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一种OFDM中继系统的有限反馈预编码方法

发布时间:2018-01-28 09:19

  本文关键词: 无线通信 放大转发中继 两跳 预编码 正交频分复用 有限反馈 出处:《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放大转发协作中继系统,为了减少系统误比特率、增加信道容量和增强实用性,该文提出一种实用的源节点预编码和中继节点预编码的联合优化有限比特反馈的预编码方法。利用3节点构成的两个下行链路,实现两跳协作通信方式;采用SVD分解和QR(orthogonal triangular)分解相结合设计预编码,其中源节点预编码每帧只要一个;优选量化码本,把预编码矩阵量化后反馈到发射端。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提高平均和速率、降低误码率和改善中断概率特性,且反馈比特数较少具有更好的实用价值。
[Abstract]:In order to reduce the bit error rate, increase the channel capacity and enhance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cooperative relay system based o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In this paper, a practical precoding method of source node precoding and relay node precoding is proposed to optimize finite bit feedback. Two hops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mode is realized by using two downlinks composed of three nodes. The precoding is designed by combining SVD decomposition with QR(orthogonal triangular decomposition, in which the source node precodes only one frame per frame. The optimal quantization codebook is selected and the precoding matrix is quantized and fed back to the transmitte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can improve the average and rate, reduce the bit error rate and improve the interrupt probabi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less feedback bits have better practical value.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基金】:NSFC-广东省联合基金(U1035002) 澳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招标项目(2011A011305001,2011A011302001) 广东高校产学研基地及科技成果转化重大项目(CGZHZD1102)资助课题
【分类号】:TN929.5
【正文快照】: 1引言协作中继技术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均是无线通信的重要技术,把协作中继与OFDM结合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和可靠性,改善无线覆盖质量[1-5]。新一代无线通信标准把OFDM技术和中继技术都列为关键技术之一,3GPP LTE和IEEE802.16j/m等通信协议已经采用这些相关技术[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前斌;蒋广健;唐伦;李征;;有限反馈中继系统基于业务速率的跨层调度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01期

2 黄博;方旭明;陈煜;;OFDMA中继网络变时域节能资源分配策略[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戴翠琴;徐鸿章;张阳;王亮;;合理反馈机制下保证混合业务QoS的调度算法[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2 胡莹;黄永明;俞菲;杨绿溪;;多用户大规模MIMO系统能效资源分配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5年09期

3 赵志信;郭庆;;OFDMA系统中支持混合业务的跨层资源分配算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4 杨雪洲;唐伟;郭伟;;基于实际应用环境的OFDM协同认知网络资源分配算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5年04期

5 胡莹;冀保峰;黄永明;俞菲;杨绿溪;;大规模MIMO OFDMA下行系统能效资源分配算法[J];通信学报;2015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付雅茹;基于中继的OFDM系统资源分配算法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瑾平;何世文;杨绿溪;;多小区OFDMA解码转发中继通信系统的分布式资源分配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04期

2 黄高飞;郑晖;严一尔;唐冬;;OFDMA中继系统资源分配算法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3 ;Feedback threshold with guaranteed QoS in multiuser OFDM systems[J];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志华;OFDM系统资源分配和调度策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敏,夏炜,酆广增;下一代无线通信的目标及发展趋势[J];通讯世界;2002年07期

2 吴基传;正确把握无线通信的发展方向[J];中国无线电管理;2002年10期

3 ;削减电缆——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J];现代制造;2002年08期

4 施勇;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简介[J];电信快报;2004年05期

5 屈平;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曙光初露[J];中国传媒科技;2004年10期

6 刘向阳;无线通信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J];中国数据通信;2004年10期

7 张金耀,周章旺;隧道无线通信方案探讨[J];中国无线电;2004年06期

8 ;成都用无线通信应急[J];每周电脑报;2004年33期

9 ;无线通信[J];每周电脑报;2004年35期

10 ;无线通信[J];每周电脑报;2004年3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弋建强;;无线通信在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探讨[A];四川省通信学会199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李冰琪;;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浅析[A];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12年

3 王化磊;潘成康;;绿色无线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甘伟;许力;;无线通信技术在核电站的应用[A];2012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加强数字化 信息化 现代化建设 切实提高水上应急无线通信与指挥能力[A];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第二届中国政府电子政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朱月秀;林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及应用研究[A];浙江省电子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兴彤;黄胜;;无线通信在出铝车的应用[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明;;个人无线通信网现状和展望[A];2002’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范博;李书芳;;无线通信中的天线仿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A];第十五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王三强;石坚;何为;古良玲;;脑电信号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卿晰;快乐着新一代无线通信[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2 ;美国无线通信业上演战国时代[N];中国经营报;2002年

3 ;着眼于全球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而加快在中国的战略布局[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4 李晓松;加强公安无线通信基础工作刻不容缓[N];人民公安报;2006年

5 王陵生邋童信;安徽350兆无线通信网抗雪灾立功[N];人民公安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刘晶;多媒体何时融入无线通信[N];中国电子报;2000年

7 ;全面加强公安无线通信建设[N];人民公安报;2003年

8 ;迈向无线通信的未来(二)[N];人民邮电;2000年

9 晓雅;无线通信占四分之一[N];人民邮电;2004年

10 ;无处不在的短距离无线通信[N];人民邮电;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海洋;无线通信中的多天线预编码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杨晓东;身体域无线通信表征精度提升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程鹏;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许崇斌;基于迭代检测的线性预编码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5 张晨;干扰对齐预编码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赵伟;多天线系统中预编码相关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7 张瑞;多小区协作预编码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8 奚家熹;无线通信中的预编码技术[D];复旦大学;2007年

9 董立珉;星间/星内无线通信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李常茗;复合可重构无线通信系统网络复合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成龙;基于无线通信的小区智能停车系统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2 张晓然;格基约减的检测和预编码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徐林;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4 王纯;线性预编码器的研究与性能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张正孝;多点协同传输系统中联合预编码技术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2年

6 袁泉;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自助导游机和电子导游助理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旭;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反馈预编码技术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周小平;格基规约在MIMO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厉东明;预编码技术在协作多点通信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张存义;多输入多输出无线通信系统中预编码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703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4703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8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