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PDM-CO-OFDM系统中基于判决引导与判决反馈的盲相位估计算法

发布时间:2018-02-16 21:03

  本文关键词: 光通信 盲相位估计 判决引导 判决反馈 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 偏分复用 出处:《中国激光》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于偏分复用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PDM-CO-OFDM)通信系统,提出了两种盲相位估计算法,一种基于判决引导(DD)的方案,另一种基于判决引导和判决反馈相结合(DD+DF)的方案。随后在112Gb/s的PDM-COOFDM系统中对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并与传统的导频辅助(PA)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DD算法在无需导频开销的情况下,可实现良好的相位估计性能,但对激光器线宽的容忍度较差,DD+DF算法对DD算法的相位估计性能及激光器线宽容忍度都有较高的提升,且其相位恢复结果明显优于采用五路导频的PA算法。
[Abstract]:For the PDM-CO-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coherent optical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two blind phase estimation algorithms are proposed. Another scheme i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decision guidance and decision feedback. Then the algorithm is simulated in 112Gb / s PDM-COOFDM system an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ilot aided PDM-COOFDM algorith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D algorithm can achieve good phase estimation performance without pilot overhead, but the tolerance to the linewidth of the laser is poor. The DD DF algorithm can improve the phase estim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DD algorithm and the tolerance of the laser linewidth. And the phase recovery result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e PA algorithm using five-channel pilot.
【作者单位】: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光通信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05065)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10005110014) 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ZR2010FM043)
【分类号】:TN92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鑫;陈林;曹子峥;;调制深度对副载波正交频分复用光传输系统性能的影响[J];光学学报;2011年05期

2 徐霞;席丽霞;张晓光;童程;;光数字相干接收机中色散补偿模块设计与优化[J];光学学报;2011年11期

3 高丽娜;刘剑飞;曾祥烨;姜伟虎;;一种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联合相位均衡方法[J];光学学报;2012年01期

4 高海越;潘炜;;基于小波变换的长距离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四波混频引起的相位噪声分析[J];光学学报;2012年11期

5 李勇志;肖江南;陈明;陈林;余建军;;基于虚拟子载波降低光正交频分复用信号峰均功率比新方法的实验研究[J];光学学报;2013年07期

6 郝耀鸿;王荣;李玉权;黄卫卫;;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偏振效应研究[J];光学学报;2013年07期

7 孔敏;肖江南;董泽;杨柳青青;陈林;余建军;;Enhanced fourth-power algorithm for phase estimation with frequency separation in direct-detection optical OFDM systems[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邸雪静;童程;张霞;张晓光;席丽霞;;高速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步长恒模算法[J];光学学报;2012年10期

2 高海越;潘炜;;基于小波变换的长距离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四波混频引起的相位噪声分析[J];光学学报;2012年11期

3 童程;邸雪静;张晓光;席丽霞;;一种改进的光偏分复用16-QAM系统盲解复用算法的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3年04期

4 阮秀凯;李昌;谈燕花;张耀举;;基于电域反馈神经网络的自适应盲均衡方法[J];光学学报;2013年05期

5 李勇志;肖江南;陈明;陈林;余建军;;基于虚拟子载波降低光正交频分复用信号峰均功率比新方法的实验研究[J];光学学报;2013年07期

6 郝耀鸿;王荣;李玉权;黄卫卫;;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偏振效应研究[J];光学学报;2013年07期

7 果宏艳;许渤;邱昆;;一种适用于突发相干光通信的均衡和频偏估计的联合方法[J];光电子.激光;2013年09期

8 阮秀凯;张耀举;谈燕花;吴平;;光通信信道电域盲均衡的脊回归方法[J];光学学报;2013年09期

9 孟婉婕;吴少涛;肖伟涛;;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技术在电力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广东电力;2014年01期

10 张亚平;马秀荣;白媛;赵健;李文丽;;子载波个数对非对称限幅光正交频分复用误码率的影响[J];中国激光;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祥烨;偏振复用相干光通信系统数字均衡技术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霞;高速光纤通信相干检测系统色散抑制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高海越;基于小波变换的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典型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3 邸雪静;高速相干光通信系统中信道均衡补偿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欣颖;侯春宁;张俊文;方武良;黄博;邹书敏;邵宇丰;迟楠;;在光DD-OFDM背靠背和传输系统中研究IQ不平衡[J];光电工程;2010年03期

2 程林;闻和;郑小平;张汉一;郭奕理;;Predistortion of high speed optical OFDM signal for aliasing-free receiving in multiple low-bandwidth receiver system[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0年04期

3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for coherent multi-level modulation formats[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0年09期

4 冯勇;闻和;张汉一;郑小平;;40-Gb/s PolMux-QPSK transmission using low-voltage modulation and single-ended digital coherent detection[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0年10期

5 张静;邱昆;李永刚;周宇;张洪波;;自适应调制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可变长保护间隔研究[J];光学学报;2009年02期

6 朱传湖;卢嘉;董泽;曹子峥;陈林;余建军;;采用级联相位调制器和强度调制器产生四倍频光载毫米波的光纤无线通信系统[J];光学学报;2010年02期

7 乔耀军;杜晓;纪越峰;;光四相相移键控传输系统中相位估计算法研究[J];光学学报;2010年05期

8 冯勇;闻和;张汉一;;偏振复用差分相移键控信号的数字相干解调与偏振解复用算法研究[J];光学学报;2010年05期

9 王晶;曹子峥;周慧;董泽;陈林;;承载正交频分复用信号的58GHz光载毫米波波分复用光纤无线通信系统[J];光学学报;2010年05期

10 夏敏敏;董泽;曹子峥;张益民;陈林;;光相位调制器和光强度调制器产生40GHz光载OFDM毫米波信号的传输性能比较[J];光学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学成;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OFDM基带传输系统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桂清;一种基于二层感知网络的判决反馈均衡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2 黄皆雨,谢洁珍;同步 CDMA 通信用正交判决反馈多用户检测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3 伍一,周世东,姚彦;基于信道线性滤波估计的迭代解调及译码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7期

4 陈炽文;判决反馈前馈均衡器的探讨[J];电子学报;1983年01期

5 李刚,李道本;异步多径CDMA系统中的线性判决反馈多用户检测[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李辉,龙华,刘增强,文永华;线性均衡器与判决反馈均衡器性能的比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7 谭生树;全球光通信元器件市场扫视[J];世界电子元器件;2001年06期

8 ;2002亚洲-太平洋光学、光电子和光通信、无线通信会议及展览[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2年03期

9 赵大鹏,庄雪峰,席斌;多载波CDMA中的多用户判决反馈检测器[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年01期

10 张艳萍,赵俊渭;适用于水声信道的快速判决反馈盲均衡算法研究[J];电声技术;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庆华;;液晶技术在光通信中的应用[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2 谢毅;;现代光通信测试技术发展动态[A];2001年电子测量新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3 林金桐;;光通信中的复用技术[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4 郭兴中;李丹美;蓝维春;;基于软件无线电的QAM解调方案的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阳华;邱仁和;伍浩成;吴国锋;;用于光通信的可调谐激光光源[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6 欧阳喜;葛临东;;一种新的基于数据可靠性判决引导的CMA盲均衡算法[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7 黄景元;农学勤;胡勇康;;2×2单模光开关研制与应用[A];广西光学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春光;周正;;OFDM系统中的一种信号检测算法[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赵海全;张家树;;Chebyshev正交多项式神经网络判决反馈均衡器[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朱勇;武欣嵘;李玉权;;星间激光链路的多普勒频移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光通信三大领域齐头并进[N];通信产业报;2003年

2 记者 江怡曼;光迅科技:光通信行业景气的充分受益者[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3 见习记者 黄瑚 报道组 朱丹璇;光通信名企落户开发区[N];温州日报;2010年

4 邓鲁平;光通信上市公司遭遇“寒流”[N];中国经营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雍忠玮 房耀龙 实习记者 王 蔓;光通信期待“宽带杀手”[N];计算机世界;2003年

6 范明义;中天科技出击光通信高端产品[N];中国电子报;2003年

7 记者  陈超;日将开发“可见光通信”高速传输系统[N];科技日报;2006年

8 夏媛;武汉光谷4家企业入选全国光通信行业十强[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9 北京首证;光通信板块 科技股行情中新亮点[N];上海证券报;2006年

10 ;光通信厂商各放异彩[N];通信产业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谦;应用于光通信的平面波导器件和液晶器件若干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臧法欣;稀土配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瞬态特性和红外发光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3 肖立峰;集成光学声光可调谐滤波器的研究及应用[D];天津大学;2007年

4 莫玮;神经网络在自适应均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5 盛钟延;光通信中集成蚀刻衍射光栅波分复用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曹辉;光纤参量放大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杨守军;超高速复接器集成电路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8 赵铭;分布布拉格反射单纵模光纤激光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邹喜华;光梳状滤波器在光通信和微波信号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丁敬峰;基于GaAs工艺的光通信用新型超高速分接器集成电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春红;10-40Gb/s光通信和万兆以太网时钟产生及恢复电路的设计[D];东南大学;2004年

2 付承;光通信用高品质晶体元件制造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3 郑淦;MIMO信道中V-BLAST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刘娟;光子晶体光纤基本特性研究及在WDM系统中的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5 杨宏;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单载波系统的均衡设计和系统仿真[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黄琴;短波信道中TCM解码与自适应均衡的联合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7 潘继敏;无线光通信中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04年

8 尹晓璐;基于FPGA的信道均衡器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9 吕昊;光通信耦合器件球透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10 周林;MIMO系统自适应均衡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164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5164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9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