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Dijkstra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

发布时间:2018-01-17 03:19

  本文关键词:基于DIJKSTRA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 出处:《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年1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 分簇路由 最短路径 低功耗自适应分簇路由 能量高效的非均匀分簇算法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Dijkstra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DEUC。该算法将改进的Dijkstra算法应用到簇间路由机制中,寻找簇头到基站的最短路径,使得离SINK较远的簇头节点沿着最短路径传输信息,从而有效减少传输路径长度与相应的网络延时。该算法还将传感器网络进行区域划分,使得距离SINK较近的簇头拥有少量成员节点,因此,靠近SINK的簇首可以为簇间的数据转发预留能量,达到均衡簇头能量消耗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延长网络生存周期方面相比低功耗自适应分簇路由协议(LEACH)和能量高效的非均匀分簇算法(EEUC)分别提高约35%和25%。
[Abstract]:A clustering routing algorithm based on Dijkstra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 is proposed. The improved Dijkstra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the inter-cluster routing mechanism. To find the shortest path from cluster head to base station, make the cluster head node which is far from SINK transmit information along the shortest path.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transmission path length and the corresponding network delay, the algorithm also divides the sensor network area, so that the cluster head closer to SINK has a small number of member nodes. The cluster head near SINK can reserve energy for data forwarding between cluster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qualizing cluster head energy consump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low power adaptive clustering protocol (LEACH) and the energy-efficient non-uniform clustering algorithm (EEUC),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mproves the network lifetime by about 35% and 25, respectively.
【作者单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中心;
【基金】:广西教育厅立项基金项目(200911LX111) 2009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基金项目(2009105950812M26)
【分类号】:TN929.5;TP212.9
【正文快照】: 0引言由于分簇路由能够有效地进行网内数据融合,减少冗余数据量,延长网络寿命等优点,已经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1-2]的热门研究领域。近年来,研究学者提出了很多种WSN分簇路由协议来解决“hotspots”问题。文献[3]第一次提出了运用非均匀分簇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擎;柴乔林;刘玲;;无线传感器网络不等规模节能分簇路由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8年23期

2 张毅;张猛;梁艳春;;改进的最短路径算法在多点路由上的应用[J];计算机科学;2009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青正;王晓婷;郭拯危;李玲生;;一种能量有效的WSN分簇路由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0年15期

2 魏永红;李孝忠;;分簇及局部优化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算法[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杨;基于非均匀分簇的WSNs路由协议的研究与设计[D];河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佘明辉;黄毛毛;赵东风;丁洪伟;;一种新的WSN随机多址MAC协议设计与性能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严春;娄华平;;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J];工矿自动化;2010年01期

3 郑志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环的非均匀分簇路由算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01期

4 黄静;;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算法浅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钟进发;许力;叶阿勇;;基于邻节点空间顺序序列优化的DV-Hop定位算法[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0年02期

6 李启萍;;路径分析在桥梁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以中山市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4期

7 梁家明;;基于蚁群算法的TSP问题研究[J];科技资讯;2010年03期

8 谈飞;卢翔;涂时亮;;基于TOA的指纹定位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0年03期

9 齐丹;邓中华;王川婴;孙涛;唐新建;;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边坡监测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表;2010年02期

10 朱梅冬;郜丽鹏;;带功放的火灾监测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J];应用科技;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翠;刘洪梅;高能越;赵健伟;;并苯分子中不同通道的电子传递性质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周文豪;;物联网与无线传感网发展关系辨析及其社会意义[A];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智能卡博览会暨第五届中国国际RFID与智能卡技术应用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赵金东;梁振军;;一种用于MESH结构工业无线网络的多径路由算法[A];2009国际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4 孙学礼;;DEAMC:一种分布的,节能的,自适应的动态的分簇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A];2009全国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平;黎峰;;无线传感器网络基于梯度的分簇路由算法[A];2009全国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李瑛;姚玉良;叶飞;;高性能互连网络动态容错路由分析与实现[A];2009国际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7 潘文利;窦金凤;郭忠文;;基于混合传输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生命周期延长策略[A];2009国际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8 杨云;李斌;高峰;石婷婷;刘凤玉;;被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种新的数据传输方法[A];2009国际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9 梁英;冯永新;;一种异构传感器网络的最大化生命周期成簇算法[A];2009国际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10 赵端;丁恩杰;涂晓军;陈丽华;;无线传感器网络多重分支树跨层MAC协议的设计与仿真[A];2009国际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柯吉;西北优势农作物精准管理系统效果明显[N];农资导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响;增长20% 传感器多点开花[N];计算机世界;2010年

3 记者 徐建华;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启动[N];中国质量报;2010年

4 记者 薄小波;我国首个物联网中心将落户嘉定[N];文汇报;2010年

5 记者 琼玲;无锡美新收购美国传感网企业[N];无锡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张彤;智慧医疗[N];网络世界;2010年

7 记者 姚小 实习记者 李丽;“Park”经济引领新兴产业发展[N];无锡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刘宝亮;物联网引发新产业热潮[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9 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学院 邹翔宇;防矿难于未然 IT本可以做得更多[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钱英洁;“高人”赵阳[N];无锡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军国;面向森林火灾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熊鹏;无线传感器网络若干关键安全技术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肖硕;无线传感器网络目标跟踪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曹轶超;无线电定位算法研究及目标运动分析[D];东华大学;2010年

5 李国瑞;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安全保障模型和方法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6 杜巧玲;无线传感器网络三维节点定位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杨峰;无线传感器网络恶意节点防范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蔺智挺;无线传感器网络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徐r,

本文编号:1436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436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9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