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QPSO的智能天线声阵列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8 01:34

  本文关键词:基于QPSO的智能天线声阵列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模型研究 出处:《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Z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智能天线 声阵列 自适应波束形成 量子粒子群算法 主瓣增益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粒子群算法(QPSO)的智能天线声阵列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模型,该模型应用QPSO对阵列天线半径和阵元初始相位进行调整,进而控制智能天线声阵列的波束形成,使天线波束主瓣对准期望声源信号方向,零陷对准干扰信号方向,并形成最优的增益主瓣和旁瓣的峰峰比.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增强主瓣方向增益约10 d B,降低噪声方向增益约3.75 d B,有效提升了系统通信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并且在扫描角度上呈现普适性.
[Abstract]:An adaptive beamforming algorithm model of smart antenna array based on QPSO (Quantum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is proposed. QPSO is used to adjust the radius and initial phase of array antenna. Then the beamforming of the smart antenna acoustic array is controlled so that the main lobe of the antenna beam is aligned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desired sound source signal and the zero trapping is aligned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interference signa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odel can enhance the directional gain of the main lobe about 10 dB and reduce the direction gain of noise about 3.75 dB. It improves the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of the system effectively, and presents universality in scanning angle.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271279,61201157)
【分类号】:TN821.91
【正文快照】: 0引言为了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文献[1]将全双工技术应用于无线通信,理论上比现有的半双工技术能提升一倍系统容量,除了在时域、频域、码域进行创新外,新型智能天线技术由于其在空域划分上的特殊作用,也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将智能天线引入移动通信领域后,与天线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志诚,郦荣,樊彦,王世顺;智能天线及其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J];江西通信科技;2001年02期

2 高康强,张振生;软件天线——智能天线的新发展[J];无线电工程;2001年11期

3 戴卫恒,于全;浅析智能天线[J];电信技术;2002年04期

4 李克,时信华,张尔扬;域变换结合参数估计干扰对消的智能天线算法[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5 李俊峰,郑善贤,黄筱俊;智能天线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6 隋允康,龙连春;智能天线结构形状最优控制[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3年05期

7 肖刚,庞宝茂,田捷力;智能天线及其性能度量方法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王江,宋铮;最大信干噪比准则下智能天线随机布阵效果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04年02期

9 谢泽明,赖声礼,龙智文;智能天线实验平台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04年03期

10 谭泽富,谢小维;一种智能天线结构[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波;徐立勤;;智能天线保护距离的研究[A];2009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谭萍;漆兰芬;;频率扩展对智能天线算法性能的影响[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6年

3 郭向涛;高军;曹祥玉;;一种智能天线盲算法的实现技术[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4 谢泽明;赖声礼;;一种新型的时空联合解扩重扩智能天线[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吴华挚;韦岗;;智能天线的波束成型算法及其发展方向[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王晓湘;彭媛;杨洁;;一种半盲多用户分离智能天线算法研究[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付卫东;谷深远;;智能天线的关键技术及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A];卫星通信新业务新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崔卫东;史小卫;李平;王新怀;;一种智能天线通道校正方法[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刘继刚;吴荣辉;肖鹏飞;;动态多波束智能天线及其应用[A];2003’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延陵润杰;田宇兴;;基于智能天线的无线资源管理[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尚民;智能天线:角色变换备战商用[N];通信产业报;2007年

2 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理论与技术实验室网络规划组负责人 虞乐;智能天线引发新隐忧[N];通信产业报;2007年

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首席技术总监 李世鹤;智能天线:打通3G[N];通信产业报;2002年

4 ;智能天线力助无线通信新发展[N];人民邮电;2006年

5 特约撰稿人 张丽伟;智能天线发射新天地[N];通信产业报;2006年

6 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所 何廷润;智能天线 将成4G系统关键技术[N];通信产业报;2007年

7 刘文华邋周双阳 尹应增;智能天线借海事通信上位[N];通信产业报;2007年

8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规划研究院 张从武;智能天线向集成化低成本发展[N];中国电子报;2009年

9 ;智能天线 移动通信的新宠[N];人民邮电;2000年

10 何英;智能天线开辟移动通信新纪元[N];人民邮电;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周围;移动通信智能天线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孙绪宝;无线通信智能天线算法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3 高峰;智能天线阵列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曾云宝;智能天线波束赋形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5 史兢;智能天线波达角估计方法改进与遗传算法复合波束形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张锦中;智能天线DOA估计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程春悦;智能天线DOA估计技术和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5年

8 张厚;智能天线阵列中的若干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9 张靖;WCDMA系统智能天线—RAKE接收及相关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388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4388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7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