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可见光通信高速传输链路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8-01-18 11:26

  本文关键词:可见光通信高速传输链路的设计与实现 出处:《东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可见光通信 发射机 接收机 均衡 FPGA


【摘要】:本论文课题来源于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基于可见光的无线局域网技术研究及系统开发”(编号:BE2011177),主要工作是设计与实现基于可见光通信的高速传输链路。论文在分析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高速传输链路的总体方案,设计并实现了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可见光通信硬件电路,搭建了数字基带处理的开发平台,并进行了相应的软件开发。性能测试和系统联调结果表明,研制完成的可见光通信链路工作稳定可靠,满足设计要求。全文分为六个章节,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文章主要内容和各章节安排进行了说明。第二章是总体方案设计,分析了基于可见光通信链路的WiFi接入系统应用场景,讨论了限制可见光通信速率的关键器件和技术,并对可见光链路的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的总体实现方案进行设计。第三章是模拟部分的设计与实现,提出了模拟部分的总体实现方案,搭建了模拟部分的硬件平台,设计并实现了发射机和接收机的驱动电路和模拟均衡电路。第四章是数字部分的设计与实现,提出了数字部分的总体实现方案,搭建了数字部分的硬件平台,设计并实现了采用数字预均衡技术的数据发送模块和数据接收模块。第五章是性能测试和系统联调,通过误码率测试和单向文件传输对研制完成的可见光通信链路进行了性能测试,并将可见光通信链路应用于WiFi接入系统进行了系统联调。性能测试和系统联调结果表明,研制完成的可见光通信链路工作稳定可靠,满足设计要求。第六章是总结与展望,对全文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了对未来工作的设想。
[Abstract]:This thesis comes from the proj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Program of Jiangsu Province,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system Development of WLAN based on visible Light" (No.: BEBE2011177). The main work is to design and implement the high-speed transmission link based on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proposes an overall scheme of high-speed transmission link based on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The hardware circuit of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The development platform of digital baseband processing is built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ftware is developed. The developed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link is stable and reliable to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content: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introduction,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ubject. The main content and the arrangement of each chapter are explained.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overall scheme design, and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scene of WiFi access system based on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link.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key devices and techniques of limiting the rate of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and designs the overall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the analog and digital parts of the visible light link.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analog part. The overall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analog part is put forward, the hardware platform of analog part is built, the driving circuit and analog equalization circuit of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are designed and realized. Chapter 4th i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igital part. The overall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digital part is put forward, and the hardware platform of digital part is built. Design and implement the data sending module and data receiving module using digital pre-equalization technology. Chapter 5th is performance testing and system tun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eveloped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link is tested by error rate test and unidirectional file transmission. The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link is applied to the WiFi access system for system tuning. The performance test and the system tuning result show that the developed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link is stable and reliable. Chapter 6th is a summary and prospect of the full text work, and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future work.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钧桂;面向未来 迎接挑战──为建所30周年《光通信技术》专刊致辞[J];光通信技术;2001年03期

2 ;日本开发最新光通信技术系统[J];科技广场;2002年06期

3 ;第二\G光通信技术与市场研讨暨展览会[J];通信世界;2003年31期

4 郭中华;2003年光通信技术发展与应用展望[J];通讯世界;2003年01期

5 ;第三届中国光通信技术与市场研讨会召开[J];电力系统通信;2003年10期

6 日通;长距离光通信技术[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3年12期

7 Larry DesJardin;不断演进的光通信技术[J];电子设计应用;2004年02期

8 W.TX;世界最快光通信技术[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4年06期

9 ;第三届光通信技术与市场发展研讨会[J];通信世界;2004年25期

10 ;第三届光通信技术与市场发展研讨会[J];通信世界;2004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都明;尧长青;冯涛;;浅谈40G光通信[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明宇;阎春生;胡海洋;;光通信实习教学改革建议[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阿平;高少锐;何赛灵;;光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探讨[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10年全体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毛谦;;光通信技术和网络的现状及其发展[A];武汉市首届学术年会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韦乐平;;40G光通信技术与下一代干线光纤的发展[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3年有线通信技术交流会资料汇集[C];2003年

6 李番;邬双阳;张文平;;星地光通信地面接收技术研究[A];鲁豫赣黑苏五省光学(激光)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蒋丽娟;朱道伟;;无纤光通信技术及其应用[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8 韦乐平;;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展望[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9 谢征;吴国锋;;移动大气光通信新慨念[A];2007年全国第十六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郑大永;乐彤惠;;光通信技术的发展概述[A];四川省通信学会199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新洲;日本利用航标灯实施可见光通信[N];中国船舶报;2008年

2 安吉;贝尔实验室最新成果助力未来光通信发展[N];科技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姚传富;光通信技术依然朝霞满天[N];人民邮电;2013年

4 记者 叶青 通讯员 罗廷;广东率先成立联盟 攻关可见光通信技术[N];广东科技报;2014年

5 记者 叶青 通讯员 罗廷;可见光通信技术可减少人体电磁损害[N];广东科技报;2014年

6 陈汉林;烽火通信与四川省电力公司举行光通信技术交流会[N];西南电力报;2000年

7 记者 于尚民;金融风暴点燃光通信?[N];通信产业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范毅波;日立携手北邮 研发光通信技术[N];网络世界;2005年

9 刘霞;可见光通信技术有望取代无线保真技术[N];科技日报;2011年

10 杞人;广东加快推进可见光通信技术产业化[N];科技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建锋;高速可见光通信的调制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俞建杰;卫星光通信光学系统优化设计及性能评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薛正燕;卫星光通信捕获跟踪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5年

4 丁举鹏;可见光通信室内信道建模及性能优化[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5 何胜阳;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罗彤;星间光通信ATP中捕获,,跟踪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好;面向射频和可见光通信的三维空间键控系统[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2 陈明方;基于可见光通信的车辆身份识别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徐殿维;基于白光LED的双向无线光通信及纠错方法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4 张坤;基于激光二极管的可见光通信技术研究和硬件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5 秦小翔;基于LED灯的光通信技术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6 方勋;水下高速LED光通信技术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樊立鹏;基于可见光的ARM平台网络接入系统设计[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8 吴波;基于可见光通信的无线门禁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9 江运力;室内可见光通信定位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10 张俊;可见光通信OFDM系统非线性失真抑制方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40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440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d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