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感知层安全性研究综述
本文关键词: 物联网 感知层 安全性 无线射频识别安全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 出处:《传感器与微系统》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离不开安全性的保障。感知层在物联网体系结构中处于底层,承担信息感知的重任。感知层的安全问题是物联网安全与互联网安全主要的差别所在,是物联网安全的重点。针对物联网感知层的安全架构、感知层的安全威胁进行了分析总结;从无线射频识别(RFID)安全、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两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物联网感知层的安全性研究成果;提出了RFID安全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的未来研究方向;给物联网安全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Abstract]:The security of Internet security is 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Internet security and Internet security , which is the focus of Internet security .
【作者单位】: 内蒙古财经大学职业学院计算机系;
【分类号】:TP391.44;TN92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萍;吴蒙;;无线传感器网络隐私保护方法[J];电信科学;2013年01期
2 卢欢欢;李飞;;基于哈希的RFID安全协议的研究[J];计算机安全;2013年02期
3 马庆敏;于学斗;;基于Hash函数的RFID协议改进方案[J];德州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4 周永彬;冯登国;;RFID安全协议的设计与分析[J];计算机学报;2006年04期
5 范永健;陈红;张晓莹;;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隐私保护技术[J];计算机学报;2012年06期
6 陈渊;叶清;;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认证方案综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4年02期
7 范永健;陈红;张晓莹;彭辉;李翠平;;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隐私保护通用近似查询协议[J];计算机学报;2014年04期
8 闫桢;池涛;陈明;;一种无后端数据库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4年10期
9 归奕红;;无线传感器网络SHIDS入侵检测方案[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年05期
10 钟晓睿;马春光;;一种抗LU攻击的传感器网络密钥预分配方案[J];计算机学报;201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章丽平;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协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辛伟;基于RFID技术的供应链的若干安全与隐私问题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3 高树静;低成本无源RFID安全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周景贤;RFID系统安全协议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彩霞;程良伦;;基于Hash的RFID安全协议的设计[J];包装工程;2009年01期
2 胡向东;李科;柏松;安东阳;;射频识别系统安全性设计[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周治国;李文印;李同;邓春燕;曹耀夫;;基于RFID的新型机动车号牌及自动识别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年04期
4 王文闯;王可人;;一种基于动态密钥的低成本射频识别标签安全方案[J];电讯技术;2008年03期
5 周治国;李文印;李同;邓春燕;;基于RFID的汽车号牌自动识别系统的安全性设计[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孙培彦;田卫萍;杨树青;;影响RFID数据安全的因素分析[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9年05期
7 李志全;王猛;苑苗苗;;基于Hash函数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研究[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1年07期
8 王灿明;卢友敏;;RFID认证协议安全及其防伪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10期
9 孙培彦;杨树青;王玲;;RFID技术在载货车辆称重系统的应用及安全性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34期
10 龙雨;李芳;;RFID安全方案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3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清杰;潘俊涛;段凯科;余治兵;王猛;;RFID安全技术研究[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秋山;胡游君;;低成本RFID系统安全协议设计及其形式化分析[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3 彭朋;韩伟力;赵一鸣;周建锁;董浩然;;基于RFID的物联网安全需求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五卷[C];2010年
4 罗晖;;基于RFID的物业管理系统设计[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8年
5 苏士娟;石为人;周伟;石欣;;普适计算环境下无线传感器网络与RFID融合的安全机制研究[A];2010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赵婷;王健;;基于Hash函数的RFID动态认证协议[A];2010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宋亚峰;马艳钦;陈利羽;姜勇;吴健蕾;杨海波;张海燕;;基于RFID技术的核燃料储运一体化管控平台[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0册(核情报(含计算机技术)分卷、核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分卷)[C];2011年
8 赵卫强;赵治栋;;基于射频识别的心音身份认证系统研究[A];浙江省信号处理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张强;刘毅;赵佳;;物联网感知层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A];第28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李树友;;物联网环境下信息内容等级保护机制研究[A];第二届全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技术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成;射频识别系统空中接口通信协议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张忠;面向群体的数字签名体制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刘冬生;射频识别标签芯片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丁治国;RFID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舒林;射频优卡多芯片操作系统隔离与安全通信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喻剑;RFID中间件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7 白煜;超高频射频识别(UHF RFID)系统抗干扰策略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邓淼磊;几类安全协议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倪霖;基于RFID的汽车生产线信息集成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何加亮;基于散列函数的RFID安全协议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乌东建;基于AVR的RFID阅读器和应答器的设计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锦涛;RFID系统标签隐私保护物理机制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崔玉胜;融合安全机制的RFID防碰撞协议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赵斌;无后端数据库的RFID安全认证和搜索协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成哲;分布式组通信安全机制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徐京;RFID技术在发电厂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7 付小丽;高效的RFID安全协议研究与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陶晓霞;RFID标签安全协议的研究与设计[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刘海涛;基于FPGA的UHF RFID系统编解码及校验的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李军辉;基于Kerberos协议和AES算法的RFID信息安全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明生;王艳;赵新生;;基于Hash函数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09期
2 落红卫;程伟;;RFID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J];电信网技术;2010年03期
3 杨庚;王江涛;程宏兵;容淳铭;;基于身份加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分配方法[J];电子学报;2007年01期
4 唐静;姬东耀;;基于LPN问题的RFID安全协议设计与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02期
5 周景贤;李昊;周亚建;李国友;张淼;;无后台服务器的射频识别标签安全查询协议[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11期
6 曹峥;邓淼磊;;通用可组合的RFID搜索协议[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7 ;EMAP: An Efficient Mutual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for Passive RFID Tag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 Computing;2012年01期
8 张帆;马建峰;文相在;;通用可组合的匿名HASH认证模型[J];中国科学(E辑:信息科学);2007年02期
9 丁振华;李锦涛;冯波;;基于Hash函数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9年04期
10 张恒山;管会生;韩海强;;RFID系统中基于公钥加密的相互认证协议[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治国;RFID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粟伟;低成本无线射频识别安全与隐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2006年
2 王峰;GF(2~(163))上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FPGA实现[D];广州大学;2006年
3 李彦X;RFID安全读写机制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余恬恬;RFID安全认证协议的研究与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元;张楠楠;;物联网仍需十年磨一剑[J];通信企业管理;2010年08期
2 梁振鹏;;物联网美梦暂难圆[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0年13期
3 陈永东;;物联网的切入点在哪里?[J];软件工程师;2010年07期
4 张鹏;;警惕物联网“核心”漏洞[J];通信世界;2010年19期
5 李向文;;欧、美、日韩及我国的物联网发展战略——物联网的全球发展行动[J];射频世界;2010年03期
6 ;黑龙江着力发展农业物联网应用[J];信息技术;2010年06期
7 石立峰;;物联网发展如火如荼 安全隐私问题难以避免[J];世界电信;2010年10期
8 许正军;;探秘物联网的“内核”[J];上海信息化;2010年11期
9 叶惠;;物联网:拓展蓝海的重要举措[J];通讯世界;2010年10期
10 ;“感知中国”物联网联盟在无锡成立[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玮;;致力于物联网应用[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7:物联网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C];2010年
2 ;物联网前端识别技术之比较[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解读物联网发展历程[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东凯;;“3G物联网”能否改变世界 用户在哪里?[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徐东英;;物联网离我们有多远?[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研;吴淼;吕廷杰;赵蔚;;国外物联网发展情况及对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启示[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学敏;;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的发展问题研究[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宋蕊;曾剑秋;;物联网应用的发展状况及建设“感知中国”的策略探讨[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胡晓川;陈金鹰;杨超;;物联网——新新“物”语[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肖克辉;肖德琴;周权;;农业物联网实验室建设[A];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NTS-CIS 2011) Vol.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华甲;物联网是两化融合重要组成[N];中国工业报;2010年
2 (谢涛);物联网:两化融合的着力点[N];电脑商报;2010年
3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化推进与管理处 张安;我省应发挥优势抓住物联网发展机遇[N];黑龙江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响 吴玉征;物联网产业突破新引擎[N];计算机世界;2010年
5 本报记者 许泳;物联网不是“物秀秀”[N];计算机世界;2010年
6 南开大学教授 杨永志;充分认识物联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N];人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潘少军;物联网 让城市变聪明[N];人民日报;2010年
8 记者 李雁争 编辑 阮奇;工信部将出台政策为物联网发展“撑腰”[N];上海证券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罗学锋 雷黎丽;抢抓物联网发展机遇 打造物联网示范城市[N];乐山日报;2010年
10 特约撰稿 周洪波 北京同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CTO;千面物联网[N];计算机世界;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新平;物联网产业成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苏美文;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郑欣;物联网商业模式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蒲海涛;物联网环境下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智能交互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5 周明;物联网应用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6 孙运雷;物联网服务质量动态保障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7 吴亮;物联网技术服务采纳与个人隐私信息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军平;基于物联网的服务提交关键技术与系统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9 俞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医院架构及服务访问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10 刘e,
本文编号:15401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540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