表面硼化铬覆层的研究[D];河北理工学院;2001年
4 周兴华;模具钢表面制备金属陶瓷覆层的组织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李志海;微球覆层厚度无损测定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6 徐德鑫;热作模具材料粉末填埋法制备耐热覆层的探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7 毛星;H13钢耐磨减摩激光熔覆层材料及再制造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8 刘洋;氩弧熔覆制备TiB_2基高温陶瓷涂层的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石泉;测量微球覆层厚度的X射线法[D];重庆大学;2008年
10 杨连斌;激光原位合成Ni/Al系金属间化合物覆层及其性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24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424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