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双向中继多元调制编码系统及设计方法
本文关键词:空间双向中继多元调制编码系统及设计方法 出处:《通信学报》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双向中继信道 多元调制编码 物理层网络编码 空间网络
【摘要】:针对空间网络信息交换速率和容量要求越来越高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多元调制编码的物理层网络编码有效提高双向中继无线网络信息交换速率的方案。该方案中2个用户使用完全相同的多元非规则重复累积(IRA)调制编码,从而使中继节点可以直接从叠加信号中恢复网络编码信息。通过EXIT分析方法,得到了双向中继信道下度分布优化的多元IRA调制编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相对传统时分多路方案而言可以将信息交换时间缩短约48%。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rate and capacity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in spatial network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high. A physical layer network coding scheme using multiple modulation codes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rate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in bidirectional relay wireless networks. In this scheme, two users use the same multiple irregular repeat cumulant IRAs. Modulation code. So that the relay node can recover the network coding information directly from the superposition signal. Through the EXIT analysis method, the multivariate IRA modulation coding with optimized degree distribution under the bidirectional relay channel is obtain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scheme, the proposed scheme can shorten the information exchange time by about 48.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2AA121604)~~
【分类号】:TN911.3
【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太空开发及应用的快速发展,空间网络承载的业务由慢速的语音通信逐渐向高速的数据通信和视频传输发展,这对空间网络的信息交换速率和能够承载的业务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然而,与地面网络设施相比,空间网络设施,具有更高的成本和更多的限制,如功率、重量和可维护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相伟;;一种多阶记录光盘的调制编码方法[J];记录媒体技术;2009年03期
2 方圆;;信息存储中的纠错与调制编码(续)调制编码技术[J];记录媒体技术;2010年03期
3 樊龙飞;郑辉;;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J];通信技术与发展;1998年01期
4 刘继斌,谢长生,裴先登;8:12平衡调制码的设计与实现[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3年04期
5 方圆;;光存储中的纠错与调制编码[J];记录媒体技术;2010年01期
6 胡华;;信息存储中的通道检测与调制编码技术[J];记录媒体技术;2004年03期
7 迟志艳;;调制编码技术分析与应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9年10期
8 方圆;;光存储中的纠错与调制编码[J];记录媒体技术;2010年02期
9 张俊昌;;现代调制编码技术及其军用前景分析[J];通信技术;2008年11期
10 胡恒;;中国版HD DVD-ROM格式的调制编码[J];记录媒体技术;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许富元;;调制编码方式对宽带卫星系统广播链路性能影响的研究[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第七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和优秀论文奖颁奖大会论文集(三等奖)[C];2014年
2 郝晓曦;胡毅;蔡亮;姚迪;;新型调制编码技术比较[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3 崔丽艳;;PB200单元调制编码板钽电容漏电故障分析与处理[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第七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和优秀论文奖颁奖大会论文集(三等奖)[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于尚民;调制编码决定40G产品竞争力[N];通信产业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叶真;基于功率谱分析的光盘调制编码性能评价与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周少飞;地震勘探数据传输中的调制编码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马斌武;红光高清光盘调制码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刘丹;用于高密度光盘的RLL(1,10;4,,6)码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29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429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