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孤子自频移现象的高比特全光量化仿真研究
本文关键词: 光纤光学 全光量化 孤子自频移 非线性 出处:《光学学报》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探讨了基于孤子自频移(SSFS)效应的高精度全光量化技术。通过仿真分析孤子自频移特性,发现当输入脉冲的脉宽在150 fs时,量化比特位(NOB)可以达到8,对应的有效比特位(ENOB)为7.02。更小的脉宽无法保证量化比特位,而更宽的脉宽则会影响量化函数的线性度,降低有效比特位。150 fs对应的谱宽9.8 nm和平均功率0.92 W(50 GHz的脉冲速率下)也都可以较容易地由已有的光学技术得到。而啁啾会展宽脉宽,显著降低量化比特位和有效比特位,因此需尽量避免。
[Abstract]:A high-precision all-optical quantization technique based on the soliton self-frequency shift (SSFS) effect is discussed. By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oliton self-frequency shift, it is found that the pulse width of the input pulse is 150 fs. The quantized bits can reach 8 and the corresponding effective bit ENOB is 7.02.A smaller pulse width can not guarantee the quantization bit, but a wider pulse width will affect the linearity of the quantization function. The spectral width of reduced effective bit. 150fs is 9.8 nm and the average power of 0.92 W / L 50 GHz pulse rate) can also be easily obtained by existing optical techniques, while the chirped exhibition wide pulse width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quantization bit and effective bit. Therefore, we should try to avoid.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光电装备系;
【基金】:上海市扬帆计划(14YF1401600)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GKZD030033)
【分类号】:TN911.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伦秀君,黄永清,张瑞康,任晓敏;全光3R再生原理与技术[J];光通信研究;2003年03期
2 陈颖;张书仙;;基于分裂超连续光谱的全光量化方案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0年02期
3 赵永鹏,叶培大;光网络中的全光再生[J];半导体光电;2001年03期
4 李利平;王博;;一种新型全光因特网方案设计及性能仿真[J];光通信技术;2014年01期
5 纪越峰,柏琳,徐大雄;全光地址识别机理的研究[J];光学学报;2004年01期
6 沈鑫;邱昆;;一种新型的全光再生节点[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李将;邓大鹏;钱凤臣;曹东东;;一种全光3R再生方案的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3年03期
8 刘汝斌;于晋龙;王菊;孟天晖;王文睿;苗旺;孙斌;杨恩泽;;全光3R系统再生能力的测试方法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3年07期
9 刘颖;王荣;;全光交换关键技术—全光标签交换[J];山西电子技术;2008年02期
10 王菊;于晋龙;罗俊;王文睿;韩丙辰;吴波;郭精忠;杨恩泽;;基于信号抽运的光纤光参量放大的全光3R再生系统[J];物理学报;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颖;陈向宁;;基于光纤延迟线的全光量化编码方案研究[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周云峰;伍剑;林金桐;;利用TOAD实现全光逻辑操作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周敏娟;孙军强;;基于非线性光纤环镜的40-Gb/s全光异或门[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圆成;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全光缓存技术[D];清华大学;2011年
2 韩丙辰;多波长全光3R再生及全光逻辑关键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赵乃峰;基于微结构光纤的全光功能器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4 邱吉芳;基于高非线性器件的全光逻辑信号处理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文峰;磁光四波混频全光再生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王耀天;全光3R再生系统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杜勇;基于高非线性器件的全光逻辑信号处理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赵爽;全光触发器及其应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魏斌;异步全光分组交换网络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唐静;高速全光OFDM系统性能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同刚;全光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安俊鸽;全光2R再生器的功率转移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余欢;全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解复用器的研究与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李胜男;高精度全光量化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陈祥;全光缓存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段嫔香;光纤通信中的全光采样和信号再生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李芳;基于高非线性光纤中四波混频效应的全光逻辑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8 梁俊强;基于高非线性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产生全光随机数[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9 王辉;全光多波长判决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何峗;基于光纤中受激拉曼散射效应的全光组播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12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512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