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CD的侧向激光雷达系统研制及探测个例
本文关键词: 大气光学 侧向散射激光雷达 CCD 出处:《红外与激光工程》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后向散射激光雷达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气气溶胶的探测,但由于有盲区和过渡区,限制了它在近距离段的探测范围和精度。侧向散射激光雷达技术没有后向散射激光雷达技术中的上述缺陷,可实现近距离段气溶胶信号的连续探测,且探测精度较高。开发研制了基于CCD的侧向散射激光雷达系统,它由激光发射、光学接收、几何定标及数据采集等子系统组成。与后向散射激光雷达的对比探测个例表明,该激光雷达系统数据可靠,近距离的有效探测范围为0.02~4 km。这一系统的建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近地面层的气溶胶时、空分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bstract]:Backward scattering lidar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atmospheric aerosol detection, but due to the blind area and transition zone, It limits its detection range and precision at close range. The side-scattering lidar technology does not have the above-mentioned defects in backscattering lidar technology, so it can realize the continuous detection of aerosol signals at close range. The LSRR system based on CCD is developed, which is composed of laser emission, optical receiving, geometric calibration and data acquisition. The data of the lidar system is reliable and the effective detection range is 0.02k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f aerosols in the near-surface layer.
【作者单位】: 陆军军官学院基础部物理教研室;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成分与光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5021,41075016,41005014)
【分类号】:TN958.9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石广玉;王标;张华;赵剑琦;檀赛春;温天雪;;大气气溶胶的辐射与气候效应[J];大气科学;2008年04期
2 董云升;刘文清;刘建国;谢品华;陆亦怀;张天舒;赵雪松;韩道文;刘增东;黄书华;;北京城区限车期间气溶胶特征激光雷达观测研究[J];光学学报;2009年02期
3 陈敏;孙东松;顾江;沈法华;夏海云;;激光雷达探测的大气气溶胶空间二维分布[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年03期
4 丁红星;戴丽莉;孙东松;;激光雷达斜程探测的对流层气溶胶空间分布[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Aerosols over East Asia as Jointly Inferred from MODIS and OMI[J];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2011年06期
2 王学锋;周德丽;杨鹏武;;近48年来城市化对昆明地区气温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2期
3 郑小波;罗宇翔;赵天良;陈娟;康为民;;中国气溶胶分布的地理学和气候学特征[J];地理科学;2012年03期
4 乐旭;王会军;廖宏;范可;;Direct Climatic Effect of Dust Aerosol in the NCAR 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 Version 3 (CAM3)[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0年02期
5 杨学胜;沈元芳;徐国强;;辐射方案对GRAPES全球模式的影响[J];大气科学;2009年03期
6 吉振明;高学杰;张冬峰;吴佳;徐影;;亚洲地区气溶胶及其对中国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J];大气科学;2010年02期
7 秦世广;石广玉;陈林;王标;赵剑琦;于长文;杨溯;;利用地面水平能见度估算并分析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长期变化特征[J];大气科学;2010年02期
8 吴蓬萍;韩志伟;;东亚地区硫酸盐气溶胶间接辐射和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11年03期
9 董俊玲;张仁健;符淙斌;;中国地区气溶胶气候效应研究进展[J];中国粉体技术;2010年01期
10 裘桢炜;洪津;李双;龚平;;多角度偏振浊度计中扫描机构的设计[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玉诏;张寅超;陈思颖;邱宗甲;孔卫国;刘鹏;倪国强;;基于转动Raman-Mie散射激光雷达的气溶胶消光系数反演新方法[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孔启亮;田永飞;马俊峰;钱鹏;孙翠梅;;应用Rossby波下游效应分析江苏2011年6月一次区域性暴雨[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高润祥;司鹏;宋明;郭军;汤莉莉;;近50年天津地区局地气候变化特征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王绪鑫;马雁军;向旬;董秀辉;;鞍山春季黑碳气溶胶观测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陈林;石广玉;王标;张鹏;;基于卫星观测资料的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6 孔启亮;陈聪;田永飞;马俊峰;钱鹏;孙翠梅;;应用Rossby波下游效应分析江苏2011年6月一次区域性暴雨[A];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2年
7 安礼政;江静;周洋;;东亚夏季风环流对气溶胶分布及其辐射效应的影响[A];S6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C];2012年
8 司鹏;解以扬;;天津太阳总辐射资料的均一性分析[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3 气象通信与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与新技术探索[C];2014年
9 陈玉宝;柴秀梅;高玉春;;云气溶胶激光雷达研制[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 气象雷达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英立;烟幕全遮蔽能力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王天河;利用MFRSR反演西北混合相和沙尘云光学及物理特性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刘晓东;高温微粒红外辐射特性测量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曹贤洁;兰州地区气溶胶辐射特性观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黄忠伟;气溶胶物理光学特性的激光雷达遥感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刘建军;长三角太湖地区云和气溶胶辐射特性的地基遥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7 李霞;西北半干旱区大气可降水量和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反演与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8 周碧;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气溶胶辐射特性观测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陈斌;利用卫星和AERONET观测资料对东亚地区吸收性气溶胶识别及其光学特征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10 王玲;大气气溶胶化学成分地基遥感反演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军华 ,毛节泰 ,王美华;中国不同地区气溶胶消光特性分析(英文)[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2年01期
2 赵剑琦;石广玉;车慧正;程光光;;Approximations of the Scattering Phase Functions of Particles[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6年05期
3 张美根,徐永福,张仁健,韩志伟;东亚地区春季黑碳气溶胶源排放及其浓度分布[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1期
4 吴涧,符淙斌,蒋维楣,刘红年,赵润华;东亚地区矿物尘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的初步模拟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6期
5 毛敏娟;张寅超;方海涛;戚福弟;邵石生;胡欢陵;周军;;机载激光雷达对青岛及周边海域的气溶胶探测[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2期
6 张立盛,石广玉;硫酸盐和烟尘气溶胶辐射特性及辐射强迫的模拟估算[J];大气科学;2001年02期
7 牛生杰,章澄昌,孙继明;贺兰山地区沙尘气溶胶粒子谱分布的观测研究[J];大气科学;2001年02期
8 邱金桓,杨理权;从宽带太阳直接辐射小时或日曝辐量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研究[J];大气科学;2002年04期
9 吕达仁,周秀骥,李维亮,罗云峰;30年来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平均分布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2002年06期
10 邱金桓,郑斯平,黄其荣,夏其林,杨理权,王文明,潘继东,孙金辉;北京地区对流层中上部云和气溶胶的激光雷达探测[J];大气科学;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喜平,赵远,陈锺贤,王晓鸥;成像激光雷达系统模拟[J];激光与红外;2000年05期
2 蔡喜平,赵远,黄建明,韩权,丁丽;成像激光雷达系统性能的研究[J];光学技术;2001年01期
3 杨昭;李强;;星载云-气溶胶激光雷达系统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年05期
4 ;陆上激光雷达系统检查舰船的战前准备[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74年08期
5 徐建春;;相干激光雷达系统会议报道[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6年10期
6 陈文革,周晓迈,卢益民,,黄铁侠;海洋激光雷达系统的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5年10期
7 J.P.Wolf,顾聚兴;用全固体差分激光雷达系统测量污染物质[J];红外;1995年04期
8 刘燕京;关于新一代激光雷达系统[J];测绘科学;2003年01期
9 易翔,王蔚然;激光雷达系统的数值仿真[J];光子学报;2004年01期
10 张宇,唐勐,陈锺贤,吴杰,孙秀冬,苏建忠,刘锋,崔玉平;直接探测激光雷达系统的建模与仿真[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新亚;朱诗兵;;天基成像激光雷达系统模拟仿真研究[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石锦卫;弓文平;白建辉;黄毅;刘一楠;刘大禾;;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激光雷达系统[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石锦卫;弓文平;白建辉;黄毅;刘一楠;刘大禾;;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激光雷达系统[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胡云;冯建美;邢廷文;;激光雷达系统中大气散射光强的模拟计算[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祝波;龚威;史硕;宋沙磊;;一种基于植被反射的推扫式多光谱激光雷达系统研究[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姜海娇;来建成;王春勇;严伟;李振华;;激光雷达系统参数对距离成像质量的影响研究[A];鲁豫赣黑苏五省光学(激光)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韩红;何姜;张勇;赵远;孙秀冬;;激光雷达系统背景辐射噪声的偏振抑制[A];2008年激光探测、制导与对抗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舒嵘;徐卫明;黄庚华;;用于行星导航和软着陆的激光雷达系统[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赵琦;樊红英;吕百达;;大气湍流对激光雷达系统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邱宗甲;陈思颖;张寅超;步志超;王玉诏;孔卫国;刘鹏;陈和;倪国强;;气溶胶探测激光雷达系统及误差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汪永安;首台激光雷达系统问世[N];安徽日报;2010年
2 记者 宋喜群 通讯员 杨甜;多波段拉曼—荧光激光雷达系统可用于雾霾探测[N];光明日报;2014年
3 记者 李欣瑶;兰州大学研制出先进激光雷达系统[N];甘肃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章军;基于分子滤波器和Fe玻尔兹曼方法的高低空测风测温激光雷达系统[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钟山;基于纯转动Raman激光雷达系统的大气温度和气溶胶的探测及测风边缘技术的性能比较[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恒;凝视成像激光雷达系统的动态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周琴;小型机载三维成像激光雷达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王艳茹;二维光子晶体在激光雷达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韵;基于成像仿真的激光雷达系统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陈超;自动准直微脉冲激光雷达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与实验测量[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张德远;基于双边缘技术的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系统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徐黎明;大气气溶胶探测小型Mie散射激光雷达系统的设计[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8 梁郁;小型能见度激光雷达系统设计和反演算法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09年
9 韩黎明;大功率宽带线性调幅激光光源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王耀川;光学相控阵激光雷达系统及系统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14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514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