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可变长时隙机制的水下传感器网络MAC协议

发布时间:2018-01-15 05:12

  本文关键词:基于可变长时隙机制的水下传感器网络MAC协议 出处:《计算机应用》2014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 时隙 运动预测 有效网络吞吐量


【摘要】:通过研究水声通信的特点,分析水下物体的运动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长时隙机制的水下传感器网络MAC协议。新协议中,传感器节点会周期性获取邻居节点的位置信息,并根据节点间相互距离的变化自适应地调整信道预约时隙长度,当节点由于运动引起网络区域收缩,节点之间距离变小时,预约时隙长度变小,反之,时隙长度增大。可变长时隙机制,提高了信道时隙资源的利用率。仿真结果表明,动态环境下新协议相对现有的协议在有效网络吞吐量性能上提升15%左右。
[Abstract]:By stu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water acoustic communication, analysis of mo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water objects, proposes a variable slot mechanism of underwater sensor network based on MAC protocol. The new protocol, sensor nodes can periodically obtain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neighbor nodes, and nodes with each other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the adaptive distance adjustment of channel reservation slot length when the node, due to the motion induced contraction of network area, the distance between nodes decreases, slot length becomes small, on the other hand, the slot length increases. The variable length slot mechanism,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channel time slot resourc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environment of new protocol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protocol to enhance the network throughput performance in about 15%.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61660部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162003) 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ZR-2989) 海南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ZDXM2014086)
【分类号】:TN915.04;TP212.9
【正文快照】: 0引言水下传感器网络(Underwate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UWSN)已经成为现有的一种理想的探索和观察海洋的工具,在以下方面都有很大的应用:海洋学数据收集、污染监测、水底探索、灾难避免、救助导航、军事战略观察应用、矿产资源勘探、地震监测、海底输油管道泄漏监测、水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燕,李明远,屈军锁;一种基于无线ATM的MAC层协议及其性能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顾其威,卢朝阳,王巍;LLC3通信平台与TCP/IP互联网关设计[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3年07期

3 王健成,姚庆栋,戴文琪;HFC网络MAC协议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1年01期

4 崔国华,余文杰;一种快速的键控散列算法[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4年01期

5 王国民,余顺争;基于QOS的无线ATM协议结构及性能分析[J];数据通信;2000年01期

6 克里斯·费歇尔;超宽带时代来临[J];电子质量;2002年06期

7 付志明,胡渝;无线光CDMA在接入网中的优势和挑战[J];光通信技术;2005年08期

8 黄磊,罗文茂;无线宽带接入技术IEEE802.16概述[J];山东通信技术;2003年03期

9 施海健;张海滨;钱良;宋文涛;;无线传感器网络S-MAC协议的时延控制[J];信息技术;2006年04期

10 刘洋,冯振明,陆明泉;宽带网络的未来DOCSIS2.0——HFC宽带接入网的未来标准[J];中国有线电视;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玺;樊晓平;刘少强;瞿志华;;一种自适应非同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杨玺;刘军;樊晓平;刘少强;;能量有效的自适应非同步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袁蕊;;基于矿井节能的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的研究[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0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2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郑国强;宁永海;唐盛禹;;一种跨层设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杜仕雄;周亮;;一种自适应功率控制的超低功耗低占空比MAC协议[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贾晓静;张少波;;一种能量有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低时延MAC协议[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罗旭;柴利;杨君;;CTrace—一种以MAC地址为中心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部署方法[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8 林源;李广侠;;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TCP及MAC协议性能仿真[A];第七届卫星通信新技术、新业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宋桃桃;王宇;;宽带卫星MAC协议研究[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余燕平;;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跨层设计的MAC层协议[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匡罗贝;无线公交车载网络MAC及路由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杨双懋;无线网络中的流量预测与MAC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张立;认知无线电网络MAC层关键技术及安全认证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4 温景容;无线自组网MAC层及相关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5 李青;无线移动自组网MAC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6 何晨光;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高能效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吴进波;感知无线电系统中能量检测及MAC层调度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8 李瑞芳;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MAC层关键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王玲;基于排队论的认知无线电MAC层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彭翔宇;无线局域网MAC层性能分析改进与系统可靠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健;基于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的MAC协议研究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2 曾斌军;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付存文;一种能量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马锦雨;能量有效的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5 徐洪锟;协同通信的MAC层算法研究和跨层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黄志杰;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实时MAC协议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7 张彬;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性能优化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黄炜皓;多概率联合控制随机多址接入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分析[D];云南大学;2010年

9 李怀义;双概率检测随机多址接入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分析[D];云南大学;2010年

10 王玉涛;IEEE 802.11 DCF协作MAC退避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26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426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8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