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曼散射激光雷达反演二氧化碳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 拉曼散射激光雷达 大气二氧化碳 混合比 出处:《红外与激光工程》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拉曼散射法测量大气二氧化碳(CO2)是一种利用大气中CO2分子和N2分子与激光相互作用产生Raman散射频移来实现探测CO2混合比分布的探测技术。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拉曼散射激光雷达系统,以及用于大气CO2时空间分布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将两台事先校准过的CO2分析仪布置在激光雷达水平光路的发射端和1km位置进行同时测量,实验结果表明:两台分析仪分别与激光雷达近端和远端得到的CO2混合比随时间的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统计一整夜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分别相差0.8ppm和3.51ppm;结合激光光路下垫面的不同对近端与远端结果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说明,充分表明了拉曼散射激光雷达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Abstract]:Raman scattering measurements of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CO2) is a kind of atmospheric CO2 and N2 molecules and the interaction of laser to achieve the detection of CO2 mixture ratio detection technology. The distribution of Raman scattering frequency shift produced the Raman scattering lidar system of Anhui Optical Precision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and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for whe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tmospheric CO2 measurements.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2 two analyzer calibrated prior to laser radar level optical transmitter and 1km positions were measured at the same tim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hybrid CO2 two analyzer respectively and laser radar has a proximal end and a distal end has better consistency than changing with time. One night, a statistical average of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are 0.8ppm and 3.51ppm respectively; combined with laser light of different underlying surface on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differences analyzed sai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Raman scattering laser radar measurement results is fully demonstrate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与光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5015)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方向性项目(KJCX2-EW-N07) 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2007FY110700)
【分类号】:TN958.9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胡顺星;赵培涛;汪少林;曹开法;方欣;范广强;王敏;赵博;胡欢陵;王英俭;;ARL-1 Raman激光雷达系统探测大气二氧化碳[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9年06期
2 于海利;胡顺星;苑克娥;吴晓庆;曹开法;孟祥谦;黄见;邵石生;徐之海;;合肥上空大气二氧化碳Raman激光雷达探测研究[J];光子学报;2012年07期
3 谢晨波;周军;岳古明;戚福弟;范爱媛;;测量大气气溶胶和水汽的车载式激光雷达系统[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年03期
4 胡顺星;张世国;苑克娥;吕炜煜;;拉曼激光雷达测量大气二氧化碳不确定性分析[J];量子电子学报;2013年01期
5 苑克娥;张世国;胡顺星;曹开法;胡欢陵;徐之海;徐慧玲;;对流层低层臭氧的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测量[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承荔;周军;;机载激光雷达信号Fernald前向反演的一种新定标方法[J];光学学报;2009年08期
2 周碧;张镭;曹贤洁;韩霄;张武;冯广泓;;利用激光雷达资料分析兰州远郊气溶胶光学特性[J];高原气象;2011年04期
3 于海利;胡顺星;吴晓庆;曹开法;孟祥谦;苑克娥;黄见;邵石生;徐之海;;拉曼激光雷达探测低对流层大气二氧化碳分布[J];光学学报;2012年08期
4 于海利;胡顺星;苑克娥;吴晓庆;曹开法;孟祥谦;黄见;邵石生;徐之海;;合肥上空大气二氧化碳Raman激光雷达探测研究[J];光子学报;2012年07期
5 何莹;张玉钧;王立明;尤坤;周毅;孙晓敏;刘振民;;大尺度区域水汽浓度激光检测方法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年03期
6 蒋礼林;;光致电子转移对Alizarin敏化TiO_2纳米粒子Raman光谱特性的影响[J];光子学报;2014年02期
7 蔡新梅;;大气环境对激光通信系统的影响(英文)[J];光子学报;2014年S1期
8 曹念文;谢银海;祝存兄;杨少波;王贺;;二氧化硫-臭氧-气溶胶多波长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同时观测[J];光学技术;2015年04期
9 赵培涛;周建坤;曹开法;胡顺星;;探测对流层底部CO_2廓线振动拉曼激光雷达定标实验[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10 李建玉;徐青山;詹杰;魏合理;;中国部分典型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特性遥感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季承荔;周军;;机载激光雷达信号Fernald前向反演的一种新定标方法[A];2009第五届苏皖两省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胜哲;大气水汽探测激光雷达系统仿真与数据反演[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崇;利用激光雷达观测资料研究沙尘气溶胶及其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2 陈阳;基于拉曼散射的多普勒激光雷达灵敏度标定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黎游;基于卫星平台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探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杨晓武;气溶胶的激光雷达探测和特性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5 龙强;基于激光雷达的低层大气光学特性探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6 丁波;紧凑型光子计数器的电子线路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李承轩;CCl_4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及其在水溶液中的催化降解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庚辰,孔琴心,陈洪滨,宣越健,万小伟;北京上空大气臭氧垂直分布的特征[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05期
2 胡顺星;赵培涛;汪少林;曹开法;方欣;范广强;王敏;赵博;胡欢陵;王英俭;;ARL-1 Raman激光雷达系统探测大气二氧化碳[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9年06期
3 吴晓庆;林晓庆;朱行听;李多扬;胡顺星;;合肥地区近地面辐射通量和二氧化碳统计分析与湍流通量的惯性耗散法估算[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1年01期
4 赵培涛;张寅超;王莲;曹开法;苏嘉;胡顺星;胡欢陵;;Measurement of tropospheric CO_2 and aerosol extinction profiles with Raman lidar[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08年03期
5 周军,岳古明,金传佳,戚福第,易维宁,李陶,陈毓红,熊黎明;探测对流层气溶胶的双波长米氏散射激光雷达[J];光学学报;2000年10期
6 张寅超,胡欢陵,谭锟,刘小勤,邵石生,杨高潮,邓敏,张高勇,杨陆军;AML-1车载式大气污染监测激光雷达样机研制[J];光学学报;2004年08期
7 佟彦超;刘文清;赵南京;刘建国;伍德侠;董云升;陆亦怀;;北京奥运前期典型天气喇曼激光雷达观测研究[J];光子学报;2010年02期
8 毛建东;华灯鑫;何廷尧;;小型米散射激光雷达的研制及其探测[J];光子学报;2010年02期
9 张金业;龚威;黄楚云;李俊;;Raman激光雷达探测气溶胶光学特性[J];光子学报;2010年07期
10 胡欢陵,吴永华,谢晨波,阎逢棋,翁宁泉,范爱媛,徐赤东,纪玉峰,虞统,任阵海;北京地区夏冬季颗粒物污染边界层的激光雷达观测[J];环境科学研究;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勇;张喜和;孙秀平;;光纤拉曼放大器中的后向自发拉曼散射噪声[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年S1期
2 张会;袁景和;常胜江;张延;;光子晶体光纤产生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显微镜光源的数值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7年04期
3 赵庶陶,高智;激光拉曼散射在气体动力学测量中的应用[J];力学与实践;1980年04期
4 尹君;林子扬;屈军乐;于凌尧;刘星;万辉;牛憨笨;;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显微成像技术[J];中国激光;2009年10期
5 刘建胜,刘晶儒,张振荣,黄梅生,关小伟;利用拉曼散射测量燃烧场的组分浓度及温度[J];光学学报;2000年09期
6 张铁民;缪国庆;傅军;符运良;王林茂;洪丽;;拉曼散射和X射线衍射研究In_xGa_(1-x)As材料[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7 曾祥梅;曹冬梅;时坚;;飞秒孤子间相互作用的数值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李国华,赵学恕,韩和相,汪兆平,唐汝明,胡敬竹;静压下GaP的拉曼散射[J];半导体学报;1984年05期
9 杜卫冲;刘颂豪;;利用偏振拉曼散射测定LB膜中分子取向的理论[J];应用激光;1993年02期
10 唐利斌;姬荣斌;刘树平;王忆锋;叶婧;台国安;魏长松;陆志文;许扬羽;宋立媛;陈雪梅;马钰;;光气的太赫兹/红外吸收及拉曼散射振动光谱研究[J];红外技术;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晓云;夏宇兴;冷江华;;吸附在金属大粒子表面上气体拉曼散射的频率移动[A];第七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张振荣;叶景峰;王晟;胡志云;李国华;张立荣;叶锡生;刘晶儒;;自发拉曼散射技术测量煤油火焰主要组分浓度[A];第十五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2年
3 邱诚;陈冰;张凯;郭进先;陈丽清;张卫平;;相位灵敏拉曼散射的实验实现[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4 谭勇;张喜和;孙秀平;;光纤拉曼放大器中的后向自发拉曼散射噪声[A];2007年先进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赵祥富;刘翠红;;柱形自由量子线中单声子参与的拉曼散射[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程光煦;;纳米结构与拉曼散射[A];第十四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边成玲;张凯;陈冰;陈丽清;区泽宇;张卫平;;基于拉曼散射的高效光转换实验[A];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2年
8 张斗国;易明芳;王沛;明海;;基于银纳米立方体与银膜的表面等离激元增强荧光与拉曼散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9 郭进先;赵盟;陈丽清;张卫平;;基于相干反馈拉曼散射的高效率信息读取[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10 张凯;郭进先;陈丽清;边成玲;张卫平;;原子系综拉曼散射中的无镜参量振荡[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刘霞;增强拉曼散射传感器灵敏度提高10亿倍[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亚琴;纳米微球—薄膜金属结构表面拉曼散射电磁增强数值模拟初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毛竹;基于金属—半导体接触的增强拉曼散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张国万;基于原子相干性的拉曼散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凯;原子系综拉曼散射中的三波混合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琨;近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实验技术与血清分析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张诗按;自适应脉冲整形相干控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丽;苯液芯光纤拉曼散射的弱光非线性[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2 徐建旭;甲苯液芯光纤拉曼散射的弱光非线性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廷红;强激光在空气长程传输的受激旋转拉曼散射效应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赵祥富;若干低维半导体系统拉曼散射理论研究[D];广州大学;2007年
5 蒲哲;强激光长程传输过程中受激转动拉曼散射的抑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闫雪;基于增强拉曼散射的光与原子特性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李丽琴;光晶格中热原子拉曼散射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谈蕊;强光毁伤中的拉曼散射现象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9 曹安阳;分子间费米共振对拉曼散射影响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10 郭正丽;若干低维半导体系统斯托克斯拉曼散射的理论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27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527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