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典型波束形成声源识别清晰化方法
本文关键词: 波束形成 声源识别 清晰化方法 对比分析 出处:《数据采集与处理》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准确运用波束形成声源识别结果清晰化方法识别声源,基于仿真模拟的已知单声源、不相干声源、相干声源的识别成像图及性能曲线和进行的扬声器声源识别算例试验,对比分析DAMAS2,FFT-NNLS,CLEAN,CLEAN-SC的性能,结果表明:四种方法在识别单声源、不相干声源时均能有效衰减旁瓣,显著提高分辨率,CLEAN-SC的准确度最高;对于相干声源,DAMAS2,FFT-NNLS的识别准确度高,CLEAN-SC不能识别相干声源;计算效率方面,DAMAS2最高,FFT-NNLS次之,CLEAN,CLEAN-SC略低。
[Abstract]:In order to identify sound sources accurately by using clear results of beamforming sound sources, known single sound sources and non-coherent sound sources are known based on simulation. The identification imaging diagram and performance curve of coherent sound source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loudspeaker sound source identification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and the performance of DAMAS2FFT-NNLS- Clean-CLEAN-SC is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ur methods can attenuate the sidelobes effectively and improve the resolution of CLEAN-SC significantly. For coherent sound source DAMAS2FFT-NNLS, the accuracy of identification is high and CLEAN-SC can not identify coherent sound source. In terms of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DAMAS2 has the highest FFT-NNLS, followed by CLEAN-SC, which is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FFT-NNLS.
【作者单位】: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基金】: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课题(TPL0903)资助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CDJZR13110001)资助项目
【分类号】:TN912.34
【正文快照】: 引言基于传声器阵列测量的波束形成声源识别技术由于测量速度快、计算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1-8]。然而,传统波束形成(Conventional beam-forming,CB)方法的输出结果是声源分布与阵列点传播函数的卷积,阵列传声器采样的有限性和离散性使其点传播函数无法等于理想的δ函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褚志刚;杨洋;蒋忠翰;;波束形成传声器阵列性能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05期
2 杨洋;倪计民;褚志刚;石秀勇;;基于互谱成像函数波束形成的发动机噪声源识别[J];内燃机工程;2012年03期
3 褚志刚;杨洋;;近场波束形成声源识别的改进算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12期
4 褚志刚;杨洋;王卫东;肖新标;蒋忠翰;贺岩松;;基于波束形成方法的货车车外加速噪声声源识别[J];振动与冲击;2012年07期
5 杨洋;褚志刚;倪计民;王卫东;;除自谱的互谱矩阵波束形成的噪声源识别技术[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浩;李春晓;金江明;梅东挺;卢奂采;柴国钟;;可识别声源深度的三维声聚焦波束形成方法[J];传感技术学报;2013年02期
2 梅东挺;李春晓;金江明;丁浩;卢奂采;;平面阵列结合波束形成理论声源深度识别定位[J];电声技术;2013年04期
3 杨洋;倪计民;褚志刚;石秀勇;;基于互谱成像函数波束形成的发动机噪声源识别[J];内燃机工程;2012年03期
4 褚志刚;杨洋;;近场波束形成声源识别的改进算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12期
5 褚志刚;杨洋;;球形传声器阵列三维波束形成性能[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11期
6 褚志刚;周亚男;王光建;贺岩松;;基于声压球谐函数分解的球面波束形成噪声源识别[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7 杨洋;倪计民;褚志刚;王卫东;;基于波束形成的发动机噪声源识别及声功率计算[J];内燃机工程;2013年03期
8 胡章芳;计超;罗元;;基于SVD的MEMS微结构位移测量新算法[J];科技导报;2013年17期
9 褚志刚;蔡鹏飞;蒋忠翰;沈林邦;杨洋;;基于声阵列技术的柴油机噪声源识别[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10 杨洋;倪计民;褚志刚;;基于反卷积DAMAS2波束形成的发动机噪声源识别[J];内燃机工程;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尤国红;无线定位中波达方向与时延估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侯铁锋;基于阵列波束形成技术的压缩机噪声测量与控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2 伍岳;基于麦克风阵列技术的大型风力机噪声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3 芦旭;基于协同算法的室内定位系统研究与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13年
4 马森月;高速铁路噪声源识别—津秦铁路客专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光洪;陈志菲;孙进才;;基于信号相位匹配原理的目标方位估计的近场修正方法[J];兵工学报;2009年05期
2 褚志刚;杨洋;蒋忠翰;;波束形成传声器阵列性能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05期
3 陈志菲;孙进才;侯宏;;宽带DOA估计的类MUSIC波束形成算法[J];电子学报;2011年06期
4 王惠刚,李志舜,孙进才;基于相位匹配原理的稳健方位估计[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年02期
5 王冬霞;殷福亮;;基于近场波束形成的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01期
6 邓兆祥,李景渊,褚志刚,许响林,胡成太;SC6360B车外加速噪声的控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7 罗虹,余文国,褚志刚;声强测量法在发动机表面声源识别中的运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8 陈心昭;;噪声源识别技术的进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9 赵骞,徐林玉,郝志勇;汽油机噪声源识别及噪声控制研究[J];内燃机工程;2004年05期
10 任武超;罗浩锋;潘虹;韩义勇;卫海桥;;结合多种方法进行六缸柴油机噪声源识别研究[J];内燃机工程;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强,谷嘉锦;螺旋桨旋转噪声等价声源中心的实验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松;基于相位共轭方法进行声源识别和定位[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宋雷鸣;基于相控麦克风阵列的逆向噪声源识别原理与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83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483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