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观测量扩展的捷联惯导快速初始对准方法
本文关键词: 捷联惯导 初始对准 可观测性分析 收敛性 出处:《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4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研究加速度计和陀螺信息如何影响捷联惯导系统(strap-down initial navigation system,SINS)初始对准速度,根据系统原理建立了采用不同观测量时的系统观测方程,经过计算可观测状态组合对应系统观测量,分析了基于不同观测量组合时不同状态量的可观测性,同时比较了在运用不同观测量组合时部分状态量估计的收敛性,试验充分证明了可观测性分析的准确性。可观测性分析和试验均表明增加比力误差作为观测量并不能提高方位失准角的估计速度,增加陀螺误差为观测量后失准角的估计时间缩短,而只增加导航坐标系东向陀螺误差信息就显著加快了方位失准角的估计。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how accelerometers and gyro information affect the initial alignment velocity of strap-down initial navigation system sins, the system observation equations with different measurements a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system principle. By calculating the observable state combinations corresponding to the system observations, the observability of different state variables based on different observational combinations is analyzed, and the convergence of some state estimators using different observational combinations is compared. The experiment fully proves the accuracy of observability analysis. Both observability analysis and experiment show that increasing the error of specific force as observation can not improve the estimation speed of azimuth misalignment angle. The estimation time of misalignment angle is shortened by adding gyroscope error to the observation, but the estimation of azimuth misalignment angle can be greatly accelerated by only increasing the error information of the navigation coordinate system in the eastward direction of gyroscope.
【作者单位】: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陆军军官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4162)资助课题
【分类号】:TN9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熊剑;刘建业;赖际舟;钱伟行;;一种陀螺量测信息辅助的快速初始对准方法[J];宇航学报;2009年04期
2 高伟熙;缪玲娟;倪茂林;;一种引入陀螺角速度信息的快速对准方法[J];宇航学报;2010年06期
3 王立冬,蔡玲,鲁军;车载捷联惯导系统静止条件下的初始对准方法研究[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4年02期
4 杨晓霞;黄一;;外场标定条件下捷联惯导系统误差状态可观测性分析[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8年06期
5 杨晓霞;阴玉梅;;可观测度的探讨及其在捷联惯导系统可观测性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牟玉涛;周振威;方海涛;;SINS外场系统级标定方法的优化——最佳六位置[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2 赵建辉;王鹏鹏;李帆;李荣;;陀螺测斜仪随钻对准中的可观测性研究[J];测井技术;2009年03期
3 王立冬;鲁军;;摇摆状态下车载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方法研究[J];电光与控制;2007年04期
4 李兵军;高伟;王慧;刘惠媛;;基于线性最优控制的捷联惯导初始对准方法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8年02期
5 黄湘远;汤霞清;郭理彬;;一种新的捷联惯导快速对准方法[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2年01期
6 王超;朱海;高大远;吴自飞;;旋转捷联惯导系统的可观测性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7 缪玲娟;高伟熙;沈军;郭子伟;;基于惯性系采用Kalman滤波的车载SINS行进间对准方法[J];兵工学报;2013年02期
8 杨靖宝;张桃源;;一种捷联惯导系统的陀螺在线标定方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3年01期
9 康宇航;周绍磊;匡宇;祁亚辉;;高精度捷联惯导系统的系统级标定方法[J];兵工自动化;2013年10期
10 高伟伟;王广龙;高凤岐;高爽;全振中;;基于稳瞄稳向系统的在轨标定新方法[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红良;陆用高精度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误差参数估计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赵桂玲;船用光纤捷联惯导系统标定与海上对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严恭敏;车载自主定位定向系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4 任春华;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若干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张爱军;水下潜器组合导航定位及数据融合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6 谷宏强;光纤陀螺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7 韦文书;质量体附着航天器模型参数辨识及姿态跟踪耦合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牟宏伟;水下航行器组合导航系统与信息融合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源;激光陀螺捷联惯性组合的标定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王野;挠性陀螺惯性组合测试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卜凡伟;捷联惯性组合的测试与校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曹京宇;某型导弹发射车的激光陀螺惯导系统外场标定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储民晟;旋转调制激光陀螺寻北系统外场标定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朱强;作战应用条件下惯性测量装置测试标定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胡志伟;基于MTi的硅微系统初始对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8 李晓峰;捷联惯导和组合导航的仿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春雨;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仿真平台[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10 邓利坚;GPS/INS组合导航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向红,万德钧,房建成;船用捷联惯导系统在系泊状态下的快速初始对准方法[J];船舶工程;1997年06期
2 程向红,万德钧,仲巡;捷联惯导系统的可观测性和可观测度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3 孙昌跃;邓正隆;;结合小波消噪的捷联惯导系统传递对准性能改进[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9年12期
4 徐清雷,邓正隆,张传斌;捷联惯导系统快速初始对准方法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4年06期
5 钱伟行;刘建业;赵伟;汪叔华;;平台式/捷联式惯导传递对准仿真平台的实现[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05期
6 严恭敏;秦永元;卫育新;张立川;徐德民;严卫生;;一种适用于SINS动基座初始对准的新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9年03期
7 帅平 ,陈定昌 ,江涌;GPS/SINS组合导航系统状态的可观测度分析方法[J];宇航学报;2004年02期
8 熊剑;刘建业;赖际舟;钱伟行;;一种陀螺量测信息辅助的快速初始对准方法[J];宇航学报;2009年04期
9 雷旭亮,宋金来,周一览;捷联式惯导系统快速初始对准方法研究[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5年04期
10 程向红;郑梅;;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中Kalman参数优化方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东明;捷联式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丹力,张洪钺;几种可观性分析方法及在惯导中的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2 缪玲娟,田海;车载激光捷联惯导系统的快速初始对准及误差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谢波,裴听国,万彦辉;车载激光捷联惯导系统的快速初始对准方法[J];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与仿真技术;2004年06期
4 匡启和,刘建业,姜长生;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惯导初始对准系统[J];航天控制;2001年03期
5 王丹力,张洪钺;惯导系统初始对准的非线性滤波算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1999年03期
6 宫建伟,付梦印,王奇珍,吴江,王美玲;激光捷联惯导在某雷达导航系统中的应用[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1年03期
7 全勇,杨杰,邓志鹏;基于增量余弦RBF网络的惯性导航初始对准[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12期
8 高运广;王仕成;刘志国;杨东方;;一种低成本的MIMU/GPS组合导航系统快速对准方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9年06期
9 周卫东;乔相伟;任蕾;吉宇人;;QUKF算法及其在SINS初始对准中的应用[J];仪器仪表学报;2010年02期
10 胡宏灿;郭立;朱俊株;;卡尔曼滤波器在导航系统初始对准中的应用[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瑞华;刘建业;;遗传算法在捷联惯导初始对准中的应用研究[A];第二十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2 杨勇;缪玲娟;侯朝桢;;动态规划理论在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中的应用[A];2002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韩勇强;陈家斌;刘伟;吴伟胜;孙寿才;;电子地图在惯性导航系统运动基座初始对准中的应用[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4 邓超;吴强;孙光民;;基于DSP的SINS/SGPS车载组合导航系统设计[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5 曹洁;陈少山;李驰新;;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车辆GPS/SINS组合导航系统研究[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京书;许江宁;查峰;覃方君;;捷联惯导系统旋转调制技术发展综述[A];微机电惯性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C];2011年
7 杨晓霞;黄一;;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系统级标定方法研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刘瑞华;梁荣强;;IIR滤波器在MEMS陀螺仪数据处理中的应用[A];全国第一届信号处理学术会议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处理分会筹备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专刊[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子健;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2 陈楸;惯性导航系统中非线性问题的数值方法[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3 聂琦;非线性滤波及其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李东明;捷联式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5 向礼;非线性滤波方法及其在导航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6 李涛;非线性滤波方法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7 刘志俭;GPS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初始对准技术及其组合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8 杨艳娟;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
9 唐李军;Cubature卡尔曼滤波及其在导航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10 韩松来;GPS和捷联惯导组合导航新方法及系统误差补偿方案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凯;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初始对准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2 于飞;H_∞滤波在捷联式惯导系统初始对准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3 蒋巍巍;基于MEMS的导航系统的初始对准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3年
4 魏凤娟;捷联惯导系统的初始对准研究与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5 王凯利;捷联惯导系统动基座初始对准算法及其并行化实现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聂莉娟;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滤波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7 贾建芳;捷联惯导系统的初始对准问题[D];华北工学院;2002年
8 高伟;捷联惯导系统的数据采集技术及初始对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9 李栋;车辆微惯性组合导航系统初始对准的研究[D];中北大学;2006年
10 张强;船载卫星天线测姿系统初始对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14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514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