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光源全双工逆向调制的光通信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 逆向调制器(MRR) 全双工通信 解调 询问端 光通信 出处:《光电子·激光》2015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逆向调制光通信是自由空间光通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系统包括两个不对称的终端:询问端和逆向调制端,询问端由光发送机和光接收机组成,逆向调制端由逆向调制装置组成。逆向调制光通信可实现逆向调制端对询问端的单向通信,它具有视场角大、功耗低、体积小等优点,适合于小平台工作环境。与传统自由空间光(FSO)通信相比,逆向调制光通信系统无需复杂的跟瞄系统,但通常只能完成逆向调制端对询问端的单向通信。如果要实现逆向调制光通信的全双工通信,可以考虑从调制方式和系统设计上进行研究。本文从调制方式出发提出了一种单光源全双工逆向调制光通信方案,仿真分析了方案的信号传输过程,实现了室内近距离逆向调制单光源全双工光通信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Abstract]:Reverse modulation optical communication is a special form of 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 Its system consists of two asymmetric terminals: the interrogator and the reverse modulator, and the interrogator consists of an optical transmitter and an optical receiver. The reverse modulation end is composed of reverse modulation device. Reverse modulation optical communication can realize one-way communication between reverse modulation end and inquiry terminal.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large field of view, low power consumption, small volume, etc.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free-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 reverse modulatio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does not need complex tracking and pointing system. But usually only the one-way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reverse modulation end and the interrogator can be completed. If the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of the reverse modulation optical communication is to be realized, In this paper, a full duplex reverse modulatio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cheme with single light source is proposed, and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process of the scheme i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The experiment of indoor full duplex optical communication with single source of close range reverse modulation is carried out,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cheme is verified.
【作者单位】: 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三队;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基金】: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3GZKF031304)资助项目
【分类号】:TN92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国志;曾崇;陈昌旺;;一种抗干扰性强的全双工串行多机通信接口[J];适用技术市场;2001年03期
2 张丹丹;王兴;张中山;;全双工通信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4年08期
3 熊劲松;单频全双工移动通信[J];现代通信;1997年01期
4 倪建军;李涛;王建宇;;基于TLK2711的高速串行全双工通信协议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3年10期
5 万成杰;张春;林进佳;彭琪;;一种基于IEEE802.15.4的单信道全双工MAC协议[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4年01期
6 陈燕俐;Windows 2000下全双工串口驱动程序的开发[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5年09期
7 李敏 ,孟臣;SA68D21 DL全双工无线数传报警模块及其应用[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3年07期
8 王兰勋;王凤先;;基于CPLD的全双工扩展串行口设计[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6年01期
9 朱志清;;基于单片机AT89C51的全双工串行口通信设计[J];机械管理开发;2012年03期
10 王甲池,闵思鹤,江太辉,周琼华;一种新型双线全双工数字电话机[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林聪仁;钟文荣;胡晓毅;;嵌入式系统中纯软件全双工串行口的实现[A];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张从力;赵光;段其昌;;基于四基线制RS-485现场全双工语音通信的设计[A];第十七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7)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凯;全双工LTE数字自干扰时频同步技术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罗馨逸;全双工通信系统收发前端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韩明超;基于单天线架构自适应干扰消除技术的全双工通信系统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4 黄怀玉;基于随机几何的全双工无线网络容量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5 黄岩;基于随机矩阵理论的全双工大规模多用户MIMO系统容量优化[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6 白逍;面向全双工通信的2.4GHz收发系统射频前端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7 陈伟;全双工中继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李支兰;提供多重服务的全双工光纤无线通信系统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冯薇;扩展覆盖的无线中继网及全双工中继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10 胡荣贻;全双工无线中继理论性能分析和资源分配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41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541032.html